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林 剛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堅持問題導向 切實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
張勇,林 剛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兩個責任”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開創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新格局。堅持問題導向,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高校落實“兩個責任”要進一步增強黨性觀念,黨委和紀委要以更加堅定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切實推進紀委“三轉”,層層壓力轉導,強化責任追究,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把“兩個責任”落到實處。
問題導向;高校;黨風廉政;責任制
中共中央、國務院歷來都非常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問題,并于2010年11月修訂完善了《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簡稱《規定》),創新地充實了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責任內容,充實完善了檢查考核與監督的措施,充實完善了責任追究的具體情形與辦理程序、時效和影響期以及再追究程序及從重、從輕情節和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的劃分,為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從近年來多發、頻發的高校腐敗案件查辦中的問題來看,高校在具體落實“責任制”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如有的高校黨委抓黨風廉政建設停留在開專題會、看警示片、簽責任書等方面,有的高校甚至連專題會都沒有開過,因定性、定量考核指標體系設置尚需完善及分解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使得考核最終流于形式;有的高校黨委書記怕得罪人,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對學校出現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出了問題又怕連累自己,故意護短掩蓋問題;有的高校紀檢干部也怕得罪人,對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畏手畏腳、得過且過;有的高校紀委書記只想著與同級黨委搞好關系,擅自處理違紀線索,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未能按黨章要求發揮紀委職能作用等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并于今年推出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兩個責任”的提出,是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嚴峻形勢和緊迫任務的客觀需要,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反腐倡廉理論體系,開創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新格局,是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15年來的實踐總結和理論升華。[1]
“兩個責任”提出兩年多來,各高校積極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規定,取得了較好成效,呈現出可喜的形勢,但是也出現了新的情況、新的問題。為此,我們應直面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把“兩個責任”落到實處。
1.1問題導向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客觀的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世界是認識的對象和源泉,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的目的的歸宿。
1.2問題導向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觀點
唯物辯證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兩個總的基本特征一個是萬物普遍聯系,另一個是按自身規律永恒發展;對立統一(即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唯物辯證法還指出,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反對以片面或孤立的觀點看問題。毛澤東同志指出,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因此,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就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要找到具體存在的問題,就能發現問題存在的矛盾方面,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兩個責任”的提出,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機制的一次重大變革。形勢決定任務,直面問題方可有所作為。為此,我們有必要正確地理解“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的相關問題。
2.1《規定》對“責任”表述的局限性問題
《規定》對于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表述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界定了“領導班子”、“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三個責任主體;二是從八個方面規定了其應該承擔的領導責任;三是規定了“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是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應當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3]
但是,仔細地分析《規定》中的有關“責任”表述,會發現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責任”均為領導責任;二是“責任”的內容表達通常以“領導開展”某些方面的工作為具體內容,這樣就會出現責任不具體、責任追究不明確、產生責任過失“護短”等現象。
2.2《決定》對“主體責任”具體化的要求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責任”更加具體化,明確了責任的主體是黨委,主體責任所包括的具體化內容分三個方面:[4]
一是主體構成。明確黨委的主體責任主要包括黨組織領導班子的集體責任、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第一責任、分管領導班子成員的領導責任。
二是責任內容。黨委的主體責任具體表現為: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堅持原則、恪守規矩,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選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現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從源頭上防治腐敗;領導和支持執紀執法機關查處違紀違法問題;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要管好班子、帶好隊伍、管好自己,當好廉潔從政的表率等。
三是責任能力。各級黨組織建立完善腐敗治理體系和實現腐敗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領導力,具體包括各級黨組織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的統籌能力、協調能力、治理能力和保障能力等。
2.3決定》對“監督責任”細致化的安排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紀委對黨風廉政建設負監督責任,在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工作中,要切實履行協助、協調和監督黨委的職責。同時,還對紀委履行監督責任進行了細致化的設計。
首先,明確監督的地位。《黨章》把“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專列一章,明確了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從事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是《黨章》賦予“黨的紀律檢查機關”黨內監督的權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職能作用。
其次,明確監督的內容。《黨章》規定了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2015年3月,為進一步落實紀委監督責任,中共四川省省委還印發《關于全面落實紀委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紀委在組織協調、紀律監督、作風督查、紀律審查、警示教育五個方面的監督職責。[5]
