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第二中學 胡 燕
?
反思,讓語文教學更完美
江蘇省射陽縣第二中學 胡 燕
【摘 要】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反思性教學 課堂教學
審視目前的語文課堂,普遍存在學生對語文知識不夠重視、教師忽略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方法不夠完善的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素質提升。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就要反思教學,從目標、內容、方法上進行改善,及時調整教學面貌,讓課堂煥發活力。
“不斷反思,才能不斷超越”,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導向,能有效控制課堂活動的實施。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基礎,依據學生的學情,不斷地反思改進,整體把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在實施教學活動前,要對教學活動達到怎樣一個目標有一個大致的估計,結合學生認知情況和理解能力,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制定的目標要結合教材,適當地拓展延伸,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引導學生集體學習、合作學習、獨立學習,三種模式綜合運用,注重學生能力發展。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時,我會根據高中語文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分層設置目標,第一,閱讀學習并且有選擇地積累文章中優美的語言。第二,在理解閱讀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第三,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鑒賞文本內容并進行評價。依據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各種反饋,要及時地反思教學目標,分析這三個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是否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是否面向全體學生等,進行及時的反思,調整教學行為,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此外,我們在自我反思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進行反思,針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反思自己學習的內容是否吸收理解?學習疑問是否得到解答?作業有沒有高質量地完成?讓學生在每天的反思中持續地進步,借助一個個小目標的完成,穩固知識基礎,培養學習毅力,充滿信心地奔赴更大的目標,成為學習的成功者。
語文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反思,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內容,優化其知識吸收的過程。所謂的反思不是停留在知識表面的分析,而是從挖掘的角度,不斷生成新知識,促進學生理解的同時幫助其構建知識結構,更好地鞏固完善所學。
對教學內容的反思要體現在每節語文課上,認真分析學生學習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在教學每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學生對必須掌握的能力具備了嗎?我們的教學有漏洞嗎?我們要借助不斷的反思和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有效地改進、完善。比如,我在教學《荷花淀》一課時,就先讓學生閱讀課文,針對文本提出疑問,有學生就問:“為什么課文里的婦女都沒有自己的名字?”聽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既有趣又有深意,就順勢引導學生為課文里的婦女起名字,以此調動學生思維。之后,就圍繞主旨引導學生思考那些無名婦女最后都成長為什么人了?這時候,可以組織學生結合內容討論學習,經過探究得知最底層婦女的反抗意味著抗日戰爭即將勝利,以此深化學生愛國主義的思想。再比如,在講《秋水》一課時,我為了讓學生理解莊子哲學中“萬物齊于一”的思想,做了充分的準備,不僅找出依據,還引入了豐富的補充性材料,但是收效甚小,學生還是一頭霧水。所以,我就進行反思,發現問題在于我的講授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基礎指導。于是,我就進行及時地調整,側重基礎指導,很快就完成了教學目標。
目前的語文課堂,很多老師采用“邊講邊問”的方法來實施教學,在講授的基礎上,以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依據課堂變化,隨機地補充一些問題,來完善教學。這種方法歸根到底還是趨向傳統,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具備自主探究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習興趣就會下降,學習能力也逐漸喪失。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就要反思教學方法,打破傳統模式的束縛,鼓勵學生質疑、充分發揮主體性,形成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有效提高學習能力。
1.激發興趣,鼓勵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引入時,可以采取情景創設的方法,引導學生走入情境,更好地感知文本。比如,我在教學生鑒賞詩歌時,會先讓其欣賞一些化用詩詞的現代歌曲,像《但愿人長久》《青花瓷》等,從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開始,讓學生走入古詩詞的情境,激發其興趣,引導其主動探究古詩詞。在興趣的調動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很高。借助歌詞講解詩詞,會大大降低教學的難度,以俗解雅,充分展現我的講學風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詩詞的魅力。此外,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借助其學習能動性,鼓勵其參與教學,積極地思考探究,讓課堂活動有效開展。一般,我會在每節課上針對教學內容請一兩位學生上臺演講,談談對文本的看法,然后再讓臺下的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習氛圍變得濃厚。或者,學生在課堂預習的時候,我會讓他們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開展討論學習,讓學生合作學習,充分體驗參與課堂的感覺,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2.個別教學,有效探究,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考慮到高中生性格的差異,喜好的不同,對知識理解能力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要求他們,要結合實際,在教學時給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實施個別化的教學,幫助學生認清自己,有計劃,有目標地學習,逐漸提升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實現整體素質的提升。對于個別化的教學,我們要對學生學情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時刻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態,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指導糾正。比如,我在教學《再別康橋》的時候,就先和學生一起欣賞,讓學生感受到康橋的美麗,體會到作者對康橋的喜歡不舍之情。然后,就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從文本的結構、內容、表達等方面探究,對整首詩有一個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就讓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復習所學,深刻理解吸收,對于語文學習較好的學生,就讓其做一些課外拓展,自主鑒賞課外的詩詞。
總之,當前的語文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斷地反思改善,在不斷的前行摸索中,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學時,我們要從目標、內容、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反思,致力于學生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發展,讓其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語文學科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們的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完善進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打造一個高效課堂。考慮到時代發展需要多方面人才,語文教學要著重學生的能力培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