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晉中市農業委員會 山西 晉中 030600)
山西晉中市農民收入增加的影響原因與應對方法
□李蕾
(晉中市農業委員會山西晉中030600)
晉中市作為山西省的主要農業區,在當前農村經濟大好發展的形勢下,實現農民收入的穩步提高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最終目的。但是,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這一地區的農民收入增加還存在著很多的限制性因素,實際的增長速度十分緩慢甚至處于停滯狀態,要發展新農村建設就必須要理清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并采取相應對策,以多種形式來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對現有的經濟結構進行優化完善。
晉中地區;農民增收;原因;對策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4.020
一直以來,“三農”問題都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這也是我國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三農”問題中,農民問題是核心,尤其是在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環境下,如何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成為了農村管理工作的出發點。晉中市作為山西省的主要農業產區,這一地區的農民收入增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這與時代發展的潮流是不相一致的。
1.1農業成本和效益的不協調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間接的改變了現代化農業經濟的增長方式,并且也對農業要素的投入結構和要素價格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在近些年來,晉中地區的農產品價格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小麥、玉米等的市場價格達到了市場最低價格,甚至于出現滯銷現象。此外,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卻一直在上漲,并且上漲幅度在15%以上,包括尿素、碳銨以及磷肥等等,這勢必會增加農民的種植負擔,最后的產出效益和投入出入過大,務農積極性下降。
1.2農業的關注度不夠
雖然“三農”問題一直被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個口號,但是,在具體的各項措施落實上并不是很到位[1]。在平遙縣閆長頭等村莊,經常會出現斷電狀況,具體的斷電恢復時間也不固定,而且汾河庫區的蓄水量也很少,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與上級的關注度缺失有關,直接導致了農業發展沒有充足的后備資源作保障,導致農產品種植得不到應用的保障,農民這一季度的收入難以確保。
1.3農村體制改革的不徹底,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從新農村建設政策的落實以來,各級政府都切實加大了對“三農”問題的解決力度,但是,嚴格來說,“三農”問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政策性問題,它屬于是一個體制性問題。農民群體屬于是一種弱勢群體,在組織程度很差,很多權益得不到重視。并且在當前體制下,農業的現代化經營模式也難以開展,農業結構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2.1進一步發揮工業反哺工業的作用
工業屬于是第二產業,和農業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關系,它對于農業反哺的資金一方面是為了糧食補貼,另一方面更是為了起到調整國民收入結構的作用。同時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向農業科技支撐體系進行轉移,促進農業技術貯備和轉化能力;二是強化基礎建設,提高農業的抗災能力,例如靈石縣工業和農業相配合發展模式;三是提高耕地質量,確保土地的生產能力;四是積極發展農村綠色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通過鄉鎮企業來帶動農民收入的增加,使其收入渠道拓寬[2]。
2.2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深層次挖掘增收潛力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對現有的農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積極發展優質、高效和高產型農業,在具體的結構優化方面,首先要轉變思維,把農產品質量的提高作為第一任務;其次,開始把發展重心側重于畜牧業,發揮晉中地區畜牧業的優勢;第三,充分發揮各地區農業的比較優勢,對不同類型的專業化生產區以及區域性產業帶進行大力發展,提高農業的商品化和集約化水平。
2.3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在新形勢下,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為農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一系列服務,對不同專業生產者的經營行為進行科學協調,并在在物資供應服務下,也可以促進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提高,使其更具有市場競爭力,進而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使其商品化程度越來越高[3],此外,對于內部收益的合理分配可以保證農民應用的利益,實現共同富裕。
在新時期,隨著我國對農業經濟關注度的不斷提升,農民的收入增加逐漸成為了農村工作的重心。晉中地區作為山西省主要農產區,針對于這一地區農民增收存在的制約因素,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解決。
1004-7026(2016)04-0035-01中國圖書分類號:F328
A
李蕾(1983.7-),籍貫:山西晉中榆次,性別:女,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農業經濟,職稱: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