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者竜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 玉溪 653100)
淺析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李冬梅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者竜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玉溪653100)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著竜鄉的經濟和科學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在抗汛防旱、解決生活生產用水、農田灌溉等方面的水利工程建設也取得了顯著經濟效應,為者竜鄉經濟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影響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4.039
者竜鄉水利工程的建設包含了大小溝渠140條,總長149km;水庫2座,其中小(一)型水庫1座(蓄水282.5萬m3),配套倒虹吸管管道工程一件,長1 778m;小(二)型水庫1座(蓄水12萬m3),小壩塘15座(蓄水11.04萬m3)。這些水利工程的建設以及投入使用為者竜鄉的防汛抗旱、解決人畜飲用水、灌溉等解決了燃眉之急,并且帶促使者竜鄉的資源可以合理利用。由此得知,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者竜鄉來說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社會發展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和貢獻。
2.1水利工程建設對于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
者竜鄉最高海拔3 165m,最低海拔825m,形成獨特的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7~18℃,多年平均降雨量1 800-1 900mm,水資源非常豐富,過境河流有竹箐河、漫召河、漁科河、大石板河、春元河和洞崗河,另外還有部分界牌河水源調入者竜鄉用于農灌。但是一直以來,由于水利基礎設施軟硬件的相對滯后,大大制約了者竜鄉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者竜鄉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上非常重視。但是,眾所周知水利工程建設多是建立在天然河道上,因此,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破壞了河流長期演化成的生態環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態均一化和非連續化,從而使改河流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遭到改變。
2.2水利工程建設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者竜鄉近幾年為了解決防汛抗旱、人畜飲水、灌溉等問題,著重從水利基礎設施落后這一點上狠抓建設,雖然從根本上解決了的大部分防汛抗旱、飲水、灌溉等問題,卻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最為顯著的影響是在陸生生態環境方面,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及運行過程中。
2.3水利工程建設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
者竜鄉水利工程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有工程范圍內土地占用和居民遷移安置。對于一些大型的水庫、壩塘的建設,為了水利工程的建設的順利開展,除了占用部分土地、森林,還需占用到該地區的村寨、小組,并且人們就要進行搬遷,而要安置搬遷戶,就要建設規劃新的村落,而村、組的重新選址建設將要重新開墾林地或占用耕地,將再一次造成綠色生態的損失,搬遷村、組新的選址建設地的建設垃圾及建設完工后住戶的生活垃圾等將再一次污染環境,并帶出出現一些新的環境問題,以此循環,屢制不止。
3.1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設的時候,者竜鄉采用對水利工程建設環境影響的評價制度,該制度的實行不僅促使者竜鄉經濟建設得到提高還兼顧水利建設和環境建設得到同時發展,利用科學技術分析水利工程建設活動可能給我們的環境帶來的影響,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防治措施。
3.2在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融入生態環境保護
在水利工程建設發展時,者竜鄉在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都融入了生態環境保護。在水利工程的設計初始階段,本著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明確水土流失的防治責任區域,按根據“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重點治理與一般防治兩者兼顧”的根本原則,采取符合有關技術規范要求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將到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兩者相結合,治理與土地利用兩者相結合,形成完善的項目建設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體系,并且應該達到做到可行的技術、合理的經濟、較少的工程水土流失量、實行后生態壞境效益得到明顯提高。
3.3實踐社會經濟保護并加強生態保護意識
水庫、壩塘建成前者竜鄉水利主管部門及時通知者竜鄉人民政府和農業部門,以及時改變該部分耕地的種植結構,避免繼續種植水稻導致減產。水利工程建成后,總干渠自河頭水庫灌溉區的耕地不宜再種植水稻,可改為旱生作物,為減小低溫水灌溉導致水稻產量下降從而對農作物產量的不利影響,水庫、壩塘建成投入使用后對于水庫、壩塘排沙、調洪,者竜鄉水利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單位通報者竜鄉人民政府和水務局、環境保護局等部門,并設專人對工程進行管護。并在思想上深入認識到開展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加強領導組織,并且根據者竜鄉實際情況,不僅要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還要主動積極進行生態自我修復工作。
變工程水利為資源水利時者竜鄉水利事業發展的方向,而環者竜鄉經濟發展、社會持續穩定的基礎又是環境。充分利用了水資源的生態功能,環境功能和景觀功能的綜合開發,真正將者竜鄉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完美的結合。
1004-7026(2016)04-0056-01中國圖書分類號:TV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