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小學新課程教學中小組學習捆綁評價
甘肅省靜寧縣余灣中心小學 韓曉娟
在農村的教育教學上,新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也注重學生的團結思想和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成了農村教學改革中很實用的一種學習形式,相應地,捆綁評價機制得進一步健全,更好地指導小組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他們形成更好的思辨能力、閱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審美意識和生活能力,成為新一代生活中的佼佼者。
教學 小組合作 捆綁評價
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中,新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知識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合作意識是人類社會生存的重要意識,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程改革中有效方式之一,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在縣局推開的“學案導學六步教學模式”中,小組合作交流成為重要的一步,讓學生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把個體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很好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交往能力、傾聽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意識。相應地,小組捆綁評價是小組合作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尤其是作為農村小學,在各類資源、地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小組合作評價顯得是那么重要。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在小組合作評價方面的幾點看法。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取得一定教學效果,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活動,教學過程中的小組評價也應該體現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性。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目標是要培養人的和諧全面發展,他指出“人的自我表現,自己的內在本質的表現,自己的世界觀、觀點、信念、性格在積極的勞動中和創造中,以及在集體成員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和顯示。”新課程教學中的小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較小范圍的集體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實現自我表現,實現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相應的,捆綁評價方案要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進行,要使各種評價方案有效,教師首先要通過平時的各種活動分析農村孩子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要注意小組結構的合理性,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要深入理解,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讓不同的學生進行最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在能力上的差距最小,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有時根據活動主題的需要,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不要太死板。總之,要確保小組合作長期有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任何一種學習形式,學習過程最重要。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要注重合作學習的意義和過程,不能把它當成唯一的方式。教師要善于創造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有目的地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種輕松靈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組內合作時享受學習的過程。一般來說,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把合作落到實處,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思路得到開闊。可以采用獎勵機制,較好地激勵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合作學習除了重視學習過程外,教師還應適時合理地跟蹤評價,要盡力讓學生感受、體驗成功和收獲的樂趣。所以,在重視學習過程評價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習結果評價。總評時,教師可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組的學習情況和討論結果向全班同學進行匯報,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鼓勵其他小組的同學認真傾聽,在聽完匯報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共同的交流和探討中,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各組都匯報完后,可根據小組學習匯報效果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得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團結友好。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給予分數的獎勵。可以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評優,選出優勝組獎勵,激發學生合作的積極性,逐步將合作學習內化為學生的自覺品質。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人文性,因此,小組學習評價也應體現人文關懷。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領會、理解、記憶能力都較困難,很遲緩。同樣,在合作學習時,優生思維活躍,見解獨特,儼然成了小組學習的主體,而后進生總是靜靜地旁聽,惰于思考,成了配角,處于被動地位。這樣學生之間就不能進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特別關注合作中的弱勢群體。在小組討論、交流時多采用輪流發言或學困生發言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思考、討論的環節中來,使那些學困生在合作學習中重新認識自己、自信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斷取得進步。
合作學習的評價應以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尊重和保護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因此要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評價和教師評價的結合,更好的發現自己以及小組成員間的優勢和合作過程中的不足,取長補短,為小組合作學習積累更多的經驗。
每一次的小組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評價主體和對象也是學生,因此,學生很有必要參與到評價中來,自己評價自己,讓他們思考自己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重新認識自己,同時明白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可以讓每個人都填寫一張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評價表,小組成員之間通過評價這一環節,彼此評價吐真言,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各個方面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要求學生之間相互找出優、缺點,記錄評價結果,在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營造團結合作、互相勉勵、共同提高的氛圍。在小組學習過程評價中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大家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
總之,合作學習把學生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利用好一切可行的評價方案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更有效,從而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長江文藝出版社
【2】張四保.24字教學模式.山西人民出版社
【3】語文課程標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