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市老年大學 張有德
構建質量監控系統促進教學管理規范化
□江蘇鎮江市老年大學 張有德
教學質量是老年大學的生命力之所在。多年來,我校在構建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老年大學“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就是總的教學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制訂了一整套教學制度作為保障。
每門課程都制定了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基本的教學內容,根據大綱來實施教學。每學期各門課程的教學計劃,都由任課老師在上一學期結束前制定好,并上報教務處。開學時還在教室張貼公布,保證了教學的規范性。
在開學前準備好各門課程的教材。除了選購適合的老年大學教材外,我們還結合自己的特色,自編教材15本,自編講義9種,自制教學光盤8套。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對教材進行修訂,使之趨于完善。例如,我校馮兆天老師編著的老年大學《音樂基礎實用教程》,2015年暑期已由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并被多所老年大學采用,受到好評。
各班成立由班委、學員代表和班主任組成的“三結合”評教評學小組,每學期期中都要進行為時兩周的教學檢查,了解、收集、匯總大家對教和學兩方面的看法與意見。
期中教學檢查作為教學質量監控的一個抓手,所收集的學員對教學的意見,有利于教師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得到師生的普遍認可。
任課教師寫出評學意見,其中對學員學習精神和學習成績的肯定,能激發學員更大的學習興趣和更高的學習熱情;對學習的指導性意見,有利于學員改進學習方法,爭取更好的學習效果。
期中教學檢查期間,各系都組織公開課和教學研討。我們還組織轄市(區)老年大學的教師參加,對全市老年大學的教學規范化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學校制定了優質課程標準,由任課教師提出申請,經系初評后,向學校申報。學校組織評審小組進行評選。對評選上的優質課程發文件予以公布,在教學投入上給予更大的支持。自2011年以來,經過學校4次評審,我校7個系已共有32門課程成為優質課程。
辦出特色是老年大學教學規范化建設的精髓所在,我校專門制定了“鎮江市老年大學特色課程要求”,在優質課程基礎上創建特色課程。要求特色課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區別于他人的特色和較高的質量,體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特點。經過幾年的創建和評審,旅游文化、中醫保健、微機基礎等17門課程被評為特色課程。在此基礎上我校還先后培育出了“中醫保健”“電腦”等品牌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