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鳳琴
引同伴互助之水 澆校本教研之花
——關于校本教研的實踐與思考
袁鳳琴
教師彼此之間心理相容、互助共進是校園內一道美麗的風景。為引領教師走專業化發展之路,鎮江市學府路小學立足校情,不斷探索優化校本教研的途徑,提出了讓“同伴互助”助力教師發展的策略,努力讓教師堅實地、愉悅地、自覺地在教育實踐的大道上行進。
同伴互助;校本教研;教師發展
在長期的校本教研實踐中,我校秉承“養正”校訓,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為基點,突出交流、合作、共進的理念,堅持“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發展”的校本研修策略,積極營造“同伴互助”的氛圍,不斷豐富校本教研的內容,創新校本教研的形式。
我校實行的“同伴互助”方式不僅有助于激發教師的責任意識和主動精神,更有利于發揮教研組內每個成員的個性特長,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團隊優勢。在促進團隊成員快速成長的同時,真正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我校在營造“同伴互助”氛圍時須做到以下3項工作:
1.正確認識“同伴互助”的意義。學校利用教工大會,對全體教師開展專題培訓,不僅讓教師認識到“同伴互助”是教研組、備課組工作的基本內涵和重要職責,更是促進教師業務成長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集體備課時,行政領導帶頭參與其中,讓教師認識到全組成員都有責任、有義務來體驗“同伴”角色,發揮“互助”作用,共享同伴互助成果。
2.創設“同伴互助”的環境。每學年初,學校工會都會同教導處一起給教師“牽線搭橋”,讓教師們自愿組成互助小組,簽訂協議,并倡導將“同伴互助”的工作方式和要求滲透到各項工作中,讓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體驗“同伴互助”。
通過結隊互助、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開展“聊天式”教研活動,鼓勵教師之間利用課余時間,就某個教學問題或教育現象進行探討,獲取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和信息。
3.樹“同伴互助”的先進典型。總結典型案例可以起到經驗啟示和榜樣激勵的雙重作用,這在校本研修的初期顯得特別重要。我校重視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讓他們成為全體教師效仿的榜樣。
在教學管理中,我真切感受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魅力所在,教師之間協助關系的形成是教師發展的關鍵。英國作家蕭伯納曾說: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后仍是每人一個蘋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后便是每人有兩種思想,甚至更多。在交流與溝通中,教師可以獲得新理念、新思想,共同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在開展“同伴互助”活動中,我校重視抓好以下3項主要工作:
1.沙龍會談,分享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沙龍活動正在不斷完善,成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交流形式。
在組織沙龍活動前,學校應特別注意營造氛圍,給教師創設良好環境,加強組織管理,邀請專家進行科學指導。工作中,我校運用大組活動沙龍和小組活動沙龍相結合,專題性的沙龍和非專題性的沙龍相結合,面對面的沙龍和網絡上的沙龍相結合,校內的沙龍和校外的沙龍相結合,教師間的沙龍和教師與家長的沙龍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組織教學沙龍活動,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他人進行深層次研討,實現教研經驗的共享。為了促進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學校設置教學沙龍的固定場所,讓教師暢談自己教學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獲、體會和經驗,并對教研活動進行宣傳報道,擴大影響力。
2.一課多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一課多研”是圍繞“自我設計實踐—同伴互助提升—反思加工實踐”三個環節來開展的。由一名教師獨立備課、上課,其他教師聽課;同伴之間進行評課,取長補短,提出措施,共同提高;在反思同伴建議的基礎上,這名教師再次整合、實踐,其他教師再次聽課、評課。“一課多研”是以提高課堂教學作為切入點,以聽課、評課為主要途徑,把反思教學、改進教學作為重要內容,濃厚了教研氛圍,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3.專家引領,注入“源頭活水”,助力教師專業化成長。
專家引領是指教師將專業領域和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問題直接與專家進行交流探討,達成共識。在專業引領方面,我校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每年按計劃聘請專家走進校園,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及時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疑惑。一線教師分享成長經歷,特級教師進行上課、說課,教研員開展教學點評……通過專家走進校園參與教研組活動,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豐富了“同伴互助”的內涵,拓展了“同伴互助”的空間。
隨著“同伴互助”教研活動的不斷深入,我校逐步完善評價機制,明確考評規則,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推進“同伴互助”過程評價,促進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
1.建立集體備課制度。每周三下午第二節課后,年級學科組成員聚在一起開展集體備課,教研組長按計劃組織組員進行教學研討活動。研討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有一課一研討、單元集體備課、疑難問題討論、專題研討、經驗分享等。每次集體備課活動做到“三定”,即定活動地點,定活動時間,定中心發言人和主講教師。學校將各教研組集體備課情況作為優秀“養正團隊”評比的內容之一,并與年終績效考核掛鉤。
2.建立聽課、評課制度。開學初,教導處根據不同學科,聘請骨干教師任學科組組長,分別列出承擔研討課的教師、授課內容、時間。語數英研討活動的次數相對較多,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由教導處統一安排,采取向全校教師集中展示的形式,凡進行公開教學的教師均得到相應績效獎勵。每一位聽課者都是評委,都要填寫課堂教學評價表,對執教者課堂教學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學科組長組織評議,教師各抒己見,在思維碰撞中增智慧,長才干,強教藝。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評優評先和晉升職務的重要參考指標,也是教師參加教學展示活動的依據所在。
3.建立拔尖人才引領制度。我校重視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由工會牽頭,為年輕教師與骨干教師“牽線搭橋”,讓他們“結對”同行,互助共進。學校將“師徒結對”工作開展的情況作為優秀團隊評比的條件之一,同時也作為教師評比市、區級拔尖人才的重要內容之一。
“同伴互助”式教研深受教師的擁護和支持,在骨干力量的帶領下,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它有效激勵教師自覺追求專業發展。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巨大資源,是促進教師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專業成長方式的途徑,學校應精心開發,科學運用,不斷壯大“同伴互助”的潛在力量,讓校本教研工作行之有效。
4.建立優秀“養正團隊”評比制度。為進一步激發教師積極參與“同伴互助”的熱情,我校建立了有利于教師更新觀念、自我提升的評價辦法,在原有的教學評價機制中,增設針對教研組、備課組的評價。對教研組教學質量的評價,采取以備課組為單位的“捆綁式”考核,把整個年級當作一個整體進行評價,激勵教師互助共進,鼓勵團隊協作,獎勵優秀團隊。我校出臺了《優秀“養正團隊”評比細則》,各個教研組都不甘落后,積極將本組教研工作做好,形成了“賽跑”爭先的勢頭。
G451.2
B
1005-6009(2016)57-0032-02
袁鳳琴,江蘇省鎮江市學府路小學(江蘇鎮江,212014)副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