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松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這些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這句話是對學生如何在課堂中進行學習,作出明確的導向,說明學習方式很重要,我認為這些學習方式的體現(xiàn),可以概括為學生在課堂中的“說”與“做”,那么如何進行說和做,筆者做了一些探索。
一、課堂教學中的“說”
1.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讓學生有興趣去“說”
中國古代教育家朱熹認為“有疑則進”,但這些問題要求教者設計有趣味性的活動,例如孩子們一般都喜歡聽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常能激發(fā)學生發(fā)表自己有見解的看法,要竭盡所能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例如,教師講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1厘米是10毫米,1分米是10厘米,1米是10分米,為什么用10進制呢?有個故事叫“屈指可數(shù)”,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大腦還不像今天這樣發(fā)達時,對數(shù)的計算是要靠肢體的,像手指和腳趾,正是由于它們的數(shù)目都是十,才誕生了十進制,故事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趣味性,使他們對老師的問題很有興趣,他們愿意答題。
2.培養(yǎng)能力,讓他們有能力去“說”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我們要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能力,要求他們能完整地表達每一個數(shù)學問題,這樣對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要想組織小組活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才能使學生組織好小組活動。例如,低年級老師出示一個問題:一個盒子里有8個蘋果,那么12個盒子里有多少個蘋果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不過是8×12=96(個),很多老師認為題目簡單,學生直接說出怎么做就行了,其實不然,要讓學生自己說出為什么這樣做,然后讓他們在小組里說說怎么做,要把這個式子的理由及過程說出來,要力求表達完整,思路清晰。
3.注重師生平等,讓他們敢“說”
在以前的課堂中,老師是簡單的傳授者,真理都在他們手中,學生不敢懷疑老師的準確性,完全家長式的,這樣的課堂學生拘謹、害怕,都是聽話的小綿羊,課堂沒有創(chuàng)造性。有生命力的課堂,師生關系講究尊重,平等民主。要給孩子應有的權利,師生就會像朋友一樣,他們可以共同演繹精彩的課堂。一些孩子因為畏懼老師,不敢舉手發(fā)言,他們長時間得不到關注,時間長了,他們就放棄自己了。老師不要高高在上,盡量給各層次的學生發(fā)言機會,能讓學生說的盡量給學生自己說,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就是他們中的一分子而已,日久天長,他們就不再羞澀、害怕,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提出的觀點和疑問,要尊重呵護他們,及時給他們予鼓勵。孩子把你當朋友,他們接納你了,喜歡你了,也就信任你了,這些都會轉化為對老師課堂的喜愛。
二、課堂教學中的“做”
一節(jié)課上,學生“說”的能力很重要,“做”的能力也很重要。那么如何“做”呢,筆者覺得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協(xié)調好合作學習,讓他們會“做”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毙W生年齡很小,這種需要更熱烈,作為老師要善于協(xié)調好學生的合作學習,讓他們自主探索。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我們不但要讓他們想“做”,還要他們會“做”,讓他們經(jīng)歷合作和討論,通過互動來認識數(shù)學和體會數(shù)學思想,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時,讓學生在小組里合作搭積木,再把積木分類,交流分類情況時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分組發(fā)言,讓他們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這個過程要注重教學手段,重點突出合作和自主發(fā)言,使每位學生在“做”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尊重發(fā)展規(guī)律,留給學生充足“做”的時間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索,不但需要老師的協(xié)調,也要有充足的時間,但在一些課堂,老師對一些問題的出示時間太短,學生還沒想好,還沒“做”透,對問題還沒有深入研究,沒有達到引發(fā)數(shù)學思想的學習。也有的老師口若懸河,教學中雖然也給了學生一些“做”的機會,但時間太少,學生還沒有感受到一定程度,就急于給出答案,這樣學生“做”得不徹底,學生收獲也不大,因此,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自主權,多給他們“做”的機會,盡可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3.注意問題設計,使學生在“做”中提高
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問題創(chuàng)設,使問題具有實效性、指向性。問題不能過于復雜,也不能過于簡單,要面向全體,應難易適度,對教材重點難點內容,要盡可能設計得有層次、有梯度。處理好過渡和銜接;用組合、鋪墊獲設臺階等方法,來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激發(fā)學生潛能,使每位學生都有“做”的機會,盡可能使每位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最大限度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帶著積極主動的情緒投入到解決問題中去。
一個好的課堂,充滿著“說”與“做”,老師要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和機會,讓學生會說、想說、有能力說,會做、想做、做得好。我想,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生數(shù)學定會不斷提升,讓他們在疑惑中探索,在探索中敢思考,在思考中去發(fā)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會不斷提升,數(shù)學能力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