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山
黨員干部要“廉不言貧,勤不道苦”
○李長山
在《習近平用典》一書中,引用了“廉不言貧,勤不道苦”的名聯,這在今日的反腐倡廉中,仍具有很強的現實價值和時代意義。此聯原典于“廉不言貧,勤不道苦;尊其所聞,行其所知”,出自于河南省內鄉縣衙楹聯。這副楹聯的本意是:廉潔從政的官員不講貧苦,堅守清廉,再窮困潦倒,道義操守仍然是底線。凡是勤政的人,不會埋怨事業上的辛苦;只有為政廉潔、為民勤政,堅定不移地踐行這一自我認識的從政理念,才能實現自己的為官抱負。當官從政應當“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展現出道德情操和執政理念的期許。今天,我們正在實施“四個全面”偉大戰略布局,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之中,對“廉不言貧,勤不道苦”認真讀之、思之、學之,仍然能起到啟迪、教育、感悟、洗心之功。
古人云:“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這里的曰清、曰勤,指的就是廉政與勤政。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告誡各級黨員干部,他說:“對黨員干部來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做‘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廉政是根本,勤政是表現,既要對黨負責,也要對人民負責。”廉政與勤政,二者是統一的。有了廉政,才能保證勤政,離開廉政的勤政,就會走向貪、占、撈,最后走向腐敗、垮臺;離開勤政講廉政,廉政就成了空的、虛的、假的,廉政就沒有實效,也就無價值無意義了。古人說:“有勤無廉,政失于公;有廉無勤,政失于慵。”“廉不言貧”,指廉政者的干凈、清白、純潔,他們為達到廉政的境界、行為,甘愿貧窮、貧困、貧寒,也不說、不講、不言,堅守清貧之心。明代理學家程顥有詩曰:“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風云變幻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清廉是中國吏治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古往今來,凡是受到人民群眾愛戴、敬佩、頌揚的廉政官員,都是廉潔從政的典范。被康熙稱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龍,死后遺產僅鹽米數升,布被一床,袍服一件,靴帶兩條。江寧百姓罷市而哭,有的人要給他燒點紙錢,也被他的兒子阻止了:“家父陽世不貪一分,陰世也會一樣。”清廉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乃為官之要,從政之基。守住清廉,就守住了人民公仆的本色。“勤不道苦”,指勤政官員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累,工作勤勉、勤奮好學、刻苦上進,以苦為甜、為樂、為福。真正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勤勞勤政的實干家。黨員干部要有“夸父追日”的精神,“精衛填海”的毅力,“愚公移山”的執著,“聞雞起舞”的勤勉。雙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遠爬不上成功的梯子;站在河邊呆立不動的人,永遠不可能渡過河去。勤政,乃為政之責,官德之本。在勤政為民上,要頂住困難把工作干好,迎著風浪攻堅前進,再苦再累也要腳踏實地干成功。既然選擇了當人民的公仆,就要甘于做“苦行僧”,兩袖清風,與民同苦、同憂、風雨同舟,如此才能重鑄我們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必定會贏得與人民的同心同德。也只有這樣,我們在總結人生時才有資格說:“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當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從根本上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的性質、宗旨和根本目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唯物史觀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它一切政黨的根本區別。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我們黨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不斷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黨全部奮斗的最終目的。黨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黨的全部工作和任務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立黨為公在于廉。作為執政黨,只有“廉不言貧”,才能立黨為公。“廉”與“公”相近、相通、相融,從政不清、為黨不廉,談何大公、純公、為公。共產黨之所以講立黨為公,就在于黨的本質是大公的、別無它求。“官廉則政舉,官貪則政危”。廉能聚人,廉能聚心,廉能生威,廉能治國。官員有了清廉之心、之品、之行,就會自覺反貪、戒貪、祛貪,把貪當作污、濁、毒;把廉當作公、潔、美,自覺地尊廉、思廉、守廉。對誤入岐途的“欲令智昏者”,廉是“指南針”,可以拔開迷霧上正道;對于貪得無厭的“利令智昏者”,廉是“驚堂木”,可以促其收回貪手快去污;對于忘乎所以的“權令智昏者”,廉是“清醒劑”,可以喚醒慎重用權保平安。黨員干部樹立了“廉不言貧”和“立黨為公”的理念,必然有“勤不道苦”執政為民的踐行。共產黨人有了“廉”字當頭、立黨為公的從政品格,“勤不道苦”的“為民觀”就樹得牢,風吹浪打不動搖。執政為民源于公心,有了公心才能勤政不怕苦勇于擔當,樂于一心為民盡義務盡責任。“廉不言貧”,在于廉者不謀私;“勤不道苦”,在于勤者不為己。一位古代名臣說過:“做官都是苦事,為官原是苦人,官職高一步,責任更大一步,憂勤便增一步。”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動人心者,莫先乎行。做官就是“苦差事”,很多時候要“五加二”、“白加黑”。做官要吃苦,民比官更苦;只要民不苦,再苦也幸福。領導干部只有保持“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負戈”的精神狀態和“馬蹄三秋雪,鷹呼千里風”的工作姿態,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設,傾注心血謀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廉潔從政,敬業勤政,依法行政,高效理政。
人的偉大與渺小不在地位的高低,而在靈魂的高尚。高尚的標志是“王者以百姓為天”、“夫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夫民者,萬世之本也,不可欺。凡居于上位者,簡民苦民者是謂愚,敬民愛民者是謂智”。“廉不言貧”,在于“天下以民為貴”,以百姓之心為心,心中唯獨沒有自己。干工作要無私奉獻。無私奉獻,是民本觀的促使,是廉政觀的支撐,是大公無私觀的表現,于是,才有舍自己,為百姓;忘自己,顧百姓;窮自己,富百姓。從這個意義上講,“廉不言貧”與無私奉獻相互作用。弘揚無私奉獻,不是無視個人利益,而是在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充分重視個人利益;不是用集體利益否定和取代個人的正當利益,而是引導人們在實現個人利益同時,維護和保障國家與集體利益,在保證和發展個人正當利益的基礎上,推動國家和集體利益的實現。“廉不言貧”激發出的是人民公仆為人民的情懷,在血管里流淌的是無私奉獻的血液,在心田里播下的是無私奉獻的烈焰。領導干部有了“廉不言貧”的氣節,就有了無私奉獻的精神,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又升華了“廉不言貧”的品格。“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貴”。領導干部不僅要有“廉不言貧”的無私奉獻精神,還要有“勤不道苦”的創業、建業、立業,甘愿吃苦、為民造福的勇氣。唯有把“廉不言貧”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勤不道苦”甘愿吃苦的精神融化在一起,才能形成實現中國夢巨大的正能量。黨員干部“功在勤政,威在律己”、“執政以廉為本,為官以勤為先”。勤政是不言之責、成功之本、做人之基。以“勤不道苦”派生出的勤,才是真正的勤,才能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為民清清白白,兩袖清風干干凈凈。古人云:“為官以廉為先,為政以勤為基,為民以實為本。”身為黨員干部,就要有一流的事業觀、工作觀,一流的精神、干勁,一流的標準、要求,想事、干事、成事,以庸官、懶官、“太平官”為恥,努力做到人生發展到一地,就盡好職責無愧于一地;不僅留經歷,更要留政績;不僅留印象,更要留形象,努力追求進取的人生價值。
(作者單位 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 楚 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