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老年大學 王小樂
創建黨建新載體煥發學員新面貌
□貴州老年大學王小樂
貴州老年大學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做到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的組織”的要求,積極探索黨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膽創新管理模式,在老年大學學員中建起黨的臨時組織,讓黨員帶學員,讓學員煥發新面貌。
貴州老年大學啟用新校舍后,學員人數猛增,面對龐大的老年學員群體、特別是年事已高,需要照顧的弱勢群體,學校的管理力量顯得捉襟見肘。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些老黨員退休后到老年大學學習,與原單位的黨組織聯系較少,有的甚至原單位已不存在,他們渴望參加黨的組織活動,有著強烈的“回歸”意識。因此,學校通過建立臨時黨組織,請在校學習的黨員參加黨組織活動,充分發揮老黨員凝聚正能量的作用,積極推進和諧校園建設。
一是建立臨時黨組織。學校確立了由校黨委領導、機關黨委指導、業務處室配合的工作運行機制。在學校全體學員黨員中建立臨時黨總支,在系和社團成立臨時黨支部,在班級建立臨時黨小組。臨時黨總支部委員會由學員黨員推薦,經學校黨委審批產生,同時上報省直機關工委備案。臨時黨總支、臨時黨支部委員均是學員中德高望重、有著豐富黨建工作經驗的老黨員。每個班級均成立黨小組,由黨員班長擔任黨小組長,使黨組織網絡延伸到各個班級。全校共建立了1個臨時黨總支、8個臨時黨支部、176個臨時黨小組。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我們制定了學員黨建工作計劃,分別建立了《臨時黨總支部委員會工作制度》《臨時黨小組工作職責》等,規范了各支部委員、黨小組長的職責,為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各級臨時黨組織嚴格按制度開展工作。
三是亮明黨員身份。針對部分老黨員退休后潛意識把自己等同于社會老人,個別老同志長期沒有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導致黨性弱化、甚至不愿公開承認自己黨員身份,不愿履行黨員義務等情況,臨時黨組織開展黨員登記,要求每個黨員如實填寫。現在全校學員黨員都主動亮明了黨員身份,一些老同志還主動查找了“自己黨性觀念隨著退休而退休”的錯誤思想,并表示要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積極帶頭遵守校規校紀,維護校風、學風、班風,凝聚正能量。
四是組織開展活動。臨時黨組織通過校刊、利用學校廣播室每天義務廣播、在班級開展政治思想工作等方式,把黨的聲音傳到學員中,從而加大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力度。臨時黨組織通過積極向學校提出合理化建議,參與學校管理,實現了學校與學員的有效溝通。今年以來,學員通過臨時黨小組向學校提出合理化建議200余條。學校還積極搭建平臺,讓學員黨員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班級、社團為單位,組織學員志愿者到社區、進機關、下鄉村開展公益活動。
一是促進了校風、學風的轉變。根據臨時黨組織的建議,學校開展了文明班級、文明學員和“校風、班風、教風、學風、作風”評比活動,促進了校風的明顯轉變。由學員黨組織牽頭,學員黨員志愿者堅持每天對學校安全保衛、衛生達標等進行巡察,在學員上下課集中乘坐電梯高峰期間義務在電梯門口維持秩序,確保學員安全。雖然今年學員人數成倍增長,由于學員臨時黨組織發揮了積極作用,學校沒有增加一名管理人員,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和諧局面。
二是提升了教學管理水平。臨時黨組織充分發揮老黨員的帶頭作用,有的老黨員理論水平高、接受能力強,在課余時間主動幫助新學員,成了學校的業余“助教”。各教學班班長都是黨小組長,他們及時反映相關情況,2015年,幫助解決學員困難110人次,涌現好人好事150多個,化解師生誤解和矛盾20余起,促進了學校教學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常務副會長袁新立說:“貴州老年大學通過黨建工作促進教學工作,為全國老年教育樹立了標桿”。
三是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臨時黨組織帶領學員積極開展服務活動,先后到省府社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禁毒宣傳等專場文藝演出4場,到敬老院慰問演出3場,為同步小康駐村點貧困學生愛心捐款7萬多元,139名學員自愿資助176名貧困學生從小學至大學的費用。同時,還組織學員黨員到中、小學開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的愛國熱情,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
建立臨時黨組織,把黨小組建在班上,實現了黨建工作和教學工作“雙促進”、“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