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學 蘇德輝
時時有“老師”,作文美美噠
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學蘇德輝
人們往往只知道字典是“不說話的老師”,其他“不說話的老師”卻忽略了。
其實,字典只是識字階段“不說話的老師”,其他階段還有不少“不說話的老師”呢!寫作階段“不說話的老師”,不就是課本、與大家朝夕相處卻被熟視無睹的文本教材嗎?
讀與寫本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兩階段,可惜在教與學過程中往往被人為割裂了!
“教師首先應傳授的是學習手段(布盧姆)”。教師平時就應當讓學生明白,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平時的語文文本閱讀教學,已經幫同學們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各種元素,包括主題、人物、記敘文要素、議論文要素、語言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等。寫作時,同學們應該主動聯想學過的文本閱讀,巧妙比較、借鑒、創新、構思,完善閱讀與寫作的過渡與交匯。寫作“竅門”之一就是以“讀”促寫、以寫帶讀。通過讀寫整合,階段性的、遞進式的訓練方式,讓“讀寫結合”高度統一。
“有事請找110”。作文有困難,找“不說話的老師”!
拿到作文要求,怎么開工呢?找“不說話的老師”吧。
由于作者素質、寫作意圖的不同,相同的題材的作品其思想和主題也可以不同;同樣,不同題材的作品可以反映相同的主題。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聯想、歸納、比較等方法聯系學過的課文,將曾經的文本閱讀和即將的寫作積極關聯,導出即將寫作的主題,進而尋得恰切的題材。例如:同樣寫人,同樣寫受封建教育思想毒害至深的知識分子形象,吳敬梓塑造范進,目的是通過嘲諷來表現他蔑視封建科舉的態度;魯迅寫孔乙己,目的卻是批判整個吃人的封建制度。同樣寫自然景物,同樣寫雪,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在寫北方大雪奇寒景物的同時重在表達與友人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描寫北方雪野壯闊美麗的景色的同時,借景抒情,(表學達生的)是是對能時代夠英而雄且的應贊該美承之擔情。學習主動性的人
“(《輕輕一個問》)”。動筆之前,習作者懂得每每先聯想相關聯的閱讀文本,當熟能生巧,明確自己的寫作主題,進
而選準題材。
動筆了,找“不說話的老師”吧。讓“不說話的老師”帶你前行。
(一)文題的確立
好的文題,足以引人入勝;妙的文題,讓人回味無窮;出彩的文題,令人拍案叫絕。
以初中語文課文《品質》和《絕品》兩篇文章的文題為例,均蘊含深刻含義。《品質》,一指靴子品質一流,無與倫比;二指主人公人格偉大,品質無雙。明指暗喻,《品質》文題都恰到好處。《絕品》亦然,表面上寫藏畫是極品,也寫了裝裱技術是極品,而作者更想贊美的不是小說主人公擁有的絕美的品質嗎?
當需文題自擬時,文題優劣立顯習作者水平之高下。更不消說,文題水平有時甚至影響大考作文得分。
動筆即思文題,習以慣之,何需多言?
(二)寫法的運用
寫作方法是個大概念。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以及諷刺、夸張、象征、比喻 、對比、借代、擬人、排比、層遞等修辭手法。
表現手法涵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寫景抒情、象征、想象、聯想、正側面描寫以及次序的順敘、倒敘、插敘等。
不管哪方面,習作者“迷茫”“無從下筆”時,就算是臨時抱佛腳翻翻課本,不也可以大大減少攔路虎嗎?更不消說平時善于積累爛熟于心的同學完全可以左右逢源融會貫通了。
這里僅以閱讀中的對比為例。
《捕蛇者說》將捕蛇者三代的生存情況與鄉鄰的生活進行對比,突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主題。《送東陽馬生序》把自己青年時期艱苦的求學經歷和同舍生的優越條件對比,把自己的求學艱苦與太學生的優渥環境對比,突出了學業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的主題,達到了勸勉馬生的目的。問問學生,無論是寫人敘事議論,習作借鑒課文來點或明或暗的對比,何如?
對比如此,其他亦然。閱讀文本中各類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琳瑯滿目,各有所長。平時留心收集,習作時將課文相關寫法“過過電影”。當學生嘗到甜頭之后,寫作就是信手拈來、輕松愉快的事了。
勤找“老師”吧,還復何難?
文章風格,現在也叫個性化作文吧。
(一)“文隨人而風不同”
(二)受出身、閱歷、涵養、喜好制約,文章風格千差萬別
(三)就算同一作者,在人生不同階段其文章風格都將顯現差異。
譬如李清照的主題風格。
早期李清照(代表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發散的是她青年時代活潑開朗、無憂無慮的快樂,洋溢著蓬勃朝氣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醉花陰》則寫于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自己的寂寞與相思情懷。晚年名作《聲聲慢》(尋尋覓覓)更充斥了丈夫趙明誠死后她顛沛飄零、寄人籬下的孀居之愁、心靈絕唱。
寫作前的閱讀比照可以使習作者知曉:風格不同,因而多彩。新人新作,需要個性;大賽大考,個性是亮點。習作者應該在平時的習作中開始有意識地養成自己的作文風格。
(四)作文風格的養成
風格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個性化作文往往是成功的標志。同時也必須明白,風格的養成,需要過程,需要習作者的虛心、耐心與恒心。風格應獨特,個性須彰顯,但切切不可因個人的思想、情操、素質乃至一時情緒而產生“高考零分作文”那種不合時宜的個性放縱。
作文風格,表現于作文元素的方方面面。本文僅從語言角度,說說文章的風格。以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語段中,在句式整齊、押韻的結構之外,還有優美的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方式。閉目斟酌,不由人有身臨其境,沉浸在美妙之中的感受。再看朱自清先生《春》語言的精妙:“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精當得一字不可增減的語言、擬人反復手法的運用以及對人心理的精確把握,能不帶給人美感?“坐著,躺著,打幾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超短的文字、神似的描摹、掏心窩子的共鳴……習作前不時引導學生鑒賞文本中的優美語言風格,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閱讀階段的記憶理解,還對形成寫作階段學生的個性化語言和其他方面的寫作風格大有益。
找課本,為了免課本;找“老師”,為了不依賴“老師”。
故而,“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系(新課標)”!
【1】羅杰.輕輕一個問--新課標 新教材 新理念.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2004(12)
【2】武榮秀.初中語文“以讀導寫,讀寫結合”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課外語文,2015(18)
【3】顧敏.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研究,中學時代,2014(18)
【4】語文課程標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