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標要求,依據班級實際,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課后練習等進行精心預設的實用文書。思路決定出路,沒有好的前期準備,猶如唱戲沒有劇本,就會出現盲目、隨意現象,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生成效果。
然而,在我們的實際中,有的教師把寫教案看得較隨意,是一項任務,寫給領導檢查的作業。要么課前完成,要么課后完成,要么是“搬運工的杰作”,要么是“拿來主義”,寫教案與上課純粹是兩張皮,這樣的教案無利用可談,無有效可說。教案應以實用為要。
首先,教案是教師自己上課用的,不應是機械的復制,而是創新的個性作品。下載打印教案,把名家的教案或教學參考書(教學用書)上的抄在教案本上的教案,這些原汁原味的案例,秀色可餐,好看不中用,它與我們的學情班情相差太遠,與施教者的素養有一定的距離。實用的教案是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情、班情,整合教學內容,為“我和我們”上課所做的預設,有教法的設計、學法的指導、課堂練習的設置、教學效果的檢測手段,既使和“大家之案”相距甚遠,但適合“本土”班情,是因地制作的真、實、有用的個性作品。
其次,實用的教案不是知識的陳述或知識點的說明,而是能力提升的方法設計。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編寫教案的出發點是根據《大綱》要求,完成規定的知識傳授目標,教學目標是根據“教”制定的,教學過程以教為中心,教的落腳點是應對考試,教學就是教知識,因此能把知識點梳理出來,把考點備出來是神話般的舉措。
再次,實用的教案要精、簡。要把教師從傳統的教案備寫方式中擺脫出來,從繁重的抄寫勞動中解放出來。把一節課幾個環節,每個環節講什么,怎樣講,甚至要說的每一句話寫在教案本上,這樣的教案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冗長繁瑣,又束縛了課堂的創造性,呆板、程式化、無靈活性。
實用的教案應寫好教后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寫什么,不應拘泥于形式,也不應限制內容,可記成功之舉。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
可記“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進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可記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不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以供分享。
可記學生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可記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活動是否得當;練習達到預期嗎?評價有無激勵性,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作者簡介:焦國鈞,男,1963年11月出生,漢族,本科,職稱:小學高級,就職于甘肅會寧縣翟家所鄉教育管理中心,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