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雅克·歐迪亞是法國著名導演。他從1981年開始做編劇,創作了十幾部優秀劇本后,直到1994年,42歲時,才有機會當導演,拍攝了處女作《男人最痛》。這部電影取得了非凡的成績,摘得了象征著法國電影最高榮譽的凱撒獎。
第二年,歐迪亞又導演了《自制英雄》,這部電影不管是口碑還是票房都非常不錯,在1996年的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的提名。正式頒獎時,歐迪亞正在非洲拍攝一個紀錄片,他派助手去參加電影節。他的助手讓歐迪亞寫了一個獲獎詞,如果得獎了,就按照歐迪亞寫好的詞發表獲獎感言。影片最終沒有得獎,助手回來后把這張感言紙還給歐迪亞,說:“很遺憾,它已經作廢了。”
“它真的作廢了嗎?”歐迪亞這樣問自己。他決定把這張感言紙留下來,鼓勵和鞭策自己。此后,他拍的片子雖然不多,但每拍一部都力爭完美。在電影《維納斯美女沙龍》里,有一段戲是“一個身體欠佳的女顧客進入美容院做美容”,為了營造真實感,他要求女演員一天不準吃東西;在《唇語驚魂》里,為了讓女主角更好地完成一場生氣的戲,他在開拍前故意找茬惹演員不開心;在《預言者》里,為了拍好幾個鏡頭,他要求男演員學會了洗衣服……
正因為這種努力,此后的二十年里,歐迪亞獲得了多次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以及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15年,63歲的歐迪亞拍攝完成了《流浪的迪潘》,并憑借此片實現了夢想——贏得了第68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
在發布獲獎感言時,歐迪亞拿出那張寫于二十年前的感言紙說:“它寫于1996年,此前它一直是作廢的感言紙,但現在它又重新發揮了作用,這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很多東西的價值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們如何去看待它。選擇放棄,它永遠是一張廢紙;選擇爭取,它就可能成為有用的東西。”
(編輯 張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