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冉
(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52)
微博在新聞傳播中的弊端及改進方法
□李仲冉
(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鄭州450052)
信息化的發展,促使新媒體的產生。微博作為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這種新聞傳播的新方式和新途徑,受到當前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智能手機逐漸普及,微博用戶逐日增加。但微博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給新聞傳播帶來不好的影響。本文將對微博在新聞傳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以促進微博更好的為新聞傳播服務。
微博;新聞傳播;弊端;改進方法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4.081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新聞信息接收的習慣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微博在新聞傳播中作用日益凸顯,微博的新聞傳播地位也越發重要。
1.1微博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方式
以前新聞傳播主要依靠報紙、電視,主要的載體是文字,微博的出現使新聞傳播的方式多樣化,一部小小的手機通過文字、圖片、聲音等,就可以隨時隨地接收最新資訊,顯然,微博的出現使得新聞報道的類別和形式多樣化。微博的新聞文體是根據微博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形成自己獨特的新聞消息傳播方式,改變了傳統媒體刻板的印象。
1.2微博改變了傳統的新聞采訪形式
微博的出現革新了新聞的采訪模式,記者只需用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對被采訪者進行采訪,這無疑增加了采訪的便捷性。
2.1不完整信息造成消息誤解
微博用戶在采集和發布新聞時,呈現一種碎片化狀態。另外,微博的發布有字數的限制,信息不能完全正確客觀,并且需要后續不斷的發布信息進行補充說明,需要讀者較長的時間和持續耐性才能全面閱讀這些碎片信息。微博字數的限制使得新聞信息不完整,可能會使部分受眾對新聞消息產生誤解。
2.2信息發布方式仍需改進
微博用戶利用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方式對新聞進行傳播、評論,有部分用戶直接復制粘貼鏈接網址進行轉發。這種操作方式,不能很好激發讀者的興趣,相反,很可能將博主的新聞信息被淹沒忽略,使得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降低,達不到所預想的影響效果,直接造成新聞消息傳播的范圍縮小。
2.3無法便捷搭建網絡朋友圈
微博最開始產生的時候,很多網站沒有采取實名制,現在雖然推廣了微博實名制,考慮到網絡的安全性,大部分微博用戶沒有將自己真實的個人信息完全公布,更沒有對自己的資料進行詳細的說明,所以,在彼此感興趣的用戶之間,比較難搭建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圈。
2.4微博謠言帶來不利影響
每個人在進行簡單注冊之后,就可以成為微博用戶,可以發布信息。在這種相對寬松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開放性,別有用心的用戶可能會發布一些“假新聞”。微博用戶無法在短時間內判斷出這是“假新聞”,“假新聞”的傳播,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極壞的影響。微博的出現,為發布新聞消息帶來了便捷,但這種便捷性也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給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3.1促進微博信息全面化
微博有字數限制,這就要求微博新聞發布者用有限的文字表達出最完整最客觀的信息。微博新聞發布者要將零散的微博信息進行加工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新聞內容,再將完整的新聞進行傳播。
3.2完善信息發布方式
微博進行新聞消息傳播時,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為促進微博新聞傳播效果更加顯著,需要完善其信息發布方式。在微博開放的環境下,信息發布者可以適當應用“犀利”的手法挖掘出新聞事實背后的真實現象。目前,雖然已經有了“長微博”,但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是會側重于段微博的瀏覽。
3.3提高網民微博謠言防范意識
要降低微博“假新聞”的傳播,首先要對微博網民的防范意識進行培養提高,提高網民謠言的防范意識可以有效地降低“假新聞”對公眾的生活影響。
微博在新聞傳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微博的應用過程中也確實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不完整信息會給讀者造成消息誤解,信息發布方式仍需改進,無法便捷搭建網絡朋友圈,微博謠言帶來不利影響。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進:促進微博信息全面化,完善信息發布方式,提高網民微博謠言防范意識,健全法律法規,降低謠言傳播范圍。為促進微博在新聞傳播中更好的發揮作用,要不斷總結在微博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并對癥下藥,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
1004-7026(2016)04-0104-01中國圖書分類號:G206.3
A
李仲冉(1992-),女,漢族,安徽蚌埠人,現為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2級學生,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