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縣眾興鎮中心小學 徐小玲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的思考
江蘇省泗陽縣眾興鎮中心小學 徐小玲
【摘 要】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新時期課堂創新教學要盡心盡力樹立創新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探究學法,養成習慣。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創新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起到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新時期課堂創新教學要盡心盡力樹立創新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探究學法,養成習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同時,對學生創新性人格塑造也會起到推動作用。
眾所周知,創新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要從小不斷地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務必進行創新教學。我認為我們的教學還是忽視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如美國的孩子善于思考,標新立異,敢于向老師、科學家挑戰;中國的學生大多是死讀書,生搬硬套,學生按照老師設定的教學路子走。墨守成規,局限于分數之間打圈圈。學生很少有思維和想象的創造意識;很少有老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創造思維發展,語文教學效率不高。也有教師嘗試創新教學和創新教育研究,由于改革力度不大,教學單純,所以收效較小。
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開拓創造,不迷信古人,敢于創新,不迷信書本,力求探索,不依賴于老師、名人、名家,敢于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發揮自己的探求思維,開創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同時教師也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自由寬松的學校氣氛。只有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的創造心靈才能被啟迪,智慧的火花才能迸發出來。
有關研究表明,創造力受阻既有來自自身障礙的原因,也有來自外部障礙的原因,而學生障礙大多是因外部環境、不良教育長期影響而成。為了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創新新觀點必須給其適合創新能力生長的土壤。
在語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及時提出自己的見解,給學生提供寬松的環境和更多的機遇,老師應有涵養,而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而且要引導學生積累知識。我盡量引導學生寫讀后感、摘抄名言、名句;每日講一條成語,養成動了筆墨才讀書的習慣。到了中高段年級,我引導學生多讀中外名家名著名篇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學佳品。擴大知識面,欣賞文法妙處,鍛煉讀寫技巧,掌握學習門徑。
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其核心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而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則是創造力極為重要的結構因素。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教學中,一方面教師不但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而且要經常向學生提供引起觀察和探求的變化情境,善于提出富有啟發性的難度適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觀察發現問題,找到答案。另一方面是要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有機地結合訓練,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如在教學《我們也要當紅軍》《賣火柴的小女孩》《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這些課文都包含著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課文續編結尾。愛因斯坦這樣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世界上很多發明和創造都是從“想”開始的,想象豐富才能更多地發現新穎奇特的問題。例如牛頓從蘋果落地聯想到萬有引力,從而揭開了宇宙的秘密;瓦特由于對蒸汽壺的好奇而聯想到蒸汽動力,從而發明了蒸汽機。
總之,只要教師創設條件,正確誘導,盡可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想象,就能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創新、構思,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讓創造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散發魅力,是優化教學模式的突破口。我們要突破文路、教路、學生學路一條線教學模式,不斷注入活水,常教常新。有些課文按順序展開,我們不妨來個倒教順理,中間花開,將文章的精華提煉出來,如《草船借箭》。文章篇幅較長,我們不妨迅速切入中心,輻射全文,做到鋼舉目張。教學中可采取多種模式;上自學輔導課,向學生講明學習文章的目的和要求,教會學生閱讀,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學會自學;上討論課,讓學生閱讀探究,互相討論,然后發言總結;上講讀課,教師教給學習方法,利用基本技能,運用讀、議、講、練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課堂教學技巧。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的語言藝術,做到口語規范,語音正確、用詞恰當、邏輯清晰、重點突出,并注意“言為心聲”“惠于心而秀于言”,能夠利用語言清楚地表達思想意識;其次,教師要注重教學目標的設置,既要全面而有層次,又要站在實際的基礎上具有發展性;最后,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科學有效的評價能力。教師要善于使用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又要以發展的眼光注意發現學生學習的每一點進步,并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還有待于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不斷創新。只有創新,提高自身素質,更新觀念,努力創造一個適合小學生個性發展的環境,做到因材施教,素質教育的步伐才會越邁越快,從而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濮坤.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05)
【2】劉麗.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創新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 (31)
【3】林秀梅.淺談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開展【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