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兒子小鐵上初二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們回到家,發現屋子里幾乎所有的地方,柜子、書桌、房門、廚房、暖氣、音響、書架……上面都貼著小紙條,紙條上面都用英文寫著他們的名稱。
那一年,小鐵對外語突然有了興趣。他就是這樣開始外語學習的。
從小到大,總是有人夸獎小鐵聰明。小鐵對這很清醒。每當別人夸他聰明時,他從來只是笑笑,他知道要論聰明,比他聰明的同學有的是。他所要做的就是認真,而且重復,把要學的東西弄得牢靠扎實。
當別人夸獎小鐵聰明時,我當然很高興,虛榮心得到了滿足。但是我很清楚,孩子是以他的刻苦取得他應有的成績的。
有一次,和另外一所學校的同學開座談會,有個同學問他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績?他回答說:“沒有別的好辦法,就是得學、得背。比如歷史,高考前老師帶領大家復習之前,我已經把書從頭到尾背了三遍了,而且要注意被那些圖邊上和注解的小字,要背得仔細,才能萬無一失?!?。
那天座談,我坐在他的身邊,聽到他的話,我很高興,比他取得好成績還要高興。也許,只有我知道他是如何刻苦的。小學畢業時我整理他書桌的抽屜,光從四年級到六年級的作文練習草稿,就裝滿了一抽屜,每一篇都改過不止一遍。
小學畢業準備考中學,他把所有要背的準確答案都錄在錄音機里,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先把錄音機打開,一遍又一遍地聽,哪怕睡覺前一點時間也絕不浪費。而光他抄寫別人文章的本子,所作筆記的本子,不知該有多少,雖然許多本子都只記了半本就扔下換了新本子。盡管我批評他太浪費了,他還是愿意一個本子一個內容,頻繁地跳躍著他的新內容。
讀中學時,他最迷戀的是NBA,哪怕考試再忙,電視只要有NBA的比賽,他是必看不誤。為此,我和他發生過沖突。沖突到了極點,弄得他哭著對我說:“我什么時候因為看NBA把功課耽誤了?我現在看電視耽誤的時間,我會安排時間補回來。”
現在,我相信他了。他讀大學期間,有一次,他讓我幫助他買盞應急燈,說晚上一過11點,宿舍就熄燈了,應急燈要是妨礙同學了,他會騎上車跑出校園,到學校旁邊的24小時永和豆漿店,買點吃的,就開始溫書,一坐就是一個通宵或半夜。
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關鍵在于每個人付出的努力不一樣,結果就會不一樣。要知道,聰明只是一張漂亮的糖紙,外表可能閃閃發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這重要的東西就是刻苦。
(摘自《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