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老年大學 馬如昌
充分認識《發展規劃》的重大意義推動老年教育科學發展
□甘肅省老年大學 馬如昌
《發展規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作為“重點推進計劃”的重點,開宗明義地提出: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老年大學的重要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老年人學習和活動之中。發揮老年人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全社會特別是青年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彰顯長者風范。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在老年教育重要位置,這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是國內外形勢發展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任務所需要的,也是確保老年人理想永存而必不可少的,是黨和政府對老年人政治上關心的重要體現。要積極探索老年大學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和方法,根據一些老年大學的成功做法,在課程設置的實踐過程中可采用:設立政治大課,培養紅色老人;充實科技課程,塑造時尚老人;保持傳統課程,培養康樂老人;爭創特色課程,打造才藝老人;搞活二三課堂,展示陽光老人;設置保健課程,促進健康老人。老年大學學員也要像《發展規劃》中提出的那樣,利用學有所長,在科學普及、環境保護、社會服務、治安維穩等方面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老年大學迎來了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黃金期。國務院辦公廳第一次專題印發《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老同志的深切關懷和對老年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于做好新形勢下老年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發展規劃》繪就了老年教育發展的宏偉藍圖。老年教育真正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一)《發展規劃》的頒布是主動適應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必然要求。1999年,我國已成為“老齡化大國”。目前,我國老齡化的進程正在加快,預計到2040年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30%。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將更加嚴峻,“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將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發展老年教育,既是應對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歷史選擇,也是新時期老干部、老齡工作主動適應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發展規劃》的頒布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客觀要求。
一是發展老年教育是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首先,老年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次,發展老年教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我國老年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破解這些涉及全局性、深層次的老年教育瓶頸問題,需要深化對老年教育的改革,而這種改革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再次,發展老年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體到老年大學,就是堅持依法治校、依制治校。做到依法辦學,增強用法律法規的手段指導學校工作實踐的自覺性;同時,不斷研究完善涉及老年教育的相關制度,做到靠制度管人,按規定辦事,營造團結和諧、風清氣正的校園風氣,促進老年教育事業規范健康發展。最后,發展老年教育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堅持黨對老年教育工作的領導,就是確保老年大學沿著正確的辦學方向發展,占領和鞏固黨在老年群體中的思想陣地,加強對老年學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廣大老年學員主動為社會服務,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為促進社會和諧做出新貢獻。
二是老年大學是傳承和創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老年大學作為中國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陣地,義不容辭地肩負著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先進文化的重任。我們以《發展規劃》精神為引領,讓老同志在老年大學這所文化殿堂里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形成統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力求創新出當代先進的校園文化。同時,結合老年學員的實際,積極開展能夠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先進文化的實踐活動,并組織教師和學員開展文化創作活動,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不斷提高老年大學文化的創新力。
(三)《發展規劃》的頒布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經濟社會的發展是老年教育事業的基石。老年教育工作只有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主動融入中心工作,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深度和廣度上實現新跨越。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廣大老同志對到老年大學學習的內容、方式的需求隨之發生了變化。《發展規劃》的頒布,正是順應了老同志的這一需求,遵循了“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增進健康、服務社會”的發展理念,貫徹了“教、學、樂、為”相結合的教學方針。因此,我們要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目標,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的陣地作用,使老同志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積極發揮余熱、服務社會,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四)《發展規劃》的頒布集中體現了老同志的根本利益。廣大老同志特別是離退休老同志是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有功之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推動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發展規劃》要求,積極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營造環境、加大投入等方面的作用,為老同志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盡力滿足其精神文化健康需求。這一要求,集中體現了老同志享受終身教育的權力和現實需要。
按照《發展規劃》的各項要求,結合老年大學的自身特點,為《發展規劃》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盡好自己的一份責任,主動作為,有力推動老年教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一是推進老年教育創新發展。根據老年大學自身特點和實際,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培育特色優勢專業,提高特色專業課比重,創新老年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造老年教育專業(課程)品牌。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全面提升老年大學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
二是推進老年教育協調發展。就老年大學而言,推進老年教育協調發展主要是推進老年教育“三個課堂”協調發展。把促進老年人頤養康樂和融入社會作為辦學目標,堅持課堂教學、團隊(協會)活動和服務社會三個課堂相結合。促進老年教育“教、學、樂、為”的有機結合,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員興趣,展示夕陽風采,推動老年教育“三個課堂”協調發展。
三是推進老年教育綠色發展。把老年教育文化建設貫穿于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綠色發展新方式,采取綠色發展新舉措,激發學員學習新生活,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老年大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活力。
四是推進老年教育開放發展。加強與省外、國外老年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借鑒省外、國外老年大學的先進理念和做法,宣傳推廣發展老年教育的經驗與成果,擴大老年教育的影響力。努力形成老年教育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發展格局,全方位推動老年教育繁榮發展。
五是推動老年教育共享發展。努力把老年大學建成老干部學員思想教育陣地、信息交流陣地、文化養老陣地。按《發展規劃》要求,抓好老年教育工作,真正使老年人學有陣地,樂有舞臺,讓老年人“走出來、動起來、學起來、樂起來”。同時,要抓好老年遠程教育工作。利用互聯網、計算機、多媒體、電視、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傳播載體,用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學習課件,打破老年教育的時空界限,將不同層次老年人需求的學習內容用信息化的手段送到老年人身邊,讓老年人隨時隨地學習交流,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六是推進老年教育工作與理論研究的協調發展。依托有關高校、科研院所,挖掘學校人才潛力,以科研為先導,搞好課題研究,努力在教育教學和方法途徑上探索,力求在完善制度、常規管理等方面突破,切實把老年教育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實踐,有力推動老年教育工作與理論研究協調發展。
七是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新需求。以《發展規劃》精神為引領,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寬老年教育新領域,增添老年教育新內容,開拓老年教育新思路,努力讓不同年齡層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狀況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最大限度滿足各類老年群體學習的新需求。
八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將《發展規劃》宣傳工作放到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通過電視、電臺、報刊、網站等途徑,加大《發展規劃》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發展老年教育的良好氛圍,使全社會了解、關心、支持老年教育,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
新時代呼喚新征程,新征程賦予新使命。全面貫徹落實好《發展規劃》精神,對老年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讓我們以《發展規劃》的頒布和實施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增強責任意識,提高落實能力,優化發展環境,提升辦學能力,為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發展新格局而奮發努力!■
要 文 摘 登
主要目標。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廣泛、靈活多樣、特色鮮明、規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老年教育法規制度逐步健全,職責明確、主體多元、平等參與、管辦分離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得到完善。老年教育基礎能力有較大幅度提升,教育內容不斷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各類老年教育機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全社會關注支持老年教育、參與舉辦老年教育的積極性顯著提高。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20%以上。
——摘自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