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羽,袁世偉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置換術與非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療效對比分析①
唐華羽,袁世偉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探討比較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中、術后臨床效果。方法:對自2012-12~2014-04在我院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21例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體,29例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體,術中主要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對總住院日、住院日做記錄,收集數據進行統計,術后隨訪采用Harris評分系統對髖關節功能評分。結果:非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置換術組和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置換術在手術用時、失血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置換后 1 年,在患者髖關節 Harris 評分方面,兩組之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以治療髖關節疾病,對減輕病人痛苦,恢復髖關節功能有明顯效果,術中應用骨水泥型假體和非骨水泥型假體在臨床療效無顯著差異。非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置換能減少手術用時和術中出血。
關鍵詞:人工關節置換;全髖;非骨水泥型;骨水泥型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療嚴重性髖關節疾病骨科手術之一,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1,2],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在中國開展已經30余年,國外50余年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人工關節開展至今大概分為兩個類型: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普遍認為這兩種類型并非某一種最好,主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需要而定[3]。本研究于2012 -12~ 2014-04,對 50例患有嚴重髖關節疾病并需行THA的患者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收集應用骨水泥型假體組和非骨水泥型假體組的臨床數據并進行對比研究,分析評價兩種不同假體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后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2-12~2014-04,對在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50例髖關節病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術前病情分析,診斷明確,是全髖關節置換的手術適應證,根據患者年齡,骨質及全身情況,患者及家屬意向分別選擇骨水泥型假體(A組)和非骨水泥型(B組)A組共21例 其中男9例,女12例,左髖11例,右髖10例,年齡45~89歲,平均(62.32±3.14)歲,B組共29例 其中男17例,女12例,左髖17例,右髖12例,年齡37~82歲,平均(53.64±5.37)歲。THA原因包括:股骨頸骨折25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5例,無菌性股骨頭壞死10例。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
術前完善檢查,明確診斷:行常規必要的理化檢查,骨盆正位拍片,磁共振髖關節平掃,相關科室會診協同治療合并癥;病情分析:髖關節疾病分型及根據個體差異,設計,選擇合適假體。術前討論:入院后1周內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術前常規應用抗生素,都采用后外側切口入路。
1.2.2手術操作
(1)患肢一般選擇腰硬聯合麻醉,必要時全身麻醉。(2)體位:患者取患肢在上的標準側臥位,為防止骨盆傾斜,需要固定恥骨聯合和髂后上棘,確保雙側髂前上棘連線與地面垂直。(3) 手術切口選擇采用后外側切口:以大轉子頂點近端1/3,遠端2/3偏向大轉子嵴的后方約1cm處做12cm左右近端弧形切口,分離軟組織,結扎血管,保護坐骨神經,切開關節囊,摸清小轉子,根據術前討論,擺鋸股骨頸截骨。(4)髖臼顯露:切除髖臼盂唇、髖臼窩內圓韌帶殘端及骨贅,暴露骨性緣,保持髖臼假體植入理想方向(外展 35~45°,前傾 15~25°)用髖臼銼擴大髖臼,以清除所有軟骨,至細小點狀出血出現為宜。脫位試模后,安放髖臼杯。(5)股骨髓腔擴髓后假體植入:顯露大小轉子,保持前傾角15°開口髓腔銼逐漸擴髓,選用合適大小的人工股骨頭和假體柄試模。檢查患肢長度,活動穩定性滿意后。取出試模,裝配匹配的股骨假體,并再次測試患肢長度、關節的穩定性及活動度。(6)閉合切口:止血,沖洗,修復關節囊和外旋肌,逐層縫合,放置引流管。
1.2.3術后處理和康復
術后常規抗炎輸液,預防血栓?;贾S持外展位、防止后脫位。早期關節被動屈伸運動。術后48h內拔除引流管行 X 線片,確保假體位置情況良好。 骨水泥固定假體術后 4d在助步器輔助下下床活動, 非骨水泥假體術后 1周在助步器輔助下下床活動。 特殊患肢根據其實際情況,由醫生決定患者是否可以獨立行走。
1.2.4測量指標
分別記錄及評價術中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觀察及評價術后臨床結果:術后引流量、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及術后至一年,每隔3個月拍X線復查。根據 Harris 分級標準。進行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
1.3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兩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手術用時及術中出血量有顯著差異(P<0.05)術后并發癥、總住院日、術后住院日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平均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總住院日、術后住院日對比±s,n=50)
A,B組在平均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相比,*P<0.05,術后住院日和總住院日相比#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Harris髖關節評分與術前評分均有顯著差異(P<0.05),術后兩組患者Harris髖關節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3、6、9、12個月髖關節 Harris 評分對比(分)
A,B組術前及術后相對比,#P>0.05。A組術前和術后對比*P<0.05。B組術前與術后對比**P<0.05。
3討論
人工全髖關節數十年的開展在臨床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隨著骨生物力學的普及;現代工程材料的研發;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廣泛開展.新的應用技術和新型假體在人工關節置換術這項高科技領域均有很大進步,證明了全髖關節置換可以治療嚴重的髖關節疾病,改善關節的功能,減輕痛苦,成為可以長期存留于體內的,代替關節功能的"異物"[4]。通過本次研究也證實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以通過人工假體的置換達到置換病變壞死股骨頭,緩解疼痛,恢復髖關節功能,穩定髖關節作用,間接延長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全髖關節置換分為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兩種,通過此次術前和術后臨床療效對比,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滿意的臨床療效,不存在顯著差異。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置換術中,在手術用時,出血量方面,非骨水泥型有明顯優勢,存在顯著差異,骨水泥型假體如需翻修時也會更加困難[5],同時骨水泥植入技術也要求術者技術更加全面。但是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適用于非骨水泥型人工假體,如骨質疏松的患者[6]。本文得出兩種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均能緩解疼痛,維持關節穩定,恢復關節功能,得出的結論與臨床結果一致。本文研究的時間較短,納入病例數較少,術后隨訪年限短,無法判斷長期療效,同時存在術者主觀多變性的客觀存在,有些數據不可避免存在偏差,雖然兩種方法都可達到相同的臨床療效,非骨水泥型THA更省時,出血更少,但選擇假體時,主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需要而定,只有適應癥,假體選擇得當、術者技術成熟、術后康復得當,才能真正到達治療的目的,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Rajpura A, Kendoff D, Board TN,et al. The current state of bea ringsurfaces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J].Bone Joint J,2014,96(2):147-156
[2]Kynaston-Pearson F,Ashmore AM,Malak TT,et al.Primary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es and their evidence base: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BMJ,2013, 19(347):6956
[3]李長德,李鵬,董興中.手術治療粗隆間骨折的預后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1,34(6):58-90
[4]MordecaiS, Sampalli S, Al-Hadithy N. Letter to the editor. Risk factors for early46dislocation after total lip arthroplasty: a matchea case-control Study[J]. J Orthop Surg(Homg Kong),2011,19(1):126-127
[5]李奇志.骨水泥型與非骨水泥型假體的置換應用特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4):6845-6848
[6]翟饒生,白晶.老年骨質疏松所致的股骨頸骨折的病因分析及治療[J].中國老年學雜志,1997,4:245-246
(收稿日期:2015-04-15)
中圖分類號:R68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1-0109-02
作者簡介:唐華羽(1968~)男,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通訊作者:袁世偉(1988~)男,黑龍江七臺河人,在讀碩士研究生。E-mail:8078493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