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冰
因為不能接受行業規則,就放棄了做熒屏女主角的夢想,轉身做了《煎餅俠》《泰囧》等賣座大片的制片人。短短5年里,她就從一個行業菜鳥變身為電影票房超過30億的制片大咖。
她叫陳祉希,中國電影十億票房俱樂部最年輕的制片人。
跳出來做制訂規則的人
陳祉希考進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時候,并沒有太多喜悅。她從小喜歡和數字打交道,喜歡做生意。她之所以如此選擇,更多的原因是幫媽媽圓夢。陳祉希的媽媽年輕時唱歌跳舞樣樣精通,卻沒機會做演員。于是她把夢想寄托在女兒身上,從小,陳祉希就在媽媽的安排下,學習鋼琴、聲樂和舞蹈。
上大學不久,陳祉希從媽媽那里借了20萬元,與華納唱片簽了100首流行歌曲的使用權,然后把這100首歌接入中國移動終端。
陳祉希的投資涉及當時非常流行的彩鈴、點歌等時尚內容。如果移動用戶用到那些歌曲,她就能從移動公司拿到分成。一年后,20萬元變成了300萬元,18歲的陳祉希就此顯露了做投資人應有的眼光和天賦。
做生意只是陳祉希的業余愛好,她要完成媽媽的夢想。大三那年,她出演電視劇《走出藍水河》的女一號“一枝花”,一炮走紅。和她搭戲的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夸獎她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會演戲,是個不可多得的表演天才。
片約不斷涌來,陳祉希的演藝之路走得異常順利。
可是拍了幾年戲后,她迷茫了,“每天都在過著別人的生活,我不喜歡這種被動的引領,我更喜歡主動地掌控一些事情。”看上去很成功的陳祉希,漸漸不快樂了。
更讓她難以忍受的是演藝圈的各種潛規則。她出演的一部電視劇的制片方,不斷地送她禮物,請她吃飯唱歌,陳祉希每次都是婉言拒絕。沒過多久,她的角色從女一號變成了女三號。
氣憤異常的陳祉希當即離開了劇組,決定重新選擇接下來的路。“我是走一段路就要審視一下的人。當覺得有可能被傷害,如果抗拒不了,就會選擇自己來主宰命運。他們是制片人,是規則制訂者,那么我也要做這樣的人。”
媽媽首先反對,“想看到光明,最后那點黑暗你要接受。咱們家投資一個電視劇,你來演女一號。”陳祉希拒絕了,“如果出錢給自己買機會,我不就變成了打破行業規則的人了嗎?我是一個要公平的人,這樣做,會失去內心最想要的東西。”
有人提醒她,你才28歲,沒有經驗和資歷,沒有和大導演合作的機會,做制片人等于自毀前程。可陳祉希舍不得放棄這塊打拼了多年的土地,她對所有關心她的人說,如果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做電影就是賭眼光和人
恰在這時,一位朋友要制作電影《活該你單身》,問陳祉希有沒有興趣。她拿著劇本梗概掃了一眼,就拍著胸脯回答,行。什么也不懂的她找了一個制片主任,形影不離地跟在后面,不停地問:“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那樣做?”等到電影殺青時,她已把制片人的本事學得大差不離。雖然電影后來上映時票房平平,但也沒賠錢。第二年,這部作品在上海電影節還得了個傳媒大獎。
一直替她捏把汗的媽媽不理解,她為什么做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電影。陳祉希說,她看過劇本,那里面有她的影子,寫盡了北漂的生存狀態。故事很暖心,拍出來一定有人看,她相信自己的眼光。
小試鋒芒的陳祉希自此有了底氣。
一次朋友聚會上,她看到好友徐崢悶悶不樂,就問是怎么回事。徐崢說自己打算執導電影《泰囧》,因為制片人不看好市場,兩度流產。陳祉希以前和徐崢搭過戲,在那部戲中,她覺得徐崢雖然是男一號,但電影中所有東西他都會像導演一樣去駕馭,他具備這份掌控能力。她決定投資,“我不理解為什么那些大佬拒絕《泰囧》。2011年中國最好的喜劇演員是誰?徐崢、黃渤、王寶強啊。三個人放在一起就值2億元,而成本才5000萬元。”