最后,明確監督對象。紀委的監督對象主要包括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黨員干部,具體包括對所在委員會及其派駐機構、派出的巡視機構的工作進行監督。
3.1強化黨性觀念,從根本上解決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缺位問題
“樹朽先朽于根,人毀先毀于心。”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只有牢記“第一身份”,堅持立根鑄魂、固本培元,才能嚴以律己、行為世范,才會有強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6]
認識決定行動,認識上不去,行動就跟不上。高校有些黨員領導干部,忘記了自己是執政黨的干部,忘掉了黨章黨規的要求,只看重行政職務、專業技術職稱和學術研究,忘記了自己的黨內職務和職責,忘了領導干部“一崗雙責”中對所在崗位應當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負責的要求。黨的觀念淡漠,對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認識不清,必然導致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缺失,更談不堅守責任擔當。目前,全黨同志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就是要著力解決一些黨員黨的意識淡化的問題。
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高校黨委牢固樹立“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就是瀆職”的認識,帶頭做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導者、執行者和推動者,積極適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新形勢、新常態、新要求,從“全面領導責任”到“主體責任”角色的重大轉變,把落實主體責任作為推動黨風廉政建設的“牛鼻子”,強化大局意識,堅守責任擔當,嚴守政治底線,采取有力措施,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3.2明確“責任”清單,通過厘清權利與責任邊界,解決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可操作性問題
推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清單,是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督促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落地生根的制度保障。
2015年6月中共海南省省委率先印發“兩個責任”清單制度,把“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細化分解為“黨委(黨組)領導班子責任”、“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責任”、“黨委(黨組)其他班子成員責任”三個層級;把“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細化分解為“紀委(紀檢組)領導班子責任”、“紀委書記(紀檢組長)責任”、“紀委(紀檢組)班子成員責任”和“其他紀檢監察干部責任”四個層級。
各高校目前也在積極推行《責任清單》,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制定“清單”要防止形式主義,要力求細化;二是要注重可操作,把“督導、檢查、考核、問責”融為一體;三是要變被動為主動,力求“要我做”成為“我要做”,權責結合,自覺履職。
3.3實現壓力傳導,推進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向高校基層黨組織延伸
按照《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高等學校院(系)級單位黨組織的主要職責是加強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然而,落實黨中央關于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決策部署一般只落實到學校一級,而高校基層黨組織由于缺少壓力、力不從心等原因,其主體責任難以“落地生根”。
為此,高校黨委進一步明確基層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的目標任務及履行“一崗雙責”的考核要求,切實糾正高校基層黨組織不作為、慢作為以及選擇性作為的不正之風;督促貫徹執行重大決策黨政聯席會議、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民主集體制實施中的監管責任,提高工作實效,從源頭上防止腐敗問題發生。
3.4切實推進“三轉”,根本解決監督職能弱化、主業淡化問題
為了更好地落實“兩個責任”,中央紀委適時提出并大力推進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局面煥然一新。
目前,高校紀委推進“三轉”工作還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對“三轉”認識不到位、職能定位不清晰、工作進展不平衡以及干部隊伍建設不適應履職新要求等問題。高校紀委一定要提高如下三個方面的認識,切實履行職責,一是認識到“三轉”的前提是轉思想。高校紀檢監察機關要履行黨章規定的職責,緊緊圍繞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個中心,不斷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二是認識到“三轉”的核心是找準定位。“三轉”就是要往監督執紀問責上轉,緊緊咬住本職,強化監督、嚴格執紀、嚴肅問責。三是認識到“三轉”的關鍵是敢于擔當。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要進一步加強高校紀檢監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提高其理論水平和政策水準,堅決防止“燈下黑”。
3.5嚴肅責任追究,確保責任追究的及時性和可操作性
及時有效地開展責任追究是落實“兩個責任”的有力保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關鍵就在于追究。沒有追究,責任制就成了一句空話。”堅持責權統一,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以保證責任問題能追究,并能到追究到位,“如果有權無責或權大責小,都會出現濫用權力的傾向。責任追究制度有利于樹立干部的責任意識。責任追究制度能使干部清醒地意識到權力意味著責任,而不是把權力當成資產、當成可以隨意支配的東西。”[7]高校在建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度時,首先,要明確責任追究主體,增強責任追究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對責任追究的內容、標準、方式及程序等做出明確規定。責任追究不能流于形式,為追究而追究,否則就會失去其嚴肅性,誘發不正之風。責任追究要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教育警示、促進工作的目的。最后,還要本著區別對待的原則將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主要領導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區分開來。力求使責任追究制度成為上下貫通、層層負責、有效追責的問責預警機制。[8]
[1]胡揚.論兩個責任的辯證關系[EB/OL].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ht 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04/11/7544 182_357589825.shtml-2015.
[2]劉云山.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N].學習時報2014-05-19.http://dzb.studytimes.cn/Shtml/xxsb/20140 519/4994.shtml.
[3][4]王建華.論黨委的主體責任——兼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完善[J].探索,2014,(6).
[5]陳松.“兩個責任”要共同發力良性互動[EB/OL].四川日報2015-04-03.ht tp://sichuandai ly.scol.com.cn/ 2015/04/03/20150403557524089763.htm.
[6]新華社評論員.立根鑄魂強化黨的意識--論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EB/OL].新華網ht tp://news.xin-huanet. com/pol itics/2016-01/11/c_128614917.htm.2016-01-11.
[7]姜潔.不追責,責任制就沒威力[N].人民日報,2014-01-21.ht tp://news.xinhuanet.com/pol itics/2014-01/21/c_126035177.htm.
[8]鄭志檣.強化責任追究要落實四個明確[EB/OL].中國城市 發 展 網 .ht tp://www.chinacity.org.cn/cshb/c ssy/130723.html.2014-01-21.
責任編輯:鄧榮華
D262.6
A
1672-2094(2016)04-0011-04
2016-04-18
張 勇(1967-),男,四川都江堰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黨建工作、圖書情報。
林剛(1970-),男,四川瀘縣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紀檢監察、審計、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