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類學角度下的《傷逝》婚姻考察

2016-04-13 03:07:53岑園園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愛情思想

岑園園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2)

人類學角度下的《傷逝》婚姻考察

岑園園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530222)

《傷逝》是魯迅作品中罕見的探討婚姻問題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他通過對涓生和子君婚后日常生活的描寫,揭示出了中國五四社會轉變時期中年輕人的婚姻狀態:涓生和子君這一對年輕人試圖逃離傳統卻逃離不了,試圖模仿西方卻也模仿不像。這樣的婚姻只能走向悲劇,在這悲劇之中,魯迅帶著沉重的思考,試圖給人們以警醒。從人類學角度解讀涓生和子君的婚姻,可以分析中國社會轉型期婚姻的缺失面和重走西方婚姻模式老路所必然要面臨的悲劇,這與魯迅的思考是相契合的。

傷逝;涓生和子君;婚姻;人類學

《傷逝》是魯迅唯一一篇以婚姻為主題的小說,其中的涓生和子君是一對具有四五新思想的青年人,他們自由戀愛,沖破重重阻礙,結合在一起,組成新式的婚姻。對于涓生來說,婚后的生活是從一種理想空間墮落到了一種日常空間,他漸漸無法忍受子君的“不思進取”,沉溺于日常生活之中;相對于子君,她被迫用日常生活來彌補日漸消逝的情感,企圖讓兩人的婚姻能夠穩固,堅守愛情的果實。涓生和子君的婚姻是“成也蕭何敗蕭何”——因愛情而締結,也因愛情而破裂。在涓生依舊回歸到苦苦追逐生活、子君悲痛而死的結局中,有著魯迅最沉痛的警示:請人們清醒,因自由戀愛而締結的婚姻并不一定就能夠幸福,對那些打著新思想新觀念的旗號實則是“拿來主義”的文化要有警醒的態度,從國外拿來的婚姻觀念并不如五四主潮流所推崇的那般可行。魯迅是具有長遠目光的,涓生和子君的悲劇是現代婚姻悲劇中的預言和預演。

1 轉型時期婚姻的雙重性:新式婚姻之形,傳統婚姻之實

魯迅寫下涓生和子君的故事是在1925年10月21日,此時五四運動已經覆蓋到了中國的眾多領域,在這一場最初以青年學生為主的運動中,他們對五四精神極具熱情,把自己的整個生命燃燒用以踐行新思想。涓生和子君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氛圍之中,作為青年人,他們也與同時期的其他青年一樣,將自己的激情揮灑在新生活的探索中。雖然二者都是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但程度是不同的,子君相較于涓生,她更多的是對新思想的向往,被涓生帶動進入新領域;而涓生則是主動學習新思想,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在小說中,子君的衣著是新式的:高底尖的皮鞋、布的條紋衫子、玄色的裙,這是五四時期青年女性,尤其是女學生的經典衣著。在新思想的學習中,她是處于傾聽者的角色:“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里彌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1]P118子君雖然接受新式衣著,向往新思想,但在她骨子里還是有傳統女性的一面,當涓生讓她看雪萊的半身像時,她“只草草一看,便低了頭,似乎不好意思了”[1]P120,涓生自己也認為她“還未脫盡舊思想的束縛”[1]P120。涓生作為一個獨自出來闖蕩、毫無根基的青年人,能夠讀一點外語,在當時氛圍中,很容易接受新思想,在與子君的相處中,他大談新思想:“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1]P119兩人的愛情之火就是在學習新思想中越燒越旺的,最后子君宣布了自己的獨立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1]P120戀愛達到了高潮,他們尋求婚姻作為歸宿。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涓生和子君的婚姻模式不屬于傳統的婚姻——這是他們努力逃離的,也不全是西方模式的婚姻——他們婚姻只是西方婚姻的模仿,且這種模仿是片面的,受到當時社會氛圍的影響。

1.1對傳統婚姻模式的逃離

在中國傳統婚姻中,一直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則,沒有實踐這一原則的婚姻是不被承認的,屬于“私奔”,在這樣的婚姻中,女性被社會所不容,地位是極其低下的:“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涓生和子君的婚姻沒有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序,子君是住在她的叔子家,為了和涓生結婚,她和叔子“鬧開了”,“至于使他氣憤到不在認她做侄女”;[1]P122涓生則與朋友斷絕了關系,小說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他的父母,作為一個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人,他為自己求來了婚姻。

