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生態新城實驗小學 馬玉銀
如何高效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江蘇省淮安生態新城實驗小學 馬玉銀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發展、終身學習、融入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整合其它課程資源,積極挖掘地方資源,創造性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定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實踐 活動意義 其他課程 地方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語文學習活動,它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體現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豐富的學生語文實踐活動,語文教學就會“活”起來,就會達到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1.滿足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轉變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要強調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個體和社會生活需要。它通過綜合性實踐學習,改變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活動方式,強調學生通過研究與實踐,構建一種積極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并逐步掌握學習方法。
3.促進學生融入社會的需要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超越書本知識學習的局限,要求學生從生活、社會現實中提出問題,自主提出活動主題,開展研究、體驗、實踐等學習活動,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它為加強學生與生活的聯系建立了紐帶。
1.依托語文教材,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1)口頭表達類
課本劇表演: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這樣的文章適合于學生的表演,我們可以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
故事演講:有組織地閱讀、收看、收聽他們喜愛的故事,鼓勵學生先把故事講給親人、同學、好朋友聽,再定期分批組織學生在班級故事會上講述,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再造能力。
朗讀比賽:在學習《九寨溝》第三自然段寫異獸珍禽這段時,我讓學生分組朗讀分別描寫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的內容,看哪組讀得最形象、最傳神。學生個個興趣盎然,都投入到朗讀中來,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話題辯論:如在學習《九色鹿》這篇課文后,組織學生辯論“國王帶領軍隊來捕捉九色鹿后,你覺得國王是一個好國王嗎?”等。
(2)書面表達類
結合特定節日或主題出小報,如果能定期進行小報比賽,學生的興趣定能提高。同時,鼓勵學生及時記下自己的讀書感受,能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其寫作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
(3)閱讀拓展類
多讀書,還要會讀書,交流讀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經常開展交流讀書心得活動,有助于使大多數同學的閱讀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2.整合各科教材,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1)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此類學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導的同時,安排了大量的實踐內容,如調查、采訪等,這些都有利于語文知識、能力的運用、積累、提升。語文教師要主動與認課教師聯系,精心組織安排,讓思想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2)勞動與技術、科學:此類學科中,安排了較多的學生動手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有自己的發現、感想。這些,常讓學生興奮不已,而這恰是語文作文教學生動的素材。
(3)音樂、美術:藝術課強調對作品的了解、理解、表達,在此過程中,除了利用本學科特有的形式(歌唱、繪畫)進行表達之外,還需要學生用嘴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而這又與語文教學密不可分。
3.開發地方資源,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地方資源主要指學校周邊的自然和社會文化的資源。對地域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愛自然、愛家鄉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根據這些資源,我們的語文課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我校組織學生參觀“周恩來紀念館”,開展“學周 知周 行周”活動,游覽缽池山公園,領略家鄉景色的美,學生興趣濃厚,效果明顯。
語文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整合其它課程資源,積極挖掘地方資源,創造性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這樣,教師和學生就可以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一起成長,一起“享受語文,快樂語文” ,在快樂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2】劉曉金.語文實踐活動的實施
【3】浦海虹.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綜合性”探析
【4】李會芳.淺談設計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