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師范大學 孫艷雪
?
詩歌教學之朗誦法
——以紀宇的《風流歌》為例
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師范大學 孫艷雪
【摘 要】
【關鍵詞】
詩歌朗誦 感情基調 朗誦方法
古人云 “歌詠所興,宜自生民始也。”詩文與歌唱是緊密相連的,吟詠、朗誦不僅給詩歌以生動,而且是詩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詩歌朗誦在注意把握情感基調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各種技巧的綜合運用,使得詩歌在閱讀和朗誦過程中散發出文字本身的魅力和語言的應有力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達到感情真切、音色飽滿、一唱三嘆的朗誦效果,學生的心靈就會被藝術魅力所打動,全身心浸透在語言感覺散發出的幽深曲婉、回環往復當中。以紀宇的《風流歌》為例:
我就是風流,我就是風流,
我是僵化的敵人,春天的密友 。
我像一朵鮮花,開在枝頭 ,
我像一個姑娘,目光含羞 ;
我是一只牡鹿,跳澗越溝,
我像一只雄獅,尾搖鬃抖。
有時,我是無影的,像清風徐徐,
有時,我是無形的,似碧水悠悠;
有時我化作新娘秀發上的一段紅綢,
有時我變成戰士軀體上的一副甲胄;
有時,我是明眸里的一絲火花,
有時,我是笑靨上的一渦蜜酒。
有時,我是鐵馬冰河風嗖嗖,
有時,我是氣吞萬里雄赳赳;
更多時候我不是飾物和形體,
我是內心里對美的熱烈追求!
對于詩歌而言,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詩人感情抒發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八十年代是我們民族意識普遍覺醒和精英意識不斷增強的特定時期,朗誦包含描述這個階段的詩歌,語氣中要多充滿奮發向上的感慨,這樣的感慨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建立在堅實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形象內容上。這使得朗誦者有意的拋開了浮華、虛偽、做作之后自然產生的真情實感,從而在文字之外使得作者和讀者的感情再次升華和凝練。教師在朗誦這首詩前要把握這樣的情感基調,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和遐想,從而達到與學生的共鳴。即朗誦要“有感而發、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言為心聲”。
語氣即語言的聲音色彩,是語言的旋律,它隨著具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而變化,包括誦讀時的抑揚(語調、語勢),輕重(重音)等的變化,是這些綜合因素發生作用的結果。這首詩歌語氣多變,充分顯示了語氣在抒發感情色彩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前面十幾個“我”作為主語,要讀得有力、嚴肅。在朗誦之前,對“風流” ——“我”這一形象,要展開想象,使這些畫面在腦海里浮現,并嘗試著去感受每一個形象的特征,再調節能夠體現這些語義特征的語調。比如,“跳澗越溝的母鹿”,是一個輕快敏捷的形象,相應的語調應是跳躍輕快的;“尾瑤鬃抖的雄獅”有一種武威無畏之感,要讀出鏗鏘有力的語氣。而作為一些環境描寫的句子,如“清風徐徐”就是柔和舒緩的;“碧水悠悠”就是流暢、清新的。在描述特定人的性格的句子中,語氣就要根據具體語境而定,比如“新娘秀發上的紅綢”應讀得活潑開朗些,而“明眸里的一絲火花”應是熱烈奔放的,“笑靨上的蜜酒,甜蜜得使人心醉”,要讀出使人心醉神迷的狀態;“鐵馬冰河風颼颼”,讀出的效果仿似奔馳的戰馬在冰河上風馳電掣般的呼嘯聲,給人以聽覺上的震撼;“氣吞萬里雄赳赳”則應讀出磅礴的氣勢,而“我是內心里對美的熱烈追求!”一句是具體形象的升華,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表達,所以在朗誦時要情真意切、語調沉重。朗誦不僅僅停留在字句上,還要觸景生情,寓情于景。
這樣具體的分析,運用到詩歌朗誦當中,不僅可以使全詩的節奏跌宕起伏,也能使詩中的一些形象更加圓潤飽滿,從而在朗誦上使得詩歌之外的情感再次躍升。其實,這個過程中,已經使得一些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思考的維度。因此朗誦者不僅應在分析、理解、體驗作者情感的過程中正確地把握文字本身的魅力,而且還應具有再創造的熱情和快感。
由此可見,朗誦的感情基調是建立在文字基礎之上的,但也要通過正確恰當的語氣加以引導,這樣就可以使文字通過朗誦呈現出色彩和分量。
由此可見,朗誦好一首詩歌,理解其寫作背景是必要的一個環節。是詩人情感噴發的源泉,是理解其思想內容的基礎。
詩歌的朗誦一方面代表著詩人情感的起伏變化,另一方面也詮釋著朗誦者對詩歌內容的充分理解。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在朗誦中起著基礎性作用,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并深刻領悟原文的思想內容,再發現并綜合運用相關朗誦技巧,使得詩歌在其本身的抒情性上加之于準確的讀音、曲婉的韻律、跳動的節奏、正確的語氣、跌宕的語勢、恰當的停頓、突變的重音,這一系列朗誦必備方法使詩歌的意境綿延,感情表達得更加豐富細膩,從而使得優秀詩作在其原文基礎上完成二次創作的蛻變。把詩義訴諸于音樂性的朗誦思維,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詩作為歌的內向力,不僅加深了詩歌的蘊義,同時開拓了詩歌朗誦時的情感多維性,在這個詩歌被邊緣化、思考奢侈化的時代,能夠使聽者更容易接受詩歌這一古老的文學形式,并在朗誦的和諧氛圍中感受到詩歌的深層意蘊。
【參考文獻】
【1】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3(1)
【2】珠泉居士.續板橋雜記【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9)
【3】張頌.詩歌朗誦【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12)
【4】郭玉斌.朗誦藝術的技巧與賞析【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8)
詩歌朗誦需把握原文的感情基調、總結相關的朗誦技巧,朗誦者不僅要融入對詩歌內容的深刻理解,而且要學會綜合運用詩歌朗誦方法。感情飽滿、聲音洪亮、語調和諧、音質優美的朗誦效果,不僅能使整首詩展現出它原有的語言魅力,而且從另一個層面又起到感染聽眾心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