中國傳統婚姻講求“門當戶對”,這里的“門戶”“相對”不僅僅是社會地位相當,還有經濟實力相似。中國傳統的婚姻從來都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家族的事情,所以除了社會地位,經濟實力也是考慮的重要方面。家族在為一個新的婚姻建立經濟基礎是通過聘禮和嫁妝的方式。

涓生和子君的婚姻是在“門當戶對”之外。通過小說的描寫,明顯可以看出子君的門戶要高于涓生。子君在城里是有根基的,她可以依靠她的叔子;而涓生則是毫無根基的年輕人,他住在破舊的會館。二人的結合也沒有聘禮和嫁妝,可以說是沒有絲毫的經濟基礎。他們只是在一個胡同里找了兩間屋子,置辦了簡單的家具,使得婚姻終于有一個現實的暫時容身之處。但這個容身之處花掉了涓生籌來的大半款子,子君賣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環。涓生和子君接受新思想,認同新式的婚姻,主動逃離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的婚姻模式。

1.2對西方婚姻模式的模仿

五四時期的新思想來源是西方,中國在學習西方文化時,根據自身的需求有所取舍。在婚姻方面,具有新思想的人們崇尚自由戀愛和愛情至上的婚姻。

即便是子君的叔子不同意她與涓生來往,她也義無反顧地與涓生在一起;哪怕是子君的叔子當面罵過涓生,他也沒有產生退懼之心;家里的反對,更讓涓生和子君堅信“家庭的專制”、子君追求“男女平等”,更加堅定兩人對自由愛情和婚姻的向往。這種向往最終化為了行動,子君發表了“獨立宣言”,涓生向子君求婚,兩人組成了一個新式家庭。

涓生在求婚“前的十幾天”,“曾經很仔細地研究過表示的態度,排列過措辭的先后,以及倘或遭到拒絕以后的情形。”[1]P121這里說明涓生是想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求婚——這種方式應該是對西方文化進行過消化和融合,但事實證明,屬于他自己的方式“臨時似乎都無用”,最終還是“身不由己地競用了在電影上見過的方法了”,[1]P121西方的新思想在這里是以“電影”作為代表方式影響著中國的青年人,涓生的“身不由己”說明西方思想對他影響之深刻,影響深刻并不代表涓生能夠智慧地運用這些新思想,他對于新思想的接受和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層。結婚時,二人沒有經濟基礎,有的只是愛情,但他們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全部,只要有愛情就可以自由結婚,秉著這種“愛情至上”的婚姻觀念,他們不顧種種反對,毅然成婚。婚后初期,二人并沒有重視經濟問題,子君一心希望保留婚前熱戀時期的美好回憶,夜夜拉著涓生溫習情話;涓生除每日去辦公,依舊大談新思想,把二人在舊會館時“安寧和幸福”的相處模式當做理想的方式。

為了逃離傳統婚姻,實現新思想下的理想生活,涓生和子君模仿西方模式締結婚姻,這種模仿是一種實驗性的探索,是當時具有新思想的人士所倡導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倡導本身的設想和祈愿是好的,對于抵抗封建社會中禁錮人性的部分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歷史的潮流走向;可實踐在具體的個人身上,卻并不一定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1.3逃不掉也仿不了

涓生和子君的婚姻中幸福是短暫的,而痛苦則被無限地延長。二人的婚姻是在努力逃離傳統婚姻而模仿西方婚姻的路上,他們本身沒有任何經驗,只能憑借一己之力在努力,這樣的努力在中國當時的大環境下是弱不禁風的。二人幸福時光的頂點停留在求婚時刻,在這之后,他們構想的理想婚姻進入到現實的實施階段,痛苦開始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蔓延,在二人還沒有思考明白的時候,他們的婚姻已經步入了死亡的轄區。

涓生和子君都是認同新思想的人,在骨子里他們還是受著傳統思想的影響。子君在婚前不敢看雪萊的半身像,這一點說明還有有著中國傳統“男女之大防”的思想;在婚后,她也是一個傳統的女性角色:照顧家庭,依賴丈夫,她并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涓生是一個主動接受和學習新思想的進步青年,他能夠大談新思想,但在現實生活中,他還有著傳統書生的性格成分,時常會體現出軟弱。在他向子君求婚成功,二人公開出入時,“覺得在路上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縮,只得時刻提醒起我的驕傲和反抗來支撐。”[2]P122面對外界強大的壓力,涓生的意志沒有子君堅定。

