文‖《上海國資》記者 孫玉敏
上海電氣生物質能發電加速
文‖《上海國資》記者孫玉敏
上海電氣加大了生物質能發電領域的拓展力度,促使旗下企業多角度拓疆
歲末年初,上海電氣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傳來的一個消息令人振奮。
由上海電氣集團上海汽輪機廠生產設計制造的首臺9.9MW高效生物質能汽輪機,在泰國宋卡電廠成功通過72小時試運行。這是上海電氣在新能源領域的又一大突破。
“這是上海電氣集團在生物質能汽輪機的首單,小功率高參數高效率,在國內也屬領先。”上海電氣集團電站設備有限公司汽輪機廠工業透平部部長蔣浦寧告訴《上海國資》。
生物質能發電是目前技術比較成熟、電力品質最高的一種可再生新能源利用技術。通過在生物質鍋爐中直接燃燒農作物秸稈、稻殼等產生蒸汽進行發電。1987年在國內興起,2003年以后,生物質能發電進入相對快速發展階段。
“開始時,國內生物質能都是功率10-30MW左右的機組,3-4MPa、300-400℃中溫中壓蒸汽參數。”蔣浦寧表示,由于生物質能發電主要采用秸稈、谷殼等作為原料,受原料限制,功率都比較小(發電機功率越大,需要燃料越多)。不像燃煤發電機組動輒出力就達到1000MW等級。
2005年以后,國外高溫高壓參數,功率50MW以上的機組漸漸多了起來。“一般是9-13MPa、540℃的蒸汽參數。”國內生物質能發電的速度也開始加快。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產業研究表明,2006-2013年,我國生物質及垃圾發電裝機容量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4.8GW增加至2012年的9.8GW,年均復合增長率9.33%。
蔣浦寧告訴《上海國資》,此時的這些項目,主要有造紙業、制糖業作為廢料處理的黑液發電、甘蔗渣發電,還有垃圾發電和填埋氣發電等,大規模直接以散布在大地上的秸稈等農、林、牧“三廢”等大宗生物質發電還不多。“主要因為秸稈等原料存在收購、運輸難等問題。”
這期間,與上海汽輪機廠有250MW以上汽輪機合資項目的西門子,承接了不少生物質能汽輪機訂單,也讓上海汽輪機廠看到了行業的前景。
機會也悄然來臨。
2012年底,新加坡一家工程公司通過香港一家貿易公司在國內詢價,希望找到用于泰國宋卡電廠的生物質能汽輪發電機。
“國內功率10-20MW的機組,大都是中溫中壓參數,效率較低。我們考慮到國外原材料更貴,雖然機組功率受電網容量和燃料來源限制只有9.9MW,業主是希望采用盡可能高的蒸汽循環參數來提高發電熱力循環效率,受總投資的限制,最終蒸汽參數盡可能地提高到了5.3MPa、450℃。上海汽輪機廠摒棄了傳統小功率汽輪機低成本低效率的沖動式設計方案,采用了大功率汽輪機才會使用的高成本高效率反動式設計方案,使得機組整體發電內效率較國內同類產品提高了6%以上。”
這吸引了這家新加坡公司。他們選擇了上海汽輪機廠“高成本,高效率”方案。
三年以后,這臺出口泰國的生物質能汽輪機成功發電。
“機組實際功率超過了額定出力,充分證明了上汽廠技術性能的先進性、產品質量的可靠性。”蔣浦寧表示。
這一“小功率、高參數”方案,亦吸引了國內企業。2015年12月,汽輪機廠成功簽約其在國內的第一個生物質汽輪機訂單。項目位于廣西,為廣西昌菱糖業公司的蔗渣發電工程,功率25MW,采用了9MPa、540℃的高壓蒸汽參數。“這個產品增加了兩路調整抽汽等功能,比泰國宋卡那個技術要求更高,設計更復雜。由于產品要求的技術性能指標要求能響應的國內廠家寥寥,項目公司通過議標的方式找到了我們。”
“汽輪機廠產品的技術優勢比較明顯,是國內外廠商看重我們的重要原因。”蔣浦寧強調。
在汽輪機廠承接泰國宋卡生物質能汽輪發電機訂單之前,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環保集團亦將觸角伸向生物質能發電領域。
