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川
過了年盼十五,十五鬧花燈是泉州老鯉城一年中最熱鬧的盛事。元宵前后,小伙伴們吞下甜甜的元宵,便迫不及待地點上自家的花燈,成群結隊地在古大厝間竄進竄出,顯擺著自家的花燈。女孩子喜歡蓮花燈,潤餅燈等;男孩子則喜歡公雞燈,老虎燈等。
紙糊的花燈容易著火,有時一陣風吹來,將燈籠內的蠟燭吹斜、吹倒就著火。記得有一年,我意外地得到了一盞白兔燈,紅紅的眼睛,長長的耳朵,中間還豎著一個圓圓的月亮,漂亮極了。因為擔心花燈著火,老不敢點蠟燭,拉著沒亮的白兔燈瞎跑了一夜。
第二天,在小伙伴們的慫恿下,還是點上了蠟燭。在燭光的輝映下白兔燈活靈活現。我小心翼翼地跟在游燈隊伍的后面,誰知只顧盯著燈,沒有注意腳下的路,“撲通”一聲,人摔倒了,兔子燈蹦出去老遠,霎時已成為一團火球,我趕緊爬起來,顧不得疼痛,跑到燈籠前,默默地注視著“白兔”一點點地燃盡,眼淚吧嗒吧嗒落下。開始伙伴們還笑著起哄,后來見我在哭,也都默不作聲了。大人為了安慰我,又趕做了個蘿卜燈,把白蘿卜中心挖空,將蠟燭插在里面點燃。雖說樣子丑點,但白蘿卜閩南話叫“菜頭”,就是“好彩頭”的意思,既吉利又防火。我又屁顛屁顛地趕上小伙伴,繼續我們的花燈游。
花燈,使我們延續著一種美好溫馨的記憶。今晚,我的夢中,有一盞清晰的花燈徐徐而來,里面的燭光一直跳舞般搖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