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華
?
縣級電視臺新聞欄目包裝設計制作初探
□潘家華
摘要:隨著縣級廣播電視臺節目日益本土化,其所開辦的新聞欄目,也受到地方社會、政府部門以及外地客人的高度關注,如何設計包裝好新聞欄目,讓觀眾一目了然地通過新聞欄目感知地方特色,成了新聞編輯的重要任務。本文以《資源新聞》為例,分析了縣級電視臺新聞欄目包裝之利弊,提出了設計制作的新途徑。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新聞欄目;創意包裝;軟件支撐
縣級電視臺是地方覆蓋面最廣的主流媒體,因其本土化傾向日益突出,與其他欄目相比,貼近地方群眾生活且收視率最高的電視新聞節目成為電視臺的立臺之本。新聞片頭、片尾、節目主持人和背景是一個電視臺的窗口形象,能直觀地反映出電視臺特色,因此新聞欄目包裝設計和制作成為地方電視臺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筆者長期在縣級臺從事電視新聞編輯和技術工作,多次設計制作新聞片頭尾及主持人背景,對《資源新聞》欄目進行包裝,積累了點滴心得和體會,在這里與讀者共享,與廣大縣級廣播電視臺同行交流。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中央新聞聯播片頭多采用地球和地圖以及立體字進行三維動畫運行,各省市臺也有相類似的做法,這對技術人員和設備的要求較高。對縣級臺來說最缺乏的就是技術人才和設備,即使花巨資請上級臺做了新聞片頭,但是因為這些圖形不能直接反映地方特色,同時也不容易更改,易讓群眾認為脫離了實際,也為地方行政領導所否決。
那么有沒有一個投資少,技術不復雜,又具有地方特色,同時電視特點鮮明的新聞片頭制作方案呢?
筆者在剪編工作中,精選本縣最具地域代表性的丹霞世紀地質遺產“資江——八角寨”原生態山水、寶鼎瀑布、五排河漂流,及依托其形成的水能、風能清潔能源,西紅柿、紅提等綠色產業和無污染工業城市建設標志,行政中心國旗大樓等典型元素,配以三維的“資源新聞”字幕等制作出的視頻畫面,那就是天下獨一無二的資源——中國最美鄉村的最好展示。簡單的二維三維動態轉場操作,畫中畫的有機展現,讓新聞片頭一目了然,觀眾直接明白這就是資源縣,縣內最獨特、最精華的東西就是這些。同時配以激情的音樂,給人以期待之情,而且表現元素還可以根據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而不斷調整。
目前各級電視臺主持人背景的設計大概可分為四大類。
一是以電視臺新聞總控制室為背景,這種方式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直播類新聞節目為代表。其優點是電視新聞時效性特點鮮明,總控制室電子時鐘顯示的時間與電視屏幕上顯示時間同步,表明這是正在直播的新聞節目;缺點是為各地方臺特別是省市級大臺爭相效仿,呈現出千篇一律的態勢,如果不細看臺標,就分不清是哪個地方臺的新聞節目。
二是以一塊固定的圖板作為背景,這種方式大多為沒有大型豪華總控制室的市縣級小臺所采用。圖板內容無外乎是各地具有標志性的建筑物和風光名勝。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節省資金,技術簡單,可以隨時更換圖片內容;缺點是呆板,缺少動感,沒有體現電視的特點,難免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三是以贊助冠名單位宣傳標志物為背景,這一方式也常被一些缺少資金的地方臺特別是縣級臺所采用。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吸引贊助單位,籌集資金;缺點是廣告味太濃,危害新聞的公信力。
四是以三維虛擬演播室制作的圖像為背景。這一方式優點是真實畫面和虛擬場景完美結合,給電視觀眾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沖擊力,也是電視新聞背景的發展方向;缺點是資金投入大,一般市縣級小臺無力承受,而且技術要求高,編輯人員難以掌握。
