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老年人大學 胡惠玉
積極老齡化離不開老年教育
——天津市老年人大學領導帶頭學習《發展規劃》
□天津市老年人大學 胡惠玉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發展規劃》)。《發展規劃》的頒發是我國老年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天津市老年人大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園網在第一時間全文刊登了《發展規劃》及圖解,并率先垂范、先學一步,繼而在全校掀起學習貫徹落實《發展規劃》的高潮。11月上旬,學校領導班子舉辦學習貫徹落實《發展規劃》座談會,深刻理解認識《發展規劃》頒發的重大意義,對照《發展規劃》提出的任務,結合學校的十三五規劃,座談如何創新老年教育的體制機制,拓寬學校“一體兩翼”的辦學思路,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天津市老年人大學更好更快地發展。
在座談會上大家談到,《發展規劃》提出未來2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將更加嚴峻,“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產生全面而深遠影響,特別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學習需求增長較快,發展老年教育的形勢和任務更加緊迫。目前,天津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經超過230萬,占總戶籍人口的22.43%。如何讓這個日益龐大的群體“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是當下老齡化社會的一個重要時代課題。校長王鴻江說:“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口老齡化程度急劇攀升。現在60多歲的新老年人親身經歷過偉大的變革時期,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活觀念較之前的老年人已有很大不同,他們的文化水平、身體狀況、經濟條件,有了極大提高。他們的學習愿望更強烈,興趣愛好更廣泛,學習標準也更高。現在來學習的老年人,不光是為了強身健體、娛樂休閑,更是為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使晚年生活更加精彩、更有價值。如何滿足新時期老年人的學習需求,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積極老齡化離不開老年教育,是座談會形成的共識。20世紀90年代中期,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科學為健康老齡化服務”的命題。2002年,第二屆馬德里世界老齡大會又提出“積極老齡化”的命題,隨后得到世界各國的響應。校領導認為,“健康老齡化”是指身心健康的老年人口比例和規模擴大的過程,重點強調人在進入老年之后,盡可能長久地保持生理、心理、智能等方面的良好狀態;“積極老齡化”則是指參與發展的老年人口的比例和規模擴大的過程,重點強調老年人自身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不僅在機體、社會、心理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而且要積極地面對晚年生活,成為家庭和社會的重要資源,繼續為社會做出有益貢獻。所以,“健康老齡化”是“積極老齡化”的前提,“積極老齡化”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正確策略。
座談會認為,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充分發揮老年人的智力、經驗、技能優勢,為其參與經濟社會活動搭建平臺、提供教育支持,也是此次《發展規劃》提出的重要任務之一。事實證明,老年教育已經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搭建了平臺,為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創造了條件。老年教育不僅幫助老年人實現知識的不斷更新,使老年人實現“頤養康樂”與“進取有為”的雙重價值,還可以增強老年人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積極老齡化”離不開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積極老齡化的重要途徑。
座談會對學校今后的發展形成了一致意見:在學校發展方式上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從要素驅動為主轉到以創新驅動為主導。即發展重點不在大規模增建校舍、改善基礎設施等硬件,而是通過教學、管理的改革創新,依靠提升軟實力來實現發展。二是實現以校本部為依托,校本部、“章魚式辦學模式”和遠程教育三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整體提高。在校本部規模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課程種類和層次不追求全和多,要追求精和高。在開設緊跟時代發展的高層次課程和培養教學實踐基地骨干隊伍方面下功夫,以更好地發揮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功能。
在學校發展方向上確立了四大目標。一是在保持合理辦學規模(在校生2.5萬人左右)的基礎上,依據社會需求、發展前景、辦學條件及現有教育資源實現動態調整。二是對課程結構、生源結構、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比例進行調整。向層次高、難度大的課程傾斜,適當削減各區老年大學也能開設的一般傳統課程,適當提高新生的比例,減少在校循環重復學習現象。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努力開辟第二課堂,積極辦好校、系兩級社團,引導學員積極參與教學成果展演展示、社區教學和社會公益等活動。三是大力發展遠程教育。遠程學習網課程將從50余門增至150門左右,其中自行錄制課程從30門增至100門左右,網上點擊量超過100萬人次。四是擴大章魚式辦學規模,發揮對各區老年大學的示范引領作用。增設校外教學實踐基地35個,使總數達到150個;增開課程50%,達到30個門類。與市體育局配合,培訓社區體育指導員,組建全民健身走基層服務小分隊。
為了做好《發展規劃》的宣傳,校委會決定組織校報通訊員學習宣傳《發展規劃》培訓班。請本校資深文史外語系教師、《中老年時報》原總編、天津日報原資深編輯、記者等專家學者擔任培訓主講。11月中旬已開講了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