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華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對學生的習作有了新的要求,就是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想象作文是一種通過想象虛構出來的作文。作者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進行種種超越時間、空間和生活常規的假想和幻想,并把想象中的人、事、景物描述出來,想象作文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大有好處的。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寫想象作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托起他們想象的翅膀
人的想象和思維能力,就像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孩子有想象力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要用成人的觀念、刻板的模式來羈絆他們的想象,而要倍加呵護和格外珍惜他們的“幼稚可笑”、奇思異想,用愛開啟他們智慧的大門,鼓勵他們大膽地想,勇敢地想,異想天開地想。因為有想象,才會有發明、創造;有想象,歷史上才會涌現出大批的科學巨人和藝術天才;有想象,世界才變得如此繽紛而美好。
例如,在六年級習作中有一道半命題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在進行習作指導時,激勵學生求異求新,大膽想象,根據個人的愿望,要敢于“想他人不敢想,言他人不敢言,做他人不敢做”的事。只有這樣,作文才是標新立異,另辟蹊徑,不屈服于傳統的好作文。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在向孩子講述故事或描述事物時,應該講究語言藝術,注意語音、語調以及說話的感情。應經常讓孩子有感情地朗誦童話、講述故事,這比默默地閱讀更能激起孩子的想象,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二、要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放手讓學生去想象
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想象思路開闊的前提,思路開闊、靈活,想象就豐富,作文內容也就豐富了。例如,為了訓練學生的想象,教師可以在黑板上任意地畫兩個圓圈,一條直線,并說明圓和直線可以變形。激發他們能否用自己的筆將它們畫成一個你喜歡的圖形。這下真是一石擊起千層浪,將枯燥的習作課堂變成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成為具有活力的地方,學生進入了畫家角色,幾分鐘后,他們的杰作真是豐富多彩:有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也有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純屬虛構的。于是,讓他們互相介紹、欣賞、評價,并對新穎的創作給予贊揚。在學生情意充盈于胸之際,教師又用“激將法”喚起他們寫作的沖動,讓他們以畫的作品為素材,自擬題目,不拘形式,放手作文,怎么想就怎么寫,學生都輕松愉快地寫起來。30分鐘后,一篇篇題目新穎、想象豐富的習作躍然紙上。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想象
許多閱讀課文,故事情節曲折,耐人尋味,給讀者留下了深思和想象的余地,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產生想象,在讀后能根據課文的情感、內容續寫故事。如《漁夫的故事》,這樣的話題不僅符合課堂教學要求,而且學生也感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想象作文的水平。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
想象也應創設情境,才能激發學生想象的欲望,鼓勵他們大膽地假想、幻想。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積極鍛煉,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如可以利用道具、借助游戲,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去扮演游樂場售票員、醫院護士、列車乘務員等不同角色,還可以讓學生按自己的想象去創造作品,描畫自己設計的汽車、大船等。在學校,有學生遲到,要猜想他遲到的原因;學校、班級搞活動之前,要設想怎樣才能更加豐富多彩;學了一篇課文,要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續寫或者改編,要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開闊視野,拓寬想象的思路,從而有利于寫好想象作文。
五、豐富課余生活,增加學生的表象儲備
想象的基本材料就是表象,表象材料越豐富,學生的作文就越能言之有物。小學階段,學生的生活相對簡單,涉世未深,所見、所聞、所感還很貧乏,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豐富學生的生活,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之余,注意豐富孩子的表象材料。應該讓孩子盡可能多地接觸外面的世界,參與一些活動,觀察和感知各種各樣的事物,如,讓孩子參與一些課外科技小組活動,多讓孩子接觸一些名勝古跡、動植物模型,多看一看各種展覽如博物館、科技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些時候,老師和家長要注意觀察并給予恰當的指導,以開拓孩子豐富的想象能力,進而使其寫好想象作文。
六、培養學生多動筆的讀寫習慣
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將終生受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是邊讀書邊做筆記,摘錄好的句子和優美語匯。多動筆還包括一個方法,那就是堅持寫日記和隨筆、片段等,這是一個很好的讀寫習慣,每天堅持,不但能使學生求真、向善、愛美,提高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思維,激發想象力,對寫好想象作文大有裨益。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善于啟發,善于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激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和幻想,習作這一泓鮮活的水便有了永不枯竭的源泉。要盡我們之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楊曉峰.關于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文學導航:下旬,2011(0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