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俊蘭
我在教學中運用“四三三”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四三三”教學法是指“四個環(huán)節(jié),即自主學習、展示交流、反饋測評、鞏固拓展”;“三不教,即會了的不教、教了也不會的不教、能會的不教”;“三要學,即自主學、合作學、指導學”。
一、“四三三”教學法的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美國的阿爾文·托夫勒認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作為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實現自主性發(fā)展。自主學習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更加需要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
(二)展示交流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我們在課堂中通過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來展示學習的成果,以達到活躍思維、鍛煉勇氣、培養(yǎng)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展示交流是課堂的靈魂,是整個課堂的主旋律,是師生共同體驗生命律動的過程。
1.展示內容要有選擇
展示的問題不是預習提綱中的所有問題,而是選取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有爭議的問題、一題多解的問題,以及能拓展延伸、提高學生能力、開發(fā)學生潛能的問題和有價值、有代表性的問題。對于簡單的問題、無疑問的問題在課堂上不再進行展示,這樣就減少了學生的展示內容。
2.展示方式要靈活多樣
小學數學練習題做完后展示的,如若是以文字為主的題,叫學生說一說就行;如若是復習鞏固的基本計算題,可以板書過程和結果;如若是探究性的新知識,可以叫學生先做,然后說一說思想方法;如若是手工制作擺一擺、作圖等,可以叫學生在小組內展示。
3.展示學生要培訓
展示過程中,要便于學生看到、聽清、理解,要求說話聲音洪亮、口齒清晰、語速適當、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如:“抬起頭往這里看……”“有沒有疑問和補充?”“我們展示完畢了,請下一個展示。”“我有疑問……”“我來質疑。”學生行動要快速大方、動而不亂、動中有序。如學生站起來就說,邊走邊說,一直到黑板前,再指著黑板上的題說下去,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
(三)反饋測評
反饋測評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知識的程度,提高學生學習自信的重要途徑,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后,教師和學生同時反思,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查漏補缺,才能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課都必不可少。
(四)鞏固拓展
鞏固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強化應用意識。當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即將結束時,并不是說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此結束,也不是給學生布置一些習題就草草收場,讓數學課堂在拓展延伸中變得厚重、開闊、深邃和美麗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廣泛地進行數學應用的機會。如在課堂結束時,設計一些數學游戲,讓學生意猶未盡,還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究。
例如,在學習完“約數與倍數”后,我讓學生做“動腦筋離課堂”的游戲。我出示一張數字卡片,如果學生的座位號數是卡片上的數的倍數,就走到講臺前,大聲說一句話,這句話可以是“幾是幾的倍數”“幾是幾的約數”或“幾能被幾整除”中的任意一句。然后再走出教室。
二、“四三三”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在教學中,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自主學習到鞏固拓展,再到學生去探討,逐步解決問題,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都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特點,在教學中要靈活掌握。
(1)“自主學習”要貫穿始終,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狀態(tài),主動去讀、主動質疑、主動解決問題、主動運用所學知識。
(2)“自主學習”“展示交流”和“反饋測評”可以換序進行。當學生通過課題了解了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后,可以馬上交流,再去自主學習,有助于理解教材內容。“展示交流”和“自主學習”也可以同時進行,即學生邊自主學習邊交流知識。
(3)有時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在一節(jié)課中多次使用。如“展示交流”,可以在自主學習中交流,小組合作中交流,課堂總結中交流。
總之,“四三三”教學法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做人。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向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大膽想象,勇于探索,多向交流,求異創(chuàng)新。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改變角色,也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起“導”的作用,不再是“教書匠”;學生要改變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要自己提問,自己解決,不再是老師提問,學生解決。
參考文獻:
孫立梅.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之我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