2004年前后,上海電氣集團以BOT的方式,在江蘇南通如皋港經濟開發區投資興建上海電氣環保熱電(南通)有限公司。作為南通區域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的主體,該公司總投資4.39億元人民幣,占地120畝。配置三臺75噸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兩套15MW汽輪發電機組,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1500噸,每小時可向如皋港開發區等周邊企業供蒸汽120噸,全年上網電量2億千瓦時。
“項目2009年建成投產,以焚燒垃圾實現發電、供熱,一條龍的方式更環保,實現綜合治污、資源循環再利用。目前每年可實現約5000萬元的盈利。”上海電氣集團環保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環保集團是上海電氣集團2015年新成立企業。
“環保集團成立后,上海電氣在生物質能發電領域的拓展明顯加快。目前,已在安徽杜集、天長、五河、蒙城等地承接了十余個項目。”該負責人告訴《上海國資》,與南通垃圾焚燒項目不同,安徽等地的項目以秸稈焚燒為主。
據他透露,目前生物質能發電已成為環保集團重要的產業板塊。“環保集團的產業主要發展方向是生物質能、水處理、光伏等。生物質能領域以秸稈發電、垃圾焚燒綜合利用和工業固廢處理為主,已在國內國外加速拓展。”
實際上,生物質能發電已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成熟產業。
目前國外的生物質能技術和裝置多已達到商業化應用程度,實現了規模化產業經營,在美國、瑞典和奧地利,生物質轉化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有相當可觀規模,分別占該國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
國內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近年進入快車道。
2015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其后,電力改革、秸稈禁燒等相關利好政策在國家及地方層面陸續出臺,進一步促進了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
生物質能源產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變得搶眼。
這樣的背景下,上海電氣進一步加大了生物質能的拓展力度。比如促使旗下企業多角度拓疆。
通行的做法是,由上海電氣環保集團出面投資拿下各地生物質能項目,相關設備再招標。
上述環保集團負責人表示,安徽杜集、五河等地的項目,都是采用這種模式。“項目采取投資+EPC模式,由上海電氣集團投資建設,設備等則采取招標形式。”
蔣浦寧告訴《上海國資》,在投標之前,汽輪機廠會為集團提供該型生物質能汽輪機的行業最先進性能水平情況,包括效率、參數等作參考,在生物質能行業,更高的效率意味著更高的投資回報,采用高效率汽輪機的方案,使得上海電氣在參與競標時更具競爭優勢。中標后,相關設備雖采取市場化公開招標的形式,但汽輪機廠專門為項目量身定制打造最高效率汽輪機方案,可以在投標中獲取技術性能指標最佳的優勢。
蔣浦寧表示,汽輪機廠在“小功率高參數”方面的效率優勢,也使得汽輪機廠更容易獲得兄弟企業的青睞。“這種技術優勢,是我們產品報價雖比同類產品高卻最終能中標的重要原因。”
在上述環保集團負責人看來,環保集團在生物質能領域拓展的底氣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技術,二是可與兄弟企業互相支撐。但胡曉峰強調,即使同屬上海電氣集團,兄弟企業的設備要進入環保集團的項目,也要通過招投標方式。
“市場化招標要綜合比較參與投標企業產品的技術、質量和成本。汽輪機廠在汽輪發電機制造技術上優勢明顯,產品效率高,發電效能高。所以在招標中競爭優勢比較明顯。”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上海汽輪機廠已參與到環保集團在安徽杜集、五河等地的項目。“汽輪機廠在效率方面的領先優勢,是雙方合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