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道福
綜合實踐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門非學科性的新課程。在內容上有除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勞動與技術教育及信息技術等指定領域內容外,還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團隊活動及心理健康等非指定領域的多內容整合的“綜合性”特點;在組織形式上有強調讓學生聯系生活與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綜合運用知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實踐性”特點。所以,充分利用豐富的地域資源,建設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是學校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
在近幾年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實施中,我們經過選題、驗證和定型三步走的方法,逐步建立了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體系。
一、選題
選題,即選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綜合實踐通常是以主題活動方式呈現,所以,選擇活動主題,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很關鍵的第一步。
選題,要堅持一個主線,即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當主體,堅持所有活動主題都從學生中來。選題,還要關注四個方面:(1)要結合學生生活。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生活環境作為大背景的,強調學生的體驗與實踐。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教育思想,所以在選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環境,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2)要結合地域資源。不管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還是社會實驗和社區服務活動,要給學生以實踐的空間,所選擇的資源一定是學生能很容易接觸到的地方資源。如我們地處偏遠農村地區,我們所選擇的主題就和農耕文化緊密結合。(3)要結合校園文化。校園是學生生活和學習最多的地方,也是直接影響學生成長的小社會,校園文化、傳統活動都是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來源。如我校因處于仡佬族聚居的少數民族鄉,我們就以仡佬文化為背景,建設以“竹文化”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因此,我們將識竹、植竹、養竹、品竹、竹藝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之一。(4)要結合校園特色。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辦學特色,而這種特色就是我們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很好資源。我們選題時與學校特色相結合,既是對學校特色資源的利用,助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又促進學校特色建設。如我校將苗族仡佬族蠟染技藝傳承作為學校特色項目,所以,對蠟染的研究與制作體驗自然就成了我們學生喜歡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之一。
二、驗證
在綜合實踐活動選題完成之后,就要組織實施。對于一般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組織好實施過程就行了,但對于將要進入校本課程的活動主題,就需要一定科學的驗證過程。
驗證過程要堅持一個態度,即科學的實驗態度。需要經歷四個過程。(1)活動的組織實施;(2)做好資料收集整理;(3)對活動的開展進行分析反思;(4)對活動進行完善和優化。經過這四個過程之后,如果這個主題符合學生特點,符合學校要求,能夠持續開展,才能成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備選主題。
三、定型
定型,就是在通過驗證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備選主題中選擇優秀的活動主題,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組織中持續開展,進入校本課程的過程。
在定型階段,要堅持一個方向,即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優化與更新。進入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活動主題和內容,有一定的穩定性,但絕不能固化,要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優化和更新。在定型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四個環節。(1)活動主題篩選環節。一定要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適合持續開展的活動主題。(2)活動定型實施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對活動主題進一步驗證和修改優化。(3)形成校本教材。對于入選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活動主題,要編寫校本教材,作為教師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考,助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落實。(4)活動補充擴展環節。校本課程建設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不能固化于校本教材,所以在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建設中,對已有的課程資源要進行補充和擴展,讓綜合實踐校本課程永遠處于活動的狀態,這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會得到更好的落實。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