2011年以來,筆者開始構思重新制作包裝《資源新聞》的主持人動態背景。筆者認為首先是要有資源特色,讓觀眾朋友只要一看到主持人動態背景,就知道這是資源電視臺的《資源新聞》。還要打破常規,做一個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藝術性效果的主持人動態背景。那么,什么才是最美最貼近實際的畫面呢?資源縣四季分明,筆者以季節變化中生態資源動態背景畫面來配合主持人的著裝變化。比如:春季,草長鶯飛、山花爛漫、桃李爭春;夏季,農耕勞作、綠樹成蔭、郁郁蔥蔥;秋季,紅提紅了、番茄上市、果實累累;冬天,蒼山靜水、建設成就、飛雪迎春。畫面實拍,形成動感,是靜態的則要通過軟件進行處理。要注意背景畫面不能比主持人清晰亮麗,否則會喧賓奪主,所以要對背景畫面進行虛化處理,以達到以動態背景來襯托主持人季節性靈動變化的效果。比如,目前城鎮化建設突飛猛進,資江邊每一年總有幾座標志性的新建筑落成,每當夜晚,絢麗多彩的燈光突顯樓房的輪廓。筆者在月圓風靜的夜晚,把波光粼粼資江、五彩走馬的文化長廊、圖形閃爍的建筑,以及圓圓的月亮一起囊括畫中,由于是晚上拍攝大全景,所以整體亮度較暗,只有五彩燈光有規律地閃爍組成的圖形輪廓和江面上波光粼粼的倒影,所以畫面可以直接使用,不用虛化。而且做出的背景具有動態美感和現場感,讓人百看不厭。背景新穎獨特,使節目整體提高一個檔次。
新聞中往往要連續報道縣委、政府當前的中心工作,我們稱之為新聞專題。為了突出連續報道的動態,我們往往要做一個短片頭,提醒該工作的重要性與進度。筆者精選與中心工作有關的政策、標語,與地方開展活動的實際畫面結合起來,并階段性地替換實際工作視頻畫面。比如在本縣開展的“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活動中,本臺派出記者尋找最美鄉村,并拍攝最美鄉村田園和村落圖作為片頭的背景,再以畫中畫、三維動態的形式呈現領導動員、干部下鄉入村、拆除舊廠棚、村屯清潔衛生、硬化道路、建設公共服務場所的畫面,最后展示活動開展成效。新聞專題片頭與連續的新聞內容同步跟進,群眾喜愛,領導認可,有效體現了新聞的社會引導功能。
在做《資源新聞》片尾包裝制作時,筆者同樣主打“資源特色”這張牌,但又主要體現“資源夜色之美”。筆者采用大塊圖像右滾模式,播放了資源入城燈光路、縣城風貌化街道、明珠璀璨風雨橋、燈火資江和縣城主要標志性亮化建筑的圖片,資源電視臺的字幕落在元寶形的體育館上方,再配以經典的輕音樂。整個片尾好像一個地道的資源人,白天外出勞作,晚上幸福地趕回家休息,表達出倦鳥歸巢、和諧寧靜的意境。這個片尾設計耐看,其技術性、藝術性、新穎性都獲得了觀眾朋友的一致認可。
新聞欄目有了好的創意,并拍攝了相關的畫面,就要通過軟件在非編上把這些元素有機組合進行制作。筆者使用的軟件是EDUIS編輯軟件,它已從原來的3.0版升級到現在的7.0版本,雖然不很專業但在縣級臺使用還是綽綽有余,筆者使用數年,略知其中的一些深層次的運用效果,經過努力終于將多達十層相對獨立的運動畫面滾動字幕——“資源新聞”整合成一體。主持人每天只需在藍色幕布前上鏡,再通過色鍵摳像技術和制作好的背景有機地疊加在一起即可完成節目錄制,制作人員只需定期更換不同時期的視頻畫面。開始,筆者將各個背景畫面做得很清晰,但是配上主持人摳像以后,問題就來了,背景對觀眾的吸引力超過了主持人,觀眾也會忽視所播出的新聞內容。筆者調整了背景清晰度、亮度,添加了偏藍的色調,運用了虛焦的技術,使整體效果達到最佳狀態,突顯出資源特色,又沒有對主持人喧賓奪主。這樣,臺里投資僅増加一塊藍色背景幕布,編輯人員每天只要很簡單的幾步操作,一個嶄新漸變的《資源新聞》包裝呈現在觀眾眼前,并得到觀眾的喜愛。
現在四五年過去了,當年制作的《資源新聞》片頭片尾和主持人背景畫面雖然總在不斷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其設計思維和模板并沒有變,這表明筆者的創作獲得成功,贏得了認可。
對新聞欄目進行全方位的創意包裝,一是要有地方特色,二是要有電視特色,三是要熟悉相關攝像器材和制作包裝軟件的操作。
(作者單位:廣西資源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