除了個人性格方面的原因,當時的社會氛圍導致了他們逃不出傳統婚姻模式的牽制。五四之后西方婚姻模式成為了一股抵抗傳統婚姻模式的新生力量,這股力量來勢兇猛,可在民間層面上,傳統婚姻模式的力量還是根深蒂固、盤根錯節。沒有走傳統婚姻模式程序的婚姻得不到家族和社會的認可與幫助,兼之他們的婚姻是在沒有經濟基礎的情況下建立,這無異于雪上加霜。所有這些矛盾集中爆發是在涓生被局里辭退了工作,二人的婚姻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之后涓生求職到處碰壁,直至忍饑挨餓的地步。他們被家族和社會排斥在外,猶如大海中一葉脆弱的孤舟,經受不了一點風雨。

五四時期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巨變時,新思想猶如春雨后的筍芽紛紛破土而出,這些筍芽的根連接著西方,這一時期對于西方有一種“烏托邦”的想象,特別是在愛情和婚姻方面,只看到了自由戀愛和婚姻的好處,而忽略了這種文化發展的歷史和背景,以及現狀和弊端。中國為了反抗封建文化,故意高揚西方的“先進文化”,使得這一時期的青年人都充滿著激情的熱血,缺少冷靜的反思,他們接受的所謂“先進文化”是有所偏頗和具有片面性的,或者說是經過理想化了的西方文化。在這樣的氛圍局限之下,涓生和子君所模仿的西方婚姻模式并不是真實的西方婚姻模式,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且這一部分還經過了理想化。

二人的婚姻表面上是屬于新式婚姻,但實際上他們婚姻的實質還是被牢牢地套在了傳統婚姻之中。他們處于傳統和現代夾縫之中的婚姻探索,意味著前路必然所要經歷的艱辛和痛苦。

2 轉型時期婚姻中的缺失面:人類學的婚姻考察

涓生和子君的婚姻堅守的是愛情至上的原則,在實際的婚姻之中,愛情只是婚姻的一個層面;隨著時空的推移,“婚姻”也在不斷地改變以適應社會需要。人類學中對婚姻有較客觀地考察。哈維蘭在《文化人類學》中對于婚姻的是這樣定義的:婚姻是指一個或多個男人(男性或女性)與一個或多個女人(女性或男性)的關系,社會承認他們相互具有持續的性接觸權利。[2]P234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學中對于婚姻的觀點是重視性控制。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人類學對“婚姻”的定義主要關注其社會功能,而不特別關注婚姻中的情感問題。這是對人類婚姻一個普遍的定義,而在中國傳統婚姻中,有著其特殊性。

費孝通曾在《鄉土中國生育制度》中系統考察過中國傳統的婚姻。他認為婚姻主要意義是為了撫育后代,“男女相約共同負擔撫育他們所生的孩子的責任就是婚姻”,“婚姻是社會為了孩子們確定父母的手段”,[3]P125為了使撫育得以正常進行,就要維持婚姻關系,于是社會就會用各種手段來防止婚姻關系的破裂,比如感情、法律等,但這些都是不夠穩定的手段,尤其是感情是瞬間的、變幻無常的,于是就把經濟關系滲入到婚姻關系中,這樣就擴大了婚姻關系負責的團體,婚姻中夫婦的聯系加強。這時候婚姻即使沒有感情,也會因為牽涉太多而減少離異的可能。

從哈維蘭和費孝通的觀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人類學中婚姻包括三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對性的控制,二是撫育后代,三是組成經濟共同體。劉應杰在《婚姻的要素及中西婚姻文化的差異》中將婚姻包含的要素總結為四個方面:(1)自然要素——性;(2)物質要素——經濟生活條件;(3)精神要素——感情;(4)社會因素——文化傳統習慣。[4]P37劉應杰的觀點將感情也納入到了討論的范疇之內,是比較全面的。哈維蘭、費孝通、劉應杰的觀點都重視性和經濟,這是人類婚姻根本的基礎。而情感要素和文化傳統習慣是社會文化發展之后才漸漸被納入到婚姻之中。

中國傳統文化在公開場合常常對性是避而不談,雖然在女兒出嫁前會有性教育,在嫁妝之中有“壓箱底”,但對于性話題一直都很避諱,《金瓶梅》在很長時間里都被列為禁書。除了不談性,中國傳統婚姻中對感情也不重視。在政治化了的儒家思想影響下,推崇“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兩性關系,三綱五常制約著人的感情,封建社會有眾多清規戒律,男女的交往受到阻礙,大膽外露的情感往往被扼殺在搖籃之中。中國傳統婚姻忠實的是經濟和文化傳統,而最重要的文化傳統體現在傳宗接代上,也就是費孝通所說的撫育后代。

