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前婷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晉中030801)
農業院校大學生群體心理的形成機制研究
□朱前婷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晉中030801)
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這一階段正是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大學生要擺脫之前十二年的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也要不斷克服在新的氛圍里面臨的種種困難,還要為踏入社會做到充分的準備,無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挑戰。大學生群體心理的形成對其各自的生活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的不斷完善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闡述在當下所處時代中,大學生群體心理的形成機制,并通過對形成原因的探討得出更好的應對策略。
大學生;群體心理;形成機制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01
目前,在校大學生為90后,這一代學生成長于改革開放頗有成效后的幾年,在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段從小接受與父輩完全不一樣的教育,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完善的教育體系以及受國際影響,并完全經歷了互聯網浪潮的發展及普及。正是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迅速發展,當前在校大學生擁有更寬廣的眼界,個性獨立并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就這一群體而言,群體心理形成及其特征明顯,下文將作出討論。
盡管現今大學生個性鮮明,但也不乏其共同的心理表現,這一群體受互聯網思維、經濟社會的影響表現出共同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通過一大波論壇、交友軟件、信息傳播應用等,群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被擴大,進而共同促進了群體心理的形成。當學生作為個體處于群體中時,較多的聲音會影響其獨立判斷的能力,無論是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學生特立獨行的能力在群體面前都受限。從網絡用語以及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上來講,大學生表現更優秀,而從接受現實接受打擊的能力上來看,大學生表現比較糟糕,這是群體表現中比較明顯的地方,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群體心理具體表現如下。
1.1追求自我價值實現與現實殘酷的矛盾
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業風、科技風的不斷涌現都為大學生能力的展示提供了獨特的環境。更多的機遇和更多的挑戰都激發了大學生不斷奮進的決心。一方面,他們對自己期許頗高,無數成功人士的影響也使其信心大增,但成長于書本的象牙塔中,自我設想難免脫離實際。面對更活躍的社團活動,更創新的想法涌入頭腦,但同時也來自同齡人的更多壓力,總有人更優秀,兩相對比中容易產生挫敗的心理,而自我價值的實現受到外界影響就脫離了原本自己設想的軌道。
另一方面,高校擴招所帶來的就業壓力也日益凸顯,在學校中從成績中、社團中、比賽中得到的信心在面對職業應聘中都受到了無形的打擊,熱門就業崗位的競爭很激烈,轉而去奮戰公務員考試的也面對著無數對手,研究生招生名額的推薦也大大加劇了競爭,無論哪條路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走的比較艱辛。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大學畢業這一階段受到最大的挑戰,或許還沒準備好進入社會,或許職業的選擇不盡人意,或許和預期的目標相差勝遠,諸多原因都表示理想與現實的差異所展現出來的群體心理——目標高,難實現,大學生不可避免的焦躁和彷徨。
1.2追求獨立與依靠父母的矛盾
大學生在校絕大多數在校住宿,遠離了父母。距離上的遠離也促進了大學生追求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處理衣食住行,獨立的上課考試,這是心理走向成熟的過程。這一過程中,自主處理問題促使大學生成長,但又困于由父母提供生活費的現狀,與追求個人獨立造成矛盾。近年來,各大高校、課程等進行了針對大學生的各種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理性消費是主流,但在購買電子產品時仍需要向父母提出要求。盡管理性消費者占了絕大部分,但94%的大學生生活費來源都由父母提供,大一大二新生對父母的依賴程度更高,應屆畢業生由于剛開始工作面臨租房等產生的費用也需要得到父母支援。一些接受調查的學生表示,想要靠自己努力,爭取不依靠父母,但往往較難持續性的實現。由此看來,大學生雖有經濟獨立意識,但受各方面影響較難實現,這樣的矛盾是大學生群體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即便沒有實現真正的獨立,也并不影響我們對當下大學生有所期待,思維的轉變會不斷促進行為的改進。
1.3小摩擦中不斷進步
由于大學同學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背景不同,加之當今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人際交往中頗受困惑。和舍友的摩擦不會各自退后一步,和同學的觀點相左也爭鋒不讓都導致了不同的煩惱,盡管對大學生活充滿了無限向往,但從小獨生子女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一時也難以控制,相對的缺乏理解和尊重。而我們也不能否認大學生在人文關懷、志愿者服務中所表現出的積極、熱情,公益事業在大學里得到很好的發展,這一過程獨立的大學生也正在循序漸進的學會與人相處。四年時間,每個學生回頭看大學最初,必然能看到自己的改變和進步。
1.4想法諸多與抗壓能力弱的矛盾
市場經濟下,和70、80后理想的明顯不同就表明了當今大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他們推崇創新,熱愛創業,接受來自全世界的信息,更多方式表達自己想法并去付諸實踐。目前,國家也在鼓勵大學生創業,但綜合來看,盡管大學生擁有想法,但當他們面臨失敗后將承受很大的打擊。這不僅和從小接受的過多關愛有關,也和他們考慮問題不夠全面有關。大學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無限可能帶來的商機激發著他們,但對風險分析不夠,當失敗來臨時更容易遭受打擊。而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因大學時段的荒廢、成績差所困擾,極端者更是采取了偏激的方式,這一小部分的人群正是大學生抗壓能力弱的極端表現。而一旦培養好的抗壓能力,收獲的將是寶藏。
以上就是對大學生群體心理表現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形成這些特征的原因主要基于時代背景,其中不乏好的品質值得鼓勵發展,也有一些特性需要大學教育進行引導。當下大學生性格歲各具特色但也有其共性,應適時分析,針對大學生群體心理采取不同的培養、引導方案,為其將來的發展從心理上、生理上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生個體處于這個大的群體中,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協同活動。對于一個班級一個學院來講,某種程度上組成了集體,集體作為群體發展的最高形式,其對成員個人的成長具有顯著的意義。故可通過大學生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的聯系進行引導,鑒于群體心理對個體心理極為重要的影響,也要考慮其對個體心理的制約作用。
第一,要從校園氛圍入手,整個校園的文化建設要積極健康,好的心理社會環境會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杜絕多方面的誘惑。當學習氛圍盛行,在網絡上消耗的時間就會自然而然減少。通過多樣的宣傳手段,豐富的活動內容鼓勵學生健康生活、學習。各二級學院也需營造自身學院的氛圍,這樣進一步的加強正的群體效應,發揮更大的能力幫助個體發展。第二,學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學生問題,盡早糾正,心理問題發現越早恢復的將越快。第三,通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由于處在當下的社會壓力下,單憑他人的幫助效果遠遠不夠,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阻止心理問題的產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是最有效的方法,包括人際關系的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自我壓力釋放的培養都能使學生自己化解壓力。第四,建立完善的咨詢體系,往往學生迷茫最初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效果事半功倍。
總之,在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的環境中,良好的心理將幫助學生承受挫折、抵制誘惑、走向成功。每所大學都應重視群體心理、個體心理,真正的了解學生的實況,并進行引導,大學生也要不斷健全自身,努力向未來出發。
1004-7026(2016)02-0003-02中國圖書分類號:G645.5;C912.1
A
朱前婷(1991-),女,山西呂梁人,山西農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