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鴻洲 李榮賦
普職融通對策思考ABC
徐鴻洲李榮賦
打破普職壁壘、實現普職融通是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新時期中學教育階段改革與發展的整體趨勢。推行普職融通,勢必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要求從國家到地方到學校,從政策到制度到操作,從模式、課程到教師再到管理、評價等,都需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調整和變革。
構建普職融通課程體系。國家層面要從普職融通本身需要出發,依據普職各階段培養目標,科學構建普職融通的課程體系,全面審視和系統規劃普職融通的課程結構、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及相關教材編寫等方面內容,從而對各地方和學校有效實施普職融通課程起到宏觀統籌、規范引領作用。如可明確要求各初級中學普遍開設職業認知和勞動技能課程,各普通高中一、二年級全部開設人生規劃與職業指導課程;還可根據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有計劃地在選修課中開設系列職業體驗課程、實用技術課程和職業技術(技能)課程;還可加強活動課程融通,如普通初、高中與中、高職院校共同舉辦各類藝術節、技能節、讀書節、運動會、夏令營等大型活動,加強普職學校師生交流和學習,從而增強學生職業認知和職業體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
建立健全普職融通制度。國家和地方要按照普職融通已明確的方向、思路和原則,進行系統性制度建設,制訂出臺具體配套政策,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如制訂配套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合理設計考試科目、考試內容、考試方式以及高校招生錄取方式方法,著重解決如何通過考試實現學生在普職間的靈活轉換;構建普職融通質量審核制度,突出教育質量的審核主體多元化、審核內容全面化及審核結果效用化;建立職業生涯咨詢制度,旨在幫助學生、家長了解動態勞動力市場,為學生做出理性的專業決策提供必要依據;同時還要重點抓好普中與中職校際間的課程合作、資源共享、學分互認、學籍互轉、教師互流等系統性制度建設。
延伸職業教育辦學層次??芍苯哟蛲ㄖ新毶龖帽究圃盒Mǖ?,在先確定幾所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轉型發展試點的基礎上,與中職學校聯姻,通過“3+4”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轉段考核,協同培養技術技能類人才。同時,還要適度提高普通高校招收中職畢業生比例,確保有意愿的中職優秀畢業生有機會接受全日制普通專科或本科學歷教育。其次,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并逐漸開創和增加職業教育在研究生層次的辦學。沒有職業教育的上升通道,就無法讓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真正融合,就無法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實現教育資源共融共享。推行普職融通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解決之切實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區域教育合作,實現教學資源共融共享,優勢互補。可以縣域為單位,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將地域鄰近、師資互補、資源共享的普中與中職學校結成互助伙伴關系,互選課程、互認學分、互聘教師、共用教學設施場地、有序轉換學籍等;注重把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落實到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過程、課程教材創新過程、實習實訓過程、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培養過程中。如推進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有效銜接和資源共享,鼓勵高等學校在高中的課程下移和學分認可,加強與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共同開發職業課程、共同建立多元教學機制、共同對學生進行有關職業技能方面的考試、考核和等級鑒定等。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
G710
C
1005-6009(2016)29-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