劉應杰在他的文章中說婚姻的四個要素缺一不可,反觀涓生和子君的婚姻,他們試圖逃離傳統的婚姻模式,也即是希望能夠擺脫經濟和文化傳統,只追求感情,這無異于將一張桌子的四條腿去其二,兩條腿的桌子是立不穩的;且涓生對子君的感情和對性的新鮮感在三個星期后就產生了倦怠:“我也漸漸清醒的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不過三個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經更加了解,揭去許多先前以為了解而現在看來卻是隔膜,即所謂真的隔膜了。”[1]P123僅剩的兩條腿也被去掉。從涓生和子君相識,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用以組成婚姻的要素已經全部消失,二人的婚姻必然會走向悲劇。

3 現代婚姻的彩排:重走西方婚姻模式老路的悲劇

涓生和子君的婚姻具有現代婚姻的雛形,可以說是現代婚姻的彩排,只是這是一次不成功的彩排。西方婚姻模式相較中國傳統封建的婚姻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對于這種模式的學習是一種歷史前進的必然,如何學習才能找到適合中國土壤的模式卻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

西方婚姻模式與中國傳統婚姻模式是有著明顯差異的。康德曾對婚姻作過論述,他認為婚姻是男女雙方性的相互利用的法律協定。這一論述將婚姻定義為一種性關系,這是一種重視夫妻關系的婚姻模式,兩性是一種較平等的伙伴關系,追求的是個人的權利和幸福;這與中國婚姻中重視父子關系不同。早在12世紀時,西方教會法就確立了“同意原則”作為婚姻成立的有效條件,賦予了當事人在婚姻中的自主權,在婚姻關系中本人的意愿高于一切。在西方文化發展中,向來重視個人,尤其是文藝復興以來,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提出“一切以人為中心”的口號,解放人性、人權、人欲;封建思想受到沖擊,男女在婚姻上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和平等。西方有基督教信仰,推崇圣母瑪利亞,進而推廣成對女性的尊重;后來騎士文學風行,宣揚騎士以貴婦作為精神偶像,騎士們以保護婦女為榮耀,提高了婦女的地位;基督教有一夫一妻制,使得婦女的權利得以保障。西方女性能夠接受上好的教育,也擁有支配自己財產的自由,他們與男性一樣擁有財產繼承權利。西方婚姻雖然強調愛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但他們同樣重視經濟在婚姻中的地位,與中國一樣講求門當戶對。

中國五四時期在引進西方自由戀愛和婚姻思想時,為了抗爭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夸大了自由戀愛和婚姻的優勢,并片面的強調愛情至上的婚姻,希望能夠達到解放人性、人權、人欲的目的。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一大批青年人紛紛加入到新式婚姻的隊伍之中,一頭扎進這為了達到社會目的而修造的道路,而卻沒有被告知這條路上有深洞和河流。

西方重視愛情的婚姻本身是具有缺陷的,這樣的婚姻缺乏穩定性,婚姻成了與他人無直接關聯而只是個人的事,在這樣的狀況下,做決定和行動沒有什么牽制和阻礙;人的情感也是易變的,本性有喜新厭舊的心理,愛情更是讓人摸不透的情感,因此以性愛為基礎建立的婚姻時刻都潛在著危機。西方進入現代之后離婚率上升,這就是西方婚姻模式出現的弊端。費孝通認為:“若是把戀愛訓作兩性無條件的吸引,把一切社會安排置之不顧的一往情深,(這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社會事業)婚姻也必然是這種戀愛的墳墓了。”[3]P158面對婚姻問題,西方開始重新思考婚姻意義,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一些國家掀起“重新認識家庭”運動,企圖將婚姻拉回正常的軌道。

愛情至上的婚姻弊端在涓生和子君的婚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婚后才三個月,涓生已經發現自己情感的變化:以前以為了解的,現在看來成了隔膜。本就不夠深厚的感情經不起日常生活的消磨:死去的小花草,子君的變胖,因小油雞與官太太的暗斗,飼養叭兒狗,汗流滿面的臉,催吃飯……所有這些都在一點一滴地啃噬著涓生的愛情,或者說這些都成為他愛情消失的借口。最后涓生終于說出了不愛子君的話,他希望將婚姻從西方模式轉變成傳統模式,然而卻不可能,他們沒有傳統模式中重要的經濟基礎。最后子君是被父親接回去,莫名死去。子君的死是現代婚姻中無數被誤導的守持西方婚姻思想的人們的縮影,這也是魯迅的沉重思考:愛情至上的婚姻真的可行嗎?在子君的死中我們看到了魯迅給予的答案,這在當時對愛情至上婚姻一片歌頌的氛圍之中是具有先見性的。

