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良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
高校退休人員主觀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
姚宗良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山東青島266071)
〔摘要〕目的探討高校退休人員主觀幸福感(SWB)及其相關因素。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數量表和社會支持量表及一般情況調查表對418名高校退休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性別對退休人員幸福感指數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婚姻狀況對SWB有顯著影響(P<0.001),有配偶的幸福感水平(11.47±2.07)高于喪偶(10.76±1.93)和離婚(10.18±1.74);受教育文化程度、職稱在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指數總分上主效應顯著(P<0.05~P<0.01);退休前職業(yè),各項差異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與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都呈正相關(P<0.05~P<0.01);幸福感指數總分除了客觀支持外,與其他都呈正相關(P<0.01)。結論高校退休人員的SWB與多種因素有關,退休教工除自我心理調節(jié)外,社會、家庭也應共同努力注重從婚姻、個人愛好自身健康及社會支持等引導退休人員增強正確導向;社會應當采取多種措施,努力提高離退休干部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提高服務管理水平來提升退休人員的幸福感。
〔關鍵詞〕退休人員;主觀幸福感;社會因素
主觀幸福感(SWB)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反映主體的社會功能與適應狀態(tài)〔1〕。社會支持是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與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SWB密切相關〔2〕。本研究旨在探討高校退休教工SWB與社會支持的關系。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隨機抽取青島3個高校退休人員418人,目前無重大精神疾病和記憶與智能損害,能回答調查問卷的各項內容,同意參與該項研究。
1.2工具①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稱、退休前職業(yè)、月收入情況、健康情況(近期所患疾病情況)、居住情況(獨住、與兒女同住、其他)、子女情況(婚否、工作否等)。②幸福感指數量表〔3〕用于測查受試者目前所體驗到的幸福程度。包括總體情感指數量表和生活滿意度問卷。③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有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等3個維度〔4〕。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總分范圍12~66分。重測總分一致性為0.92,各分條目一致性為0.89~0.94。量表信度和效度,能較好地反映個體的社會支持水平。
1.3調查方法調查者說明調查目的和方法及注意事項,發(fā)放統(tǒng)一調查問卷,按表中內容逐條如實填寫,當場收回。問卷發(fā)放問卷446份、收回有效問卷418份。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及χ2檢驗。
2結果
2.1退休人員幸福感的性別差異“孤獨的-朋友很多”、“空虛的-充實的”男性優(yōu)于女性(P<0.05);“生活未給我任何機會-生活對我太好了”女性好于男性(P<0.05),見表1。
2.2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稱、離退休前職業(yè)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幸福感指數評分比較在受教育程度組中,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幸福感指數初中及以下組與其他組差異顯著(P<0.05),高中及中專組與大專及本科組無差異顯著(P>0.05);而研究生及以上組與其他組有顯著差異(P<0.05)。婚姻狀況中,在婚組與組各項差異顯著(P<0.05);無配偶組中,喪偶與離婚差異有顯著(P<0.05)。職稱中,初級及無職稱組與其他組各項差異顯著(P<0.05),中級和副高級比較各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正高級與副高級比較差異顯著(P<0.05)。而退休前職業(yè),工人,行政干部與教師及專業(yè)技術人員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幸福感指數雖有差別,但經統(tǒng)計學處理各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退休人員幸福感的性別差異±s)

表2 高校退休人員不同狀況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
與初中級以下組比較:1)P<0.05;與研究生及以上組比較:2)P<0.05;與在婚組比較:3)P<0.05;與喪偶組比較:4)P<0.05;與初級及無職業(yè)組比較:5)P<0.05
2.3高校退休人員幸福感相關因素方差分析以退休人員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及幸福感指數總分作為因變量,以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稱、離退休前職業(yè)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出婚姻狀況和職稱在總體情感指數上主效應顯著(P<0.01);性別、受教育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稱在生活滿意度上主效應顯著(P<0.05);受教育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稱在幸福感指數總分上主效應顯著(P<0.01)。見表3。
2.4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幸福感指數總分與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呈正相關(P<0.05,P<0.01)。見表4。

表3 高校退休人員幸福感相關因素分析(F值)
1)P<0.05,2)P<0.01;下表同

表4 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r值)
3討論
由于男女社會角色不同,造成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的SWB和滿足感〔4〕。本研究高校退休教工具有自己的特點,性別對SWB的影響不是很明顯,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大,原有的男女性別差異逐漸淡化,對高校退休人員的SWB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本研究結論與相關研究〔5〕結果一致。退休后個體活動中心社會轉向家庭,因此,婚姻生活是否幸福和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個體SWB的高低,不良的婚姻質量和不和諧的家庭必然對老年個體產生不良影響,降低了其SWB。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提升老年人的SWB,與相關研究〔6〕結論是一致的。個體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所掌握的知識越多,思維理性也越豐富,能較持久地感受到較為穩(wěn)定和較高水平的幸福感體驗。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還通過社會支持間接對SWB產生一定影響。高學歷的個體社會交往的層次及范圍相對于低學歷者相對較廣,與其他人的溝通交流也相對較深,對主觀支持的感受也比較豐富、深刻,因此,能夠較好地利用各種支持,獲得較高的SWB體驗。
受教育程度高,晉升的職稱就相對高,其個體收入上也相對較高,本調查研究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正高級職稱與副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其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及幸福感指數總分均相對較高,正高級職稱其享受國家醫(yī)療二類保健,其社會活動較多,如名譽教授、教學督學、返聘任教等,受到的支持相對較多,更多地獲得較高的SWB體驗;而教育程度及收入較低的群體其人際交往的范圍和交往內容與較高群體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些也都會一定程度上降低SWB體驗。
職業(yè)是一個人獲得財富和收入的基本途徑;職業(yè)的成功可以給人帶來自信和心理滿足,而職業(yè)低微則可以導致一個人自卑和焦慮。但高校退休前職業(yè)對SWB的影響不明顯。這是高校的特殊性決定的,高校教工退休后工資政府撥款,有的實行了“陽光工資”,工資生活有保證,雖有收入上的差別,但對高校教工來說,沒有明顯顯現(xiàn)出來。
當一個人處于健康狀態(tài)時,相對容易體驗到生活的快樂,SWB也較高,反之亦然。高校退休教工對自己身體狀態(tài)的主觀評價和期望值比較客觀,對疾病的態(tài)度也較樂觀,本研究中健康狀況對SWB的影響不明顯。本調查發(fā)現(xiàn)面對家庭壓力、住房問題、子女婚姻、子女就業(yè)等困難和壓力,高校退休教工的SWB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7〕一致。一個人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面對應激性事件時,受到的保護也會較多,不容易產生消極情緒;SWB越強烈,對生活就更加樂觀、積極,也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與幫助,得到的主觀支持就越多,相應的SWB也就愈加強烈,可以說社會支持與SWB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關系。
4參考文獻
1王大華.離退休干部的老化態(tài)度及其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301-3.
2魏沙.高校離退休教師主觀幸福感及與人格特質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611-3.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69-86,127-31.
4高健,賈夢,康鐵君,等.授受性社會支持對退休老人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8):2655-9.
5姜羨,郭鑫,張郢,等.高校退休老人家庭功能與自覺幸福度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312-3.
6張鎮(zhèn),張建新.離退休人員社會參與度與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6):865-7.
7Diener E,Biswas-Diener R.New direction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rch:the cutting edge〔J〕.Indian J Clin Psychol,2000;27:21-33.
〔2014-12-15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39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6-1473-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6.089
基金項目:青島大學基金項目(No.QDXY201529)
第一作者:姚宗良(1969-),男,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疾病防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