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能


徐瑞云(1915-1969),浙汀省慈溪人。1936年,她以優秀成績畢業于浙江大學數學系,并留校任教。1937年她前往德國留學,在著名數學家卡拉凱屋獨利的指導下在慕尼黑大學研究函數論后來,徐瑞云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數學博士(慕尼黑大學),第一位女數學教授(浙江大學),第一位女數學系主任(浙江師范學院)。
徐瑞云主要從事分析數學的研究。擅長于三角級數論。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她任浙江大學數學教研組組長,后又調任浙江師范學院(后更名為杭州大學),擔任數學系主任。徐瑞云擔任過浙江省數學會理事、理事長,浙江省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第一、二屆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一、二屆委員會委員等職,還曾是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文革期間她遭到無端批斗、關押。1969年1月自殺身亡。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徐瑞云從小喜歡數學,讀中學時對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她1932年9月高中畢業后報考了浙江大學數學系。當時,浙大數學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錢寶琮、陳建功和蘇步青。此外,還有幾位講師、助教。數學系的課程主要由陳建功和蘇步青擔任。當時數學系的學生很少。前一屆兩個班的學生共五人,她這一屆也不過十幾人。
當時蘇步青才30歲,十分年輕。因此。徐瑞云的同學中有人認為蘇步青是助教。聽完一堂課后就不住地贊嘆道:“想不到助教競能講得這么好。”這件事引起了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陳建功和蘇步青的教導下勤奮學習,她的考試成績經常是滿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優異成績畢業,被浙大數學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歲的徐瑞云與28歲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結連理。新婚三個月后。徐瑞云夫婦獲得亨伯特留學德國的獎學金,雙雙乘船赴德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國著名的數學大師卡拉凱屋獨利接受,南他擔任她的博士指導老師。當時有不少學生想請他當導師,他都沒有同意。而徐瑞云這位東方女士岡學習勤奮,數學功底扎實。成了卡拉凱屋獨利的關門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級數論。這門學科起源于物理學的熱傳導問題的傅里葉分析,是當時國際上的熱門研究之一,不過在中國還是一個空白。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數學博士徐瑞云的博上論文是《關于勒貝格分解中奇異函數的傅里葉展開》,1941年發表在德國《數學時報》上。
完成學業的徐瑞云夫婦,隨即離德回國,于1941年4月同到母校浙江大學,雙雙被聘為剮教授,在烽火硝煙的后方登上了培育人才的講臺。在艱難的條件下,陳建功和蘇步青沒有中止在杭州時共創的函數論和微分幾何兩個數學研討班,徐瑞云也參與其中。1944年11月。英國駐華科學考察團團長李約瑟參觀了浙汀大學數學系和理學院,連聲稱贊道:“這里是東方的劍橋!”這更激勵了徐瑞云勤奮工作的熱忱。她這時候教的學生曹錫華、葉彥謙、金福臨、趙民義、孫以豐、楊宗道等。后來都成為了杰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1946年,31歲的徐瑞云晉升為正教授。
徐瑞云很重視教學工作。她長時間任課,曾開設過近世代數、數學分析、復變函數、實變函數等課程。擔任系主任后,她仍參加了很多基礎課的教學,并同助教一起商討習題課的教學。
1952年。徐瑞云調入浙江師院,被任命為數學系主任,投入了艱難的創立數學系的工作中。在她的指導下。沒有幾年工夫,數學系已初具規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第一屆本科畢業生巾約有三分之一考上了研究生。徐瑞云在建設數學系的同時,沒有忘記數學研究。她翻譯了蘇聯那湯松的名著《實變函數論》,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世紀60年代。徐瑞云還與王斯雷教授翻譯出版了Hardy與Rogosinsky合著的《傅里葉級數》一書。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徐瑞云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來校講學,其中有陳建功、蘇步青、華羅庚等著名數學家,以及匈牙利、民主德國的一些數學家。1964年9月,中國數學會在上海召開了全國函數淪會議,徐瑞云是6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徐瑞云一直從事分析數學的教學和研究,特別擅長三角級數論。她非常重視基礎數學教學,重視教材建設,編寫了很多講義。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她積極從事研究,發表了多篇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評價。
徐瑞云以她的學識和人品,以她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為杭州大學數學系的建設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