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參強肝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療效
馬建紅王霞1焦亞龍
(河北中醫肝病醫院肝病科二病區,河北石家莊050800)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丹參強肝膠囊;中藥治療
我國屬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區,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為9.09%〔1〕。部分慢性感染患者可逐漸發展為肝硬化,甚至最終部分發展為原發性肝癌。肝纖維化不僅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其進一步發展、惡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尚無特效方法根治慢性乙型肝炎等原發疾病的情況下,減緩或阻止肝纖維化病程進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本文應用本院研制的丹參強肝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108例,療效滿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河北中醫肝病醫院 2011年1~6月住院患者10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4例,男40例,女 14例,平均年齡(31.4±14.8)歲,平均病程(5.2±2.2)年。對照組54例,男39例,女15例,平均年齡(31.2±8.1 )歲,平均病程(4.7±2.1)年。兩組患者入組時,肝功能、HBV-DNA、肝纖維化指標以及一般情況(年齡、性別、家族史、職業、文化程度、原發疾病、病程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依據2006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通過的《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3〕并參照2005年12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聯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全部納入病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診斷標準,年齡15~70歲,且能夠配合醫生調研,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①合并肝癌、肝性腦病以及嚴重的心、腦、肺、腎功能障礙及重癥糖尿病患者。②妊娠期或者準備懷孕的婦女以及哺乳期婦女。③重疊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具備上述任何1條或幾條的患者均不得入選此項研究。
1.4治療方法對照組在常規保肝基礎上口服苦參素膠囊,2粒/次,3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同時口服本院研發的丹參強肝膠囊(丹參、當歸、桃仁、川芎、柴胡、鱉甲、白花蛇舌草、板藍根、苦參、熟地、黃芪、白術),6粒/次,3次/d,兩組療程均為6個月。
1.5檢測指標觀察治療前后患者臨床癥狀、肝功能改善情況以及血清肝纖維化4項指標:透明質酸(HA)、層黏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Ⅳ-C)的變化。
1.6療效評定標準參照文獻〔5〕制定。顯效:肝纖維化血清學標志物(HA、LN、PCⅢ、Ⅳ-C)中兩項以上測定值較治療前下降≥50%或恢復正常;血清肝功能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癥狀明顯改善。有效:肝纖維化血清學標志物有任何兩項測定值較治療前下降≥25%,且停藥后維持穩定;血清肝功能指標改善,證候改善。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者。
1.7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0軟件行t及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臨床總體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17例(31.5%),有效29例(53.7%),無效8例(14.8%),總有效率85.2%;對照組顯效11例(20.4%),有效25例(46.3%),無效18例(33.3%),總有效率66.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谷丙轉氨酸(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但治療后兩組肝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說明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兩種方法療效相當。見表1。
2.3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血清肝纖維化四項指標HA、LN、PCⅢ、C-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1或P<0.05)。治療組HA、LN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s,n=54)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比較±s,n=54)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3)P<0.05
3討論
祖國醫學中并無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這一病名,但根據其脅部脹痛、黃疸、脅下積塊等主要臨床表現,中醫常將其歸屬于“脅痛”、“黃疸”、“癥積”、“鼓脹”等病證范疇。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我們認為正氣不足是本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淤血阻絡是其最基本的病理基礎。由于機體組織免疫功能低下,邪毒趁虛入中,損傷肝絡,致使血脈瘀阻。血行受阻,則邪毒羈留難去,并進一步釀生濕熱瘀毒……如此反復,惡性循環,最終引起肝臟組織纖維化病變。基于此種認識,本研究制定了益氣、活血、解毒的治療原則。
丹參強肝膠囊由黃芪、白術、丹參、當歸、桃仁、川芎、柴胡、鱉甲、白花蛇舌草、板藍根、苦參、熟地等藥組成。其中黃芪、白術益氣健脾,培土養肝,使“正盛則邪自去”;丹參、當歸、桃仁、川芎養血活血、化瘀通絡;柴胡、鱉甲柔肝活絡,軟堅消痞;白花蛇舌草、苦參、板藍根清熱祛濕解毒,截斷毒邪內生之源,全方共奏益氣養血、活血通絡、解毒化瘀之效。孫瑞芳等〔6〕實驗表明,丹參的有效脂溶性成分之一丹參酮ⅡA具有改善肝功能、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以及減少細胞外基質(ECM)生成等作用,從而逆轉肝纖維化病情進展。黃芪可通過減少膠原在體內的淤積,促進肝細胞再生及調節免疫,間接抑制肝纖維化的形成〔7〕。此外,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苦參等都已被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有明確的保肝及抗纖維化作用〔8,9〕。
4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9.
2王寶恩.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可逆性〔J〕.醫學研究通訊,2003;32(6):4-6.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11):866-70.
4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12):881-91.
5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11):1052-6.
6孫瑞芳,劉立新,張海燕,等.丹參酮ⅡA對小鼠肝纖維化的干預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9(8):1012-7.
7來季華.丹參合并黃芪對慢性肝炎、肝硬化抗纖維化治療療效及預后分析〔J〕.中成藥,2003;25(8):690-2.
8何燕,胡志峰,李平. 柴胡皂苷d抗肝纖維化大鼠脂質過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8):915-9.
9李謙,施光峰,陳謝,等.苦參素及聯合維生素E的抗肝纖維化及機制〔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3;21(4):278-80.
〔2014-09-17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217-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89
通訊作者:王霞(1976-),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肝纖維化機制研究。
基金項目: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項目(No.2012106)
1河北中醫學院中醫診斷教研室
第一作者:馬建紅(1974-),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慢性肝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