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鈞,陳春曉
(廣西桂平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廣西 桂平 537200)
?
胃泌素、Hp及T細胞聯合檢測對老年胃炎病情發展及預后①
吳成鈞,陳春曉
(廣西桂平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廣西 桂平 537200)
摘要:目的:聯合檢測Hp(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泌素水平和免疫T細胞變化對老年胃炎病情發展及預后的影響,并對該聯合診斷方法進行價值評估分析。方法:采用對比法,將經胃鏡檢查和病理學檢驗后確診的38例60歲以上萎縮性胃炎患者與另34例60歲以上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Hp及T細胞變化進行檢測,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老年萎縮性胃炎組血清胃泌素水平顯著低于淺表性胃炎組;且Hp陽性組也顯示相同結果;老年萎縮性胃炎組的CD4和CD4/CD8水平比淺表性胃炎組顯著降低,在Hp陽性組降低得更明顯。由所調查患者的ROC曲線可知,胃泌素、CD4、CD8、CD4/CD8對老年胃炎的最佳診斷值分別是8.9(敏感性0.711;特異性0.982)、26.50(敏感性0.742,特異性0.496)、27.60(敏感性0.791;特異性0.853)、0.92(敏感性0.631,特異性0.780)。結論:可將胃泌素、HP和T細胞的聯合檢測作為老年胃炎的新的診斷方法。胃泌素檢測的非侵入性,結合T細胞亞群(CD4、CD8和CD4/CD8)的改變和Hp感染性檢測,對老年胃炎的篩分、病情發展及預后評估有積極作用,是內鏡檢查困難的老年胃炎患者的診斷福音。
關鍵詞: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泌素;幽門螺旋桿菌;T淋巴細胞
老年人群因某些身體機能及免疫能力的下降,極易罹患各種疾病。慢性胃炎是老年人群的常見及多發病,它是由多種因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按病情嚴重程度一般可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縮性胃炎[1]。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腺體呈現萎縮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將其界定為胃癌前期狀態,萎縮性胃炎可能伴有多種癌前病變。老年胃炎患者大多有長時間的淺表性胃炎病史,極易轉變為萎縮性胃炎,更有癌變風險。因此,要著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以阻止胃癌的發生。雖都是胃炎,但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縮性胃炎在治療、預后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需確診后對癥治療。老年人一般難以接受胃鏡檢查導致診斷困難,因此本研究將通過胃泌素水平、Hp感染及T細胞亞群改變狀況的聯合檢測手段對老年胃炎病情發展及預后給出依據和指導,可用于大范圍老年胃炎疾病的篩查。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將2013-04~2014-04在我院門診或住院治療的老年胃炎患者(60歲以上)共72例列為調查對象。所有胃炎患者經過胃鏡檢查和病理學檢驗后被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共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齡66~85歲,平均(74.21±3.46)歲;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共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齡62~83歲,平均(73.55±2.83)歲。所有被調查患者胃鏡檢查同時還要進行14C呼氣試驗和快速尿酶試驗,并通過W-S銀染色法檢測幽門螺旋桿菌;再對每位患者的胃泌素及CD4、CD8、CD4/CD8等T細胞亞群進行檢測。
1.2方法
1.2.1胃鏡檢查及病理檢驗[2]
全部被調查患者進行胃鏡檢查時于胃竇部位取出3塊標本,分別用于快速尿酶試驗和免疫組織的化學檢查及常規病理學檢驗。病理檢驗時,將上述胃竇部位所取標本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經過常規操作—先乙醇脫色、使用二甲苯使其呈現透明態,再用石蠟包埋,連續切片得4μm薄片,最后進行HE染色。對該切片進行顯微觀察,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以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所得共識[1]為基準,最后得慢性萎縮性胃炎38例,淺表性胃炎34例。
1.2.2胃泌素測定
72例老年胃炎患者晨起保持空腹,各抽血2mL,離心分離血清等后放置于零下20℃條件下待檢,使用發射免疫法進行測定。
1.2.3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檢查
將快速尿酶試驗和14C呼氣試驗及病理學銀染色檢測結果同看,其中若有兩項及以上呈陽性,可認為該胃炎患者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即Hp陽性。
1.2.4T細胞亞群CD4、CD8等的檢測
取混合充分且均勻的100μL不易凝外周血,再加入25μL的CD4-FITC/CD8-PE等相應標記物,另以已加入標記物的小鼠單克隆抗體為陰性對照,于室溫避光條件下反應20min,補加溶血劑,再室溫避光反應15min。離心分離5min,棄上層清液,用2mL PBS清洗幾遍,使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根據結果再計算CD4/CD8的值。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兩組間比較,選取0.05為顯著性水平,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研究對象的可比性
對慢性淺表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患者兩組年齡、性別等進行組間比較,(P>0.05),顯示兩組間沒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2.2胃泌素水平
慢性萎縮性胃炎組胃泌素水平相比于淺表性胃炎組降低明顯(P<0.05);且慢性萎縮性胃炎組中呈Hp陽性組與淺表性胃炎組中Hp陽性組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萎縮性胃炎組內Hp陽性與Hp陰性組組間比較也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慢性萎縮性胃炎及淺表性胃炎兩組內


