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實驗高級中學 李愛芳
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實驗高級中學 李愛芳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性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探究性閱讀是一種以學生閱讀生疑為引線,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的閱讀模式。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的語文教材為基本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運用,是實現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本文就此論述了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探究性閱讀應用
高中語文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探究性閱讀,與我國當前教育發展需求相符,同時提升學生 自身探究性學習水平。教師首先應該在課堂上突出學生所處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內心的觀點,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開展探究性閱讀時可以獲得進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積極融入探究性學習,然后正確引導學生探索,從而做到和教育改革理念保持一致。
語文教師為了提高探究性閱讀實際教學效率,就應該做好充足課前準備。了解閱讀中出現的生字生詞、整篇閱讀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和作者所采取的寫作形式。教師只有先掌握整篇文章結構,依據教學計劃實施全面并且合理的相應課前準備工作,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閱讀氛圍,從而給探究性閱讀奠定基礎,達到顯著增強學生自身閱讀探究能力的目的。
比如,教師在講授蘇教版高中語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先對學生講解文章里面出現的生字,也能夠讓學生自己查找這些生詞,從而增加血對生詞的記憶。緊接著對學生簡要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也就是作者對美好景物和情感的向往,然后將學生合理分成不同小組,組內討論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同時總結小組觀點,再以小組形式開展閱讀比賽,學生在比賽過程中能夠將自己完全投身其中,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態度,進而牢牢掌握文章中的知識點,保證探究性閱讀高效進行。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是固定的,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師實施探究性教學手段以及閱讀教材具體探究深度。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的自主探究探究,有效輔助并且彌補語文課堂教學。此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介紹比較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不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盲目的選擇,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
比如,教師在講授戴望舒的《雨巷》的時候,能夠在指導學生深入閱讀文章后,和學生進行溝通,并且提出相關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接觸文章主要思想。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介紹戴望舒其他比較好的作品,如《我的記憶》,該作品具有較強的人文性,鼓勵學生在課外該作品進行探究性閱讀,能夠對課堂學習內容起到補充的作用,從而有效拓寬學生自身語文視野,從而培養增強語文學習素養以及語文綜合能力。
對于探究性閱讀而言,學生應該敢于提出自己內心的疑問,同時發表不同的觀點。首先,學生應該對歷史觀點存有質疑,由于現代學生不夠了解我國歷史傳統,所以當閱讀內容涉及到傳統習俗或者是傳統觀點的時候,就會產生疑惑,導致學生對文章里面整體理念的領悟存在一定偏差。整個時候,如果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對指導學生,確保其正確理解文章。
比如,高中語文教師在講授《紅樓夢選讀》相關內容的時候,對于寶玉因為自己有玉可是黛玉沒有玉兒而產生的摔玉行為,不少學生對這種行為存在質疑,可是在傳統觀念中,他的這種行為表達的是寶玉自己對傳統理念的強烈反抗,而正是因為學生內心存在疑慮,所以無法深入了解這篇課文所表達的主要觀點,該質疑是歷史原因導致,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對給予進行正確的指導,使其可以完全理解文章。此外,文言文閱讀具有較高難度,學生也會產生質疑,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言文時,可以先對學生介紹文言文本身就屬于歷史發展演變出來的事物,其包含當時歷史特點,學生對文言文進行探究性閱讀,能夠進一步了解我國歷史文化,體會文言文的魅力。
4.增進師生課堂閱讀交流
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課堂引導者,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碰到困難,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語文閱讀學習也一樣,當學生閱讀中出現問題時,應該主動問教師,獲得教師的幫助,為了實現這一效果,就需要增進師生課堂閱讀交流以及合作。高中語文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外國著作,由于學生不了解國外文化,所以理解文章里面的世界觀存在一定難度,學生在閱讀中如果有無法理解的地方,就應該勇敢地提出問題,有時候甚至可以和教師進行討論。
比如,教師在講解高中語文《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文章的時候,因為這篇文章主要呈現的是當時歐洲社會,主人公目光十分短淺,表現出了一個裝在套子里的形象,該類行為屬于一種諷刺,和我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學生閱讀時難免會碰到各種問題。學生想要徹底領悟文章內容,就應該采取探究性閱讀手段,主動對教師提出自己不懂的人物行為或者是觀念。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能夠先讓學生自主提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在課堂上針對這些難懂字詞進行講解,然后鼓勵學生提出閱讀中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對于普遍問題,教師可以采取討論的形式講解該問題。而對于個別問題,教師可以單獨和存在閱讀困難的學生交流,對其深入講解困難知識點,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師生情感,而且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高中語文教學包括課本、教師和學生這三大要素,將這些要素有效結合起來能夠顯著提高教學質量。而對于高中語文來說,其屬于主要科目,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對以后的升學非常有利,所以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探究性閱讀效率,不斷提高學生自身語文學習能力。
【1】張楊.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J】.教師,2014(12)
【2】葛春玉.對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4(06)
【3】王繼化,肖紅梅.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淺析【J】.考試周刊,2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