4 結語

涓生和子君的婚姻是一出悲劇,二人從充滿希望和理想中開始,以慘淡悲傷的結局收尾,不管結局如何,他們卻是真的勇士。雖然愛情被日常生活所消磨,婚姻被種種因素所解構,他們還是為了理想而前進,為了獲得幸福婚姻而努力。

在費孝通的觀點中,人們為了應付婚姻中因不契洽而產生的矛盾,常將夫婦關系進行片面化,在片面化中有兩種主要的途徑,一種是把事務上的合作減少,使夫婦偏重感情協調,趣味和興會相投;一種是把感情方面的要求撇開一下,偏重于經濟上、事業上的合作。[3]P146這種片面化,用中國的說法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西方的說法就是愛情和面包只能二選其一。在涓生和子君的婚姻中,當他們發現婚姻中感情的變化、生活的不和諧,兩人都為解決這些矛盾做了努力,但他們并沒有什么可供借鑒的經驗,因此選了背道而馳的方式,涓生偏向于第一種途徑,子君偏向于第二種途徑,他們的道路不同,當然不可能達到同一個目標,因此他們的婚姻分歧只能在生活之中越來越大,他們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哈夫洛克·靄理士曾說:“在一個真正‘理想的’婚姻里,我們所能發現的,不只是一個性愛的和諧,更多是一個多方面的而且與年劇增的感情協調,一個趣味與興會的結合。一個共同生活協調發展,一個生育子女的可能的合作場合,并且往往也是一個經濟的單位集團。”[3]P137靄理士的理想婚姻已經囊括了婚姻的四要素:性、經濟、情感、社會文化,這四方面是相互協作的。現代社會,不僅是西方國家,在中國,婚姻離婚率上升亦是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在這一問題里,很多原因是因為沒有明白西方婚姻模式的弊端,一味的沉溺在愛情至上的泥潭之中;中國傳統的婚姻也并非一無是處。不管是西方模式還是中國傳統的婚姻都有利弊,這需要客觀地看待。而對于現代婚姻的思考,魯迅在八十年前已經給出了見解和警告。

[1]魯迅.魯迅自選集·傷逝[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2]威廉·哈維蘭.文化人類學[M].瞿鐵鵬,張鈺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3]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劉應杰.婚姻的要素及中西婚姻文化的差異[J].社會, 1990,(03):37-38.

[5]李菁.走出歷史的煙塵·還魯迅一個真面目[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

[6]劉婷婷.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觀對比分析[D].蘇州大學,2012.

[7]王葵.從文學作品中看中西愛情婚姻觀的異同[J].語文建設,2012,(12):17-18.

[8]徐從英.論中西對話中女性主義視域下的婚姻問題——以《傲慢與偏見》與《傷逝》中的女性角色為例[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58-60.

[9]李桂梅.略論現代中西婚姻基礎[J].倫理學研究,2006,(04):7-10.

[10]何云貴.近年來《傷逝》研究綜述[J].重慶師專學報, 1997,(03):39-41+47.

[11]陳曉敏.淺談《傷逝》中愛情失敗的原因[J].小說評論, 2009,(S1):131-133.

[12]李春.空間政治與日常生活——對魯迅《傷逝》的再解讀[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05):88-92.

[13]韓榮玉.論《傷逝》婚戀悲劇的潛在根源——《傷逝》解讀[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5):65-67.

責任編輯:周哲良

I210.6

A

1672-2094(2016)04-0074-05

2016-04-15

岑園園(1988-),女,壯族,廣西桂林人,廣西外國語學院文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文學人類學,東南亞文學及文化。

猜你喜歡
愛情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愛情來了
意林(2011年1期)2011-05-14 07:45: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狠狠亚洲五月天|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伊人天堂网|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超碰色了色|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91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黄色成年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亚洲性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午夜日b视频|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久视频免费精品6|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网站免费看|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视频欧美| 98超碰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自拍偷拍一区|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第三页|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69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伊人网址在线| 免费激情网站|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女人在线| 欧美无专区| 91视频日本| 精品三级网站| 久久国产av麻豆|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