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煒
(天津中醫藥大學及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天津 300211)
?
小柴胡湯加減配合阿普唑侖口服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研究①
劉煒
(天津中醫藥大學及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天津 300211)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討小柴胡湯加減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價值。方法:抽取13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阿普唑侖口服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小柴胡湯加減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療,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療效差異。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3例(95.4%),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3例(80.3%),觀察組療效更顯著(P<0.05)。結論: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治療過程中選用小柴胡湯加減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療,同時配合西藥阿普唑侖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標本兼治,療效確切,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失眠;肝郁化火;小柴胡湯;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132例于2014-02~2012-02在我院中醫科就診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診斷明確且均符合"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按照隨機雙盲對照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6例,對照組男22例,女44例,年齡36~67歲,平均(48.52±11.03)歲,病程0.5~3年,平均(0.86±1.15)年。觀察組男24例,女42例,年齡35~69歲,平均(48.93±11.28)歲,病程0.5~4年,平均(0.97±1.72)年。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患者有心煩、發熱、口苦、咽干、目赤、頭暈頭痛等肝郁化火的臨床癥狀。(2)有自主行為能力的患者。(3)對本次實驗知情同意的患者。排除標準:(1)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的患者。(2)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的患者。(3)無自主行為能力,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4)參與研究前一段時間使用安定等鎮靜藥物的患者。(5)不同意參與本次實驗的患者。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上給予艾司唑侖(1mg/片 國藥準字H12020291 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口服,一天一次,睡前一片。而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案上增加小柴胡湯加減配合穴位按摩法方案治療,具體為:小柴胡湯加減,配方為:柴胡、茯神各15g,黃岑、半夏、生姜、酸棗仁、龍齒各10g,甘草6g,每天一劑,水煎服,中藥湯劑為本院藥劑室煎制。通過大拇指每天于睡前按摩雙側風池、陽陵泉、太沖、行間四個穴各2min,然后用搓熱雙大魚際部在反復的揉壓和揉上述穴位至有溫熱感,治療時間不低于20min,每天治療1次。兩組患者均以1個月為1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患者臨床療效。
1.3療效評價標準[2]
治愈是指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夜間睡眠時間正常或者超過6h,且睡眠質量好,醒后輕松;有效是指患者失眠癥狀基本消失,夜間睡眠時間超過3h,睡眠深度增加;無效是指病情無改變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2結果
經過統計分析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3例(95.4%),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3例(80.3%),觀察組療效更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66,(%)]
3討論
失眠是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主要以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睡眠時間減少、以及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為臨床表現。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失眠往往無明顯誘因,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發性失眠和主觀性失眠3種類型。繼發性失眠包括包括由于軀體疾病、精神障礙、藥物濫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與睡眠呼吸紊亂、睡眠運動障礙等相關的失眠。有關失眠的診斷,主要有三個大的方面,首先是失眠表現,入睡時間超過30min;其次是睡眠質量下降,整夜覺醒次數超過1次;最后是總的睡眠時間少于6h。如果在上述仗著基礎上伴有日間功能障礙,則可確診為失眠。病程在1個月內的屬于急性失眠,超過1個月但是不足半年的為亞急性失眠,超過半年的為慢性失眠。如果不給予及時治療很容易造成各項心理、精神障礙,嚴重患者還會出現免疫力低下及臟器功能紊亂等問題[3]。失眠的藥物治療目前西藥主要西醫給予阿普唑侖治療,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療效,但是其成癮性和耐受性給患者健康帶來危害。阿普唑侖新的BDZ類藥物,具有同地西泮相似的藥理作用,有抗焦慮、抗抑郁、鎮靜、催眠、抗驚厥及肌肉松弛等作用。其抗焦慮作用比地西泮強10倍,作用機制可能與腦內β-腎上腺素受體有關。少數患者有倦乏、頭暈、口干、惡心、便秘、視力模糊、精神不集中等。久用后停藥有戒斷癥狀,應避免長期使用。另外對BDZ類藥物過敏者、青光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嚴重呼吸功能不全、嚴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也禁止使用。
