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宋 俊
?
傳承工匠精神打造時代精品
責任編輯:宋 俊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的這一號召,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熱議。這也是“工匠精神”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人民網3月8日)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非偶然,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必然。
中國是一個工匠大國,善于解牛的“庖丁”、木匠的“祖師爺”魯班都是古代有名的工匠。魯班不僅發明了墨斗、曲尺等勞動工具,還在機封、仿生機械等方面,有不少發明創造。隋朝工匠李春,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河北趙州橋。北京故宮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精美的建筑之一,是因為它集納了當時“百工之匠”的高明智慧。正是有了這些能工巧匠的支撐,中國的古代文化藝術,曾達到了輝煌的世界高度。
今天,工匠精神有所失落。全國人大代表詹純新表示,中國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必須喚起工匠精神。只要有工匠精神,就能在技工技能上尋求新發展、新突破;只要有工匠精神,就能鍛造和擦亮“中國制造”;只要有工匠精神,就能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素材點撥:精益求精,匠心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