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都
說到秘魯這個神秘的國度,您首先會想到什么?安第斯山的晴空碧野?羊駝野馬的悠然自得?還是被神話了的瑪咖?都對,但是不全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飽了才有力氣游山玩水。秘魯當地出產的一種食材,雖然外表其貌不揚,但卻是當地人民賴以生存的食物,那就是“土豆”。從2005年起,每年的5月30日是秘魯“全國土豆日”,更加鞏固了土豆的“神圣”地位。這一天,在秘魯各大城市和主要土豆產區,人們都會自發組織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感謝土豆對人類的貢獻。
聽聽秘魯人給土豆起的昵稱,就知道他們對于養育了自己的這種食物的深切愛意,像是叫著自己家的娃,個個突顯個性。什么“老骨頭”“紅臉皮”“黑貓子”“黃魚兒”,甚至還有“巧媳婦哭”“傻孩子笑”這種怪名。
秘魯是土豆的發源地。在秘魯生長著不同色彩、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土豆有3 000多個品種,簡直讓人眼花繚亂。產量最多也最受歡迎的當屬黃土豆,當地人把它叫“華依羅”,意思是雞蛋黃。別看黃土豆外形比較難看,狀似生姜,凹凸不平,但味道極好,營養很高,可謂是秘魯的“國菜”。除了自己食用外,秘魯還向世界各地出口冰凍或者煮熟的黃土豆。而在西方普遍種植的白土豆,雖然個頭很大、外形好看,但味道就比黃土豆差遠了。此外,秘魯還盛產很多十分漂亮的彩色土豆,比如當地有種細長條的紫土豆,被喚作“紫玫瑰”。
直到今天為止,土豆依然是大多數秘魯家庭的主食。秘魯人生性熱情,從吃土豆大餐上就能看出來,這里光是土豆的烹飪方法就有100多種,包括土豆餅、土豆泥蒸雞肉等等。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算“巴恰曼卡”大餐。
在安第斯山區土語中,“巴恰曼卡”的意思是“大地上的鍋”。在做這道大菜前,先要在地上挖出一個大坑,鋪上卵石并用火烤熱,然后在石頭上放上各種肉類、土豆及其他調味料,再鋪上芭蕉葉或樹葉,最后蓋上泥土。大約過上兩三小時,這道以大地為鍋、帶著泥土氣息的大餐就制成了。不過,這道美味佳肴一般不適合獨自享用,人們往往在親友相聚或者節慶時,趁著熱鬧的氣氛才一起制做。它在秘魯所有食物中的地位,和中國北方的餃子頗為相似。再配上兩瓶自己釀制的傳統名酒“奇恰酒”,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難怪一些秘魯小伙常說:“寧看土豆,不瞧美女。”
秘魯人對土豆的愛算得上是“刻骨銘心”。他們的祖先印加人認為土豆有魔力,不僅把土豆當食物,還把土豆當成靈丹妙藥,還用洗干凈的生土豆擦頭,據說可以緩解頭痛。印加人骨折了就用土豆敷在創傷處促進恢復。出遠門的人更是隨身帶上好幾個土豆,不光當干糧,還是護身符——他們相信土豆可以讓他們免受風濕之苦。還有人把土豆與其他食物一起吃,來預防消化不良。他們對土豆已經超乎了對于食物的感恩,而是由心而發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