在中醫方面失眠稱為"不寐", 或者"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將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疾病均包含在內。其病機多種,包括思慮太過,傷及心脾;陰陽不交,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擾動;心虛膽怯,心神不安;胃氣不和,夜臥不安等幾個方面,總體是與心脾肝腎以及陰血不和有關,病理變化屬于陽盛陰衰,陰陽失交。其中肝郁化火是臨床常見的不寐,主要臨床癥狀包括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多是因為惱怒傷肝,肝失去條達,而氣郁化火。上擾心神則不寐。肝氣犯胃,則不思飲食。肝郁化火,肝火乘胃,胃熱則口渴喜飲。肝火偏盛則急躁易怒,火熱上擾,則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均為熱象。所以治療的時候應該以疏肝清熱,佐以安神藥物。
小柴胡湯是和解少陽藥物,主要治療少陽經病癥,半表半里,對于肝膽疾病具有很好療效。方中柴胡為君藥,輕清升散,疏邪透表;黃芩為臣藥,其性苦寒,善于清少陽相火,兩味藥物相互配合,一散一清,共解少陽之邪。半夏降逆且有和胃的功能,能散結消痞,是佐藥,幫助柴胡和黃芩攻邪,其余茯苓、生姜、酸棗仁、龍齒、甘草為使藥,茯苓健脾煎有安神的作用,生姜和胃,酸棗仁是治療失眠之要藥,龍齒鎮靜安神,甘草調和諸藥,幾味藥物共同作用有清熱解表,鎮靜安神的作用,對于肝郁化火型失眠取得良好療效。
風池、陽陵泉、太沖、行間四個穴位是治療失眠常用穴位。風池屬足少陽膽經,對于清肝瀉火療效明顯。陽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八會穴之筋會,肝郁氣滯、肝膽濕熱、肝膽實火等所引起的病證,都屬本穴的治療范圍。太沖穴位于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對于肝火上擾造成的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嗌干,目赤腫痛均有良好療效。行間屬足厥陰肝經。滎(火)穴。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主治頭痛眩暈,青盲,雀目。目赤腫痛,失眠。因此睡覺前按摩4對穴位各2min對于清瀉肝火,安神助眠有良好療效。
為了驗證小柴胡湯配合穴位按摩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我院設計了上述實驗,通過實驗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3例,有效率為95.4%,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3例,有效率為80.3%,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觀察組使用西藥阿普唑侖與中藥湯劑小柴胡湯以及中醫穴位按摩相結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阿普唑侖具有強效鎮靜安眠的作用,能夠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使患者入睡。這樣患者有穩定睡眠,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因為失眠而造成的焦慮情緒和身心疲憊狀態,此為治標。同時使用中藥湯劑清肝瀉火,達到治本的目的,患者肝火被清,則頭腦輕利,自然能安然入睡。另外使用穴位按摩輔助治療,一方面幫助舒經活絡,使肝膽經順暢,輔助清肝火,另外經氣通利,也能夠輔助睡眠。當患者能夠穩定睡眠以后,阿普唑侖應該緩慢減量,逐漸停藥,以防止突然停藥而帶來的副作用,導致患者病情反復。
綜上所述,小柴胡湯藥物組合能夠明顯抑制患者中樞系統,對各種自發活動及條件反射有很好的降低和抑制效果,能夠明顯的增加患者夜間睡眠時間,同時拮抗興奮的效果[4]。通過穴位按摩,能夠起到疏肝順氣、清熱緩郁的效果,能夠明顯的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解除大腦的緊張狀態。此次研究證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治療過程中選用小柴胡湯加減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療,同時配合西藥阿普唑侖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標本兼治,療效確切,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志剛,李巧霞.柴連疏肝合劑治療失眠癥(肝郁化火型)的臨床研究[J].甘肅中醫,2011,24(6):147
[2]王惠茹,王翹楚.中醫從肝論治失眠癥臨床證候療效評價量表設計和應用[J].中醫文獻雜志,2012,8(2):32-34
[3]劉磊,高靜.小柴胡湯加減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6):195-196
[4]陳榮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5):170-171
(收稿日期:2015-06-18)
中圖分類號:R749.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1-0055-02隨著社會壓力加大和生活腳步加快,人們承擔的各方面壓力明顯增加,許多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失眠是睡眠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發病原因除了來自軀體疾病外還受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1]。目前對失眠的治療仍處于探索中,尚無特效方式,通常是給予西醫藥物治療,但由于會形成耐受性和成癮性,威脅患者健康。我院中醫科對66例患者小柴胡湯加減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作者簡介:劉煒(1969~)女,天津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治療老年病、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