陳祉希帶著團隊去融資,最后光線傳媒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后期制作。沒了退路的陳祉希拿出全部積蓄,并向媽媽借了3000萬元。徐崢拍著她的肩膀,“真哥們啊,就沖你傾家蕩產的勇氣,也要拍好這部電影。如果賠了,到時我去拾破爛掙錢養你。”
2012年年末,《泰囧》上映,斬獲12.6億元的票房。好消息傳來的那天,陳祉希正走在北京街頭,漫天飛雪把城市妝扮得美輪美奐。不遠處,幾叢紅黃相間的梅花在冬雪中開得驚艷無比。
2015年,陳祉希做《煎餅俠》制片人時,經歷過非常困難的選擇。她的投資份額較少,所以想過要放棄。但因為她答應過大鵬,而且知道每一個導演處女作都特別不容易,她還是決定堅持到底。
陳祉希在最短時間內,幫大鵬建起了制作班底,并義無反顧地墊了前期的1000萬元。
行內朋友勸她,這種3000萬元的小成本電影,票房預期是7000萬元,樂觀一點也就是2億元,投入和收益差距太大。其實,如果票房真是2億元,將意味著她白忙活一場。因為她與出品方簽了一份“破釜沉舟”的協議:票房2億元之內,制片人一分錢收益也沒有。
結果,《煎餅俠》上映一天半,就攬獲了2億元票房。三個月后,票房沖到11億元。面對驚掉了下巴的行業大佬,陳祉希有些調皮地說:“大鵬一個人能夠在搜狐撐下三季的《吊絲男士》,收視率那么高,我身邊朋友都把它當作解壓的有效工具。這說明大鵬掌握了一種針對觀眾喜好的方法,他現在把這個方法放進電影里了,電影不紅不是沒天理嗎?”
做電影就是在賭人和眼光,陳祉希都賭贏了。
獨立自信來自足夠多的努力
陳祉希沒否認富二代身份對事業的幫助,因為這個身份,所有物質的東西都變得簡單起來,然而,“你拿了很多的錢,身上就會有更多的責任。因為有成功的媽媽,我可以直接跳過掙錢這個過程,去完成夢想,但我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讓自己更優秀”。共事過的人,都說陳祉希最寶貴的一點就是:沒有在優越環境里長大的女孩的矯情和傲氣。
剛做演員那會,她常被戲稱“母愛泛濫”。那時她才23歲。有一年在新疆拍戲。因為戲份不多,她每天早上去菜市場買幾只羊腿,背到劇組,然后在沙漠里拿梭梭柴烤羊肉串,分給大家吃。戲中主演張豐毅后來逢人便說:“這小丫頭,將來有出息。”
這個習慣她保持到現在。《煎餅俠》成功收尾大聚會,她從中午12點開始買羊肉、牛肉、海鮮,回到公司的大露臺,切肉,串肉串,自己洗菜炒菜。直到晚上11點聚會結束,她全程站著,給大家烤肉、倒酒。
相比其他演職人員,制片人是需要沖在最前面、解決各種問題的人,要承擔更大的心理壓力。制作資金的供給,拍攝時各種突發事件,后期經濟效益的回收,都是陳祉希要操心的事。
《煎餅俠》籌備45天就不得不開機,那段時間,她恨不能每天都有48小時。
劇組沒錢雇更多群眾演員,導演大鵬又需要宏大場景。半夜12點,陳祉希站在現場,調度群眾演員左右挪移,讓場面盡可能熱鬧。她喊得聲嘶力竭卻毫不抱怨。
當初《泰囧》到后期制作時,宣傳經費捉襟見肘。陳祉希到處求人,發短信給孫紅雷、黃曉明、林心如等所有能說得上話的人,懇請他們在微博上轉發電影預告片,轉發導演徐崢的微博。做到這份上,這個看上去風光無限的富二代也真夠拼的。
陳祉希在泰國拍攝喜劇片《唐人街探案》時,一天,協拍公司突然通知她,不能使用已定好的場景,而此時距離拍攝日期不到48小時了。陳祉希在炎熱的泰國街頭驚出一身冷汗:一天停工不拍,就面臨70萬元的損失。她打遍手機里所有泰國朋友的電話,一刻不停地求助、確認、尋找,最終在拍攝日的早上搞定了。
陳祉希這樣定位成功女性:在生活里能游作廢的感言刃有余,能自己制訂游戲規則并且獨立自信。而這,需要在此之前,付出足夠多的努力。
(編輯 趙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