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俠
摘 要:教育一定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己任,教師要發現、引導和喚醒學生,而不是灌輸和打壓學生。學生樂在其中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以“勤”作為鋪墊的“懶”老師課堂,正是打開“幸福教育”之門的一把鑰匙。教師退一步、讓一步、緩一步、慢一步,做個會指導的“懶”老師,讓學生樂于——勤看、勤聽、勤思、勤講,做個有能力的“勤”學生。
關鍵詞:新授課;練習課;家庭作業;車輪直徑
望課堂內外,小組忙忙;大組小組,討論聲聲。您瞧: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小組成員忽多忽少;您聽:三句講一題,五句指迷津,小組聲音忽有忽無。在這樣的課堂中,提高了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的討論探究中成就了學生互幫互助的合作能力。在各項活動中,我班孩子都能“巧”然應對,展現出他們獨有的自信,洋溢出幸福的笑臉。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源于教師的“懶”。
一懶:在新授課中要適時適課而“懶”
學生能自學的新課,教師不搶著講;學生能講清楚的,教師不重復講。經過四年級一年的培養與訓練,各小組已經養成了很好的合作習慣,所以,在五年級的很多課中,我都是放手讓學生自學。比如:剛學完“圓的認識”這節課時,由于剛認識圓規,學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它的神威,也想認識一下“圓”這位新朋友。剛宣布完學習內容,學生已翻開課本看了起來——圈畫重要知識點,找出疑問之處。我在教室里巡視,觀察各小組的反應,只聽第二小組組長說:“你們看完了嗎?”她先選的4號種子選手李×,讓她說出自己圈畫的重點。李×說:“我知道圓也是平面圖形,但它是由曲線圍成,沒有頂點。我還知道怎么畫圓,將圓規兩腳分開,針尖固定,另一只腳轉圈,邊說邊畫。”孫×同學快速補充說道:“你們看我畫的圓,針尖的地方叫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直徑用字母‘d來表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把書上的知識點快速地復述了一遍。
二懶:在練習課、試卷講評課中要適時適題而“懶”
在練習課中,采用多種形式,讓練習課首先具有趣味性,其次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練、自查與自糾,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例如: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練習,選用闖關練習法,看哪一小組先闖過所有關,到達勝利的彼岸,摘得一顆智慧星,要求小組成員無掉隊。教師根據小組長的匯報和自己在巡視中發現的問題,做出機智講解。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再也不會走神了,真是事半功倍。試卷講評課往往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教師在上面講得是抑揚頓挫、口若懸河;而孩子們卻是無精打采、昏昏沉沉。改變這種現狀的方法是,老師“懶”一些,把課堂交給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做。具體做法是:先小組內自糾,糾正因馬虎而錯的馬虎題目;再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向本小組成員請教;本小組都錯的題目,可通過跨組學習來解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查自糾能力,又培養了一部分學生的講解能力,還使學生的團結互助能力得到了發展。例如,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圓的單元測試”,發下試卷后,先進行試卷總評,表揚一些表現突出的同學,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各小組按上述方法訂正完成后,進行匯報,提出試卷中的疑問之處。一堂試卷講評課,看不到教師在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演講”的身影,下課后卻收上來一張張用紅筆圈畫的試卷。
三懶:在家庭作業的批閱中要“懶”出成效
努力讓學生對每一次作業都產生興趣,這是作業設計的出發點也是設計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家庭作業的樂趣所在。每次的家庭作業布置,一定要做到題精而量少,便于組長批閱、講解、匯報。
例如:(6月16日家庭作業)
1.只列式不計算。
(1)在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一個圓形花圃,它的直徑是12米,用一半的地方種一串紅,種一串紅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一根鐵絲,正好可以做成一個邊長是157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做成一個圓,這個圓的半徑是多少厘米?
(4)一張圓桌的半徑是40厘米,在它的周圍加上一圈鐵絲,至少需要鐵絲多少米?
2.小明騎自行車通過一座長816.4米的大橋。已知車輪直徑約是0.65米,車輪平均每分鐘轉80圈,求小明通過這座大橋需要多少分鐘?
……
五個小組長互對答案批閱后,再給自己的組員批閱,對本小組的書寫和正誤情況做簡單的匯報(帶著作業紙)。第3小組徐××(冠軍組、優秀組長雙重頭銜,對工作認真負責,原來我班的學困生——李××,經常不認真完成作業,成績可想而知,在她的管理和影響下,家庭作業能按時完成,成績有了很大進步。)說:“老師,今天的課外作業,做得有點不好,特別是計算錯誤率高,張××錯的最多,你看這幾題……”我聽了各組長的匯報,并看了他們的批改情況,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教案做了及時的調整,把兩道錯誤率高的題目加進了下次練習和重點講解的行列。這樣重點突出了,難點更容易突破。老師“懶”了,學生“勤”了,學生能力有了,教學效果增強了,何樂而不為。
老師讓一步,就可能讓出學生講題的精彩瞬間;老師退一步,就可能退出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老師慢一步,就可能慢出學生自我探索的沃土。
參考文獻:
馬俊欽.讓你的教學“懶”得精彩[J].師道·情智,2013(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