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洪澤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 洪澤 223100)
?
延伸護理對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①
陳冬梅
(洪澤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 洪澤 223100)
摘要:目的:探討延伸護理對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4例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出院后無隨訪;觀察組給予3個月的延伸護理干預。3個月后,分別評價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質量。結果:出院時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延伸護理干預3個月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結論:對空巢老年DM患者實施延伸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量。
關鍵詞:延伸護理;空巢;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質量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經成為人類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亦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我國空巢老年DM患者的基數較大,由于缺乏子女關懷等多種因素影響,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相對較差。有調查研究顯示空巢老人對護理服的各項需求處于較高水平[1],為了提高空巢老年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本研究對47例治療后出院的空巢老年DM患者實施延伸護理,獲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06~2015-02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后出院的空巢老年DM患者94例,男51例,女43例,年齡61~73歲,平均(68.24±4.38)歲;病程3~16年,平均(8.26±3.51)年。所有患者均獨居或者子女看望頻率≤1次/周,無嚴重心、腦、肝、腎和肺部疾病,無身體活動受限,無惡性腫瘤病史、無精神疾病及家族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出院時予以常規出院指導,出院后無隨訪。觀察組實施延伸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由4名專科技能和溝通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組成延伸護理小組,為入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制定個體化的護理計劃,出院后定期電話隨訪,一般1次/2周,30分/次,每月1次上門隨訪,1h/次。(2)護理內容:① 心理護理:空巢老年患者無子女陪伴或子女看望較少,多存在孤獨、焦慮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時,應根據情況給予有針對性地心理護理,并給予同情、支持和鼓勵;盡可能與患者子女溝通,說服其經常回家看望、陪伴老人;建立糖友之家,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較好的空巢患者介紹給他們,鼓勵患者間定期組織聚會,增進聯系和交流,幫助空巢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② 自我管理能力指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幫助其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嚴格執行DM飲食;鼓勵患者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參加并堅持戶外有氧運動,如快走、太極拳等;要求患者必須按醫囑服藥或注射胰島素,不可擅自停藥或更改劑量,并定期監測血糖,如血糖控制不量或波動較大,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指導患者做好足部護理,以減少糖尿病足等并發癥發生。
1.3評價標準
(1)應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動問卷(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2]從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血糖監測、足部護理和遵醫囑用藥等5個維度評價其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高。(2)采用中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3]從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維度和治療維度等4個方面評價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分越低提示生存質量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出院時兩組患者SDSCA問卷的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SDSCA問卷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出院時和對照組(P<0.05),而對照組足部護理評分低于出院時(P<0.05),其他各項評分較出院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院時與出院3個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s,n=47)
注:與出院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比較
出院時兩組患者DSQL量表的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DSQL量表的各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出院時和對照組(P<0.05),而對照組各項評分較出院時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院時與出院3個月后的生存質量比較±s,n=47)
注:與出院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空巢老人是指年齡>60歲,無子女獨居或者子女不在身邊且看望頻率≤1次/周的老年人[4]。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生活方式改變及人類壽命延長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空巢老人日益凸增多,而調查研究顯示,空巢老人的DM患病率也逐年增加。老年患者的記憶力減退,隨著出院時間的延長,對出院指導逐漸淡忘,加之空巢患者缺乏子女陪伴、監督和支持,難以獲得DM的相關知識及信息,導致DM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易出現不控制飲食、不堅持規律運動,經常忘記服用降糖藥物及不定期監測血糖等行為,從而使血糖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劉艷玲等[5]研究認為DM患者的自我效能與其生活質量具有相關性,因此空巢老年DM患者并發癥和合并癥相對較多,生存質量常常低于普通老年人。
傳統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往往僅局限于醫院內,出院后患者一般無法得到護理干預,而DM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常常需要連續、長期的護理干預,尤其是對于空巢老年DM患者。而延伸護理是當前倡導的一種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間給予住院護理,而在出院后通過家庭隨訪等方式提供延伸護理服務,用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解決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指導,從而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幫助患者早日康復[6]。吳華穎等[7]對53例老年DM患者出院后實施延伸護理6個月,結果觀察組在堅持DM飲食、按要求運動、自測血糖、血壓等方面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血糖控制達標者較對照組明顯增多(P<0.05)。本研究對47例空巢老年DM患者實施延伸護理干預,3個月后患者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血糖監測、足部護理和按醫囑用藥等5個維度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出院時和對照組(P<0.05),提示其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提高;而同期對照組的足部護理評分明顯低于出院時,其他4個維度評分也略有下降,提示空巢老年DM患者出院后未得到有效護理干預,其自我管理能力隨之下降。此外,觀察組DSQL量表的各項評分隨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較出院時和對照組均明顯降低(P<0.05),而對照組各項評分較出院時并無明顯變化(P>0.05),與文獻報道一致[8]。
綜上所述,對空巢老年DM患者實施延伸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鄒秀梅,王建鄉.上海市奉賢區農村空巢老人護理服務需求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6):542
[2]Toobert DJ,Hampson SE,Glasgow RE. 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 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Diabetes Care,2000,23(7):943-950
[3]廖志紅,梁奕銓,周鳳瓊.生存質量是評價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指標[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0,8(5):304-305
[4]王慶華,楊玉霞,丁志榮,等.空巢老人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07,5(4):96-98
[5]劉艷玲,徐歡. 空巢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與其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新疆醫學,2013,43(1):44-45
[6]李海燕.延伸護理服務在護理領域的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1):86-87
[7]吳華穎,董杰,譚亞萍,等.延伸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8(4):110-111
[8]蔡芹.延伸護理在院外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3):28-29
(收稿日期:2015-08-23)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1-0125-02
作者簡介:陳冬梅(1981~)女,江蘇淮安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糖尿病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