分組n胃泌素水平(ng/L)慢性萎縮性胃炎組3811.65±5.23※Hp陽性214.260±2.71※Hp陰性1717.03±4.69※慢性淺表性胃炎組3439.52±13.84※Hp陽性1119.76±3.21※Hp陰性2365.11±17.83
注:※P<0.05。
2.3T細胞亞群
萎縮性胃炎組中的CD4明顯低于淺表性胃炎組,兩組間的Hp陽性組也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CD8的趨勢相反,在萎縮性胃炎組內含量較高并與淺表性組有顯著差別;CD4/CD8比值在萎縮性胃炎組中較低,且顯著低于淺表性胃炎組,在Hp呈陽性組該結果更顯著。見表2。

表2 慢性萎縮性胃炎及淺表性胃炎兩組內CD4、CD8及CD4/CD8含量變化±s)
注:※P<0.05。
2.4胃泌素、Hp感染及T細胞亞群聯合檢測對老年胃炎診斷價值分析
以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組(38例)為觀察組,老年慢性淺表性胃炎組(34例)為對照組,做胃泌素、CD4、CD8及CD4/CD8的特征曲線,并根據相應曲線計算得到聯合檢測在診斷老年人群不同類型胃炎的最佳至、相應敏感性及特異性。見表3。
表3根據特征曲線(ROC)所得結果

檢測指標最佳臨界值敏感性特異性胃泌素8.90.7110.982CD426.500.7420.496CD827.600.7910.853CD4/CD80.920.6310.780
3討論
本研究采用胃泌素、幽門螺旋桿菌和T淋巴細胞聯合檢測對老年胃炎的病情發展及預后進行有效評估和判定,血清中胃泌素是胃竇G細胞分泌的一種胃腸激素,在人體內主要作用是促進胃酸、內因子分泌并刺激胃蛋白酶提高其活性,最終能促使胃黏膜血流量增加,對胃黏膜起到營養滋潤和保護的作用。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存在胃黏膜腺體的萎縮,會導致胃泌素分泌量減少,即便在其他因素刺激情況下,胃泌素分泌也難有顯著性增加,因此,可通過檢測血液中胃泌素的含量簡介顯示出胃黏膜的萎縮狀況[3]。而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被公認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幽門螺旋桿菌的諸多毒素因子對胃黏膜有刺激性,會加重炎癥現象并推進病程,使病情加重。有大量研究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并Hp感染陽性者胃泌素水平較高,明顯高于萎縮性胃炎患者,其原因與萎縮性胃炎患者胃竇G細胞功能障礙,胃泌素分泌不足相關。本研究結果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組胃泌素水平相比于淺表性胃炎組降低明顯(P<0.05);且慢性萎縮性胃炎組中呈Hp陽性組與淺表性胃炎組中Hp陽性組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萎縮性胃炎組內Hp陽性與Hp陰性組組間比較也有差異(P<0.05)。由于研究中所取標本來自胃竇[4],可合理推測萎縮性胃炎患者胃泌素水平處于低位,再因Hp感染后自身免疫功能難以將其完全清除,造成炎癥長期持續,最終導致正常胃黏膜結構遭破壞并腺體萎縮。綜上可認為,胃泌素低水平并Hp感染呈陽性者患慢性萎縮性胃炎風險增高。Hp感染后的自身免疫過程主要通過T細胞發揮免疫調節作用,T細胞功能異常會極大程度會影響免疫過程。有研究資料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減弱,出現外周T細胞亞群紊亂,CD4、CD4/CD8值下降,而CD4/CD8比值失調即是T細胞功能異常的指標,恰反應了宿主T細胞亞群的紊亂情況。本研究中,觀察組CD4、
CD4/CD8均低于對照組,與文獻一致,進一步說明了老人的慢性萎縮性胃炎與免疫密切相關。若免疫功能正常時,出現的癌細胞均能被清除,可阻止萎縮性胃炎向胃癌的發展;一旦免疫功能異常,監視和清除癌細胞功能下降,胃癌發生率回執增高,因此對老年人群中慢性萎縮性患者的免疫功能進行定期監測對其病情發展的掌控和預后尤為重要。
老年人群大多患有多種疾病,普遍存在與心腦血管和肝肺等部位,進行胃鏡檢查風險較高,接受程度低,這使老年胃炎的診斷出現了一定困難,不利于早期胃癌的干預和監測。因此,本研究將胃泌素、Hp及T細胞進行聯合檢測,得到特征曲線,計算優良診斷下的最佳條件及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胃泌素、CD4、CD8、CD4/CD8對老年胃炎的最佳診斷值分別是8.9pg/mL(敏感性0.711;特異性0.982)、26.50(敏感性0.742,特異性0.496)、27.60(敏感性0.791;特異性0.853)、0.92(敏感性0.631,特異性0.780),診斷準確性較高。
綜上,筆者認為將胃泌素水平檢測這種非侵入性方法與T細胞亞群變化及Hp感染情況相結合進行的聯合檢測,可對老年胃炎病情發展及預后產生良好的指導作用,利于及時消除病因,阻止胃炎向胃癌的發展,可用于大范圍的檢查診斷,臨床使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房靜遠,劉文忠,李兆申,等.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 胃腸病學,2013,1(18):24-36
[2]魏麗娟. 慢性萎縮性胃炎內鏡診斷與病理及Hp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8
[3]孟云霞,楊華,余愛玲,等. 胃泌素及T淋巴細胞在不同程度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竇炎中的表達[J]. 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26(2):46-47
[4]何燕萍.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胃竇部G、D細胞變化的研究[D].第一軍醫大學,2002
(收稿日期:2015-09-20)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1-0062-02
作者簡介:吳成鈞(1979~)男,廣西桂平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