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江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 新疆烏魯木齊830013)
西天山地區烏拉根鉛鋅礦礦體特征及礦床成因分析
■孫振江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 新疆烏魯木齊830013)
西南天山-西天山地區處于古亞洲大成礦域中東部,是古亞洲成礦域的Ⅲ級成礦帶、我國西部最大的成礦帶-天山成礦帶的主要組成部分。烏恰縣烏拉根地區有著很大的鉛鋅找礦前景,是鉛鋅找礦的重點區域,礦床位于塔里木中央地塊中。本帶主要被新生代拗陷沉積所覆蓋,礦區地層主要為古近系古新統烏拉根組、白堊系賽諾蔓組和侏羅系等,該礦床的成因屬熱鹵水噴流沉積成因。
西天山鉛鋅礦礦體特征礦床成因
烏拉根鉛鋅礦床烏拉根鉛鋅礦床位于新疆烏恰縣境西30km處,南距康蘇鎮約6km,礦床位于塔里木板塊西北緣中新生代斷坳帶。坳陷區內廣泛發育中、新生代地層,為一套斷陷盆地內的陸源碎屑沉積建造,區內巖漿活動微弱,未見巖漿巖出露。礦區地層主要為古近系古新統烏拉根組、白堊系賽諾蔓組和侏羅系等。礦床圍巖蝕變總體較弱,且類型簡單,主要為黃鐵礦化、天青石化、白云石化、石膏化等低溫蝕變。
2.1礦體特征
烏拉根鉛鋅礦床主要由一個礦體、兩個礦化地段組成,分別位于烏拉根向斜南、北兩翼(圖1)。在向斜核部仰起端亦見有一些鉛鋅礦化。礦體分布于古近系古新統烏拉根組第一巖性段(E1w1)紫紅色砂礫巖、含礫砂巖和砂巖以及第二巖性段(E1w2)天青石白云石巖中。賦存于砂礫巖、含礫砂巖及砂巖中的礦體,是礦區最主要的礦化類型。一般呈層狀、似層狀,礦化連續穩定,延伸較長。礦化層厚100-160m。鉛鋅綜品位為0.75、-8、。賦存于E1w2天青石白云石同生角礫巖的礦體呈似層狀,局部呈囊狀、不規則狀,一般長200-300,呈尖滅、再現現象。該類型礦石品位高,鉛含量高達27.55、,平均5.48、,鋅高達26.23、,平均8.45、。此外,礦區共發現天青石礦體16個,主要分布在向斜南翼,長約7-300m,厚約0.2-1.6m,深約100m,礦化帶總長約1243m,北翼僅有一個天青石礦體,長約100-150m,厚1-3m,局部5-7m,延深120m。鍶品位最高達37.24、,一般為30、。鋇含量較低,最高為4.7、。礦石有粗晶、微晶兩種,呈集合體產出。
2.2礦石礦物及結構構造特征
金屬礦物以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為主,少量赤鐵礦、纖鋅礦,偶見黃銅礦和毒砂;次生金屬礦物有白鉛礦、鉛礬、菱鋅礦、異極礦、褐鐵礦等;非金屬礦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天青石、石膏和絹云母等。
砂巖型礦石以粒狀結晶結構為主,次為膠結結構、膠狀結構、草莓球狀結構、溶蝕結構和次生增長結構等,具浸染狀、斑點狀、層紋狀、條帶狀以及細脈狀構造。天青石白云石角礫巖型礦石中最常見結晶粒狀、交代溶蝕、嵌晶、粗晶等結構,角礫狀、塊狀、細脈狀、條帶狀、晶洞狀等構造。
2.3礦化特征
2.3.1礦化類型
烏拉根鉛鋅礦帶過去圈定的礦體主要在向斜北翼,南翼因工作程度低,僅發現一些礦點。近年來,新疆鑫匯礦業公司在向斜南翼,發現了較好的鉛鋅礦化,初步控制礦化帶長>3000 m,平均水平厚9.32 m,礦化以鋅為主,鉛含量較低,有多層富礦體產出。
含礦巖石主要為下第三系阿爾塔什組底部角礫狀白云巖和天青石白云巖,其次為上白堊統頂部淺灰色砂巖和砂礫巖。據此,可將烏拉根礦床分為砂巖型和角礫巖型兩種礦化類型。
①砂巖型礦化:礦體呈透鏡狀,產于上白堊統土爾克斯坦組上部灰白色石英砂巖、細礫巖、礫巖、泥巖夾石膏層中,與圍巖整合產出。共圈定22個礦體,其中北翼18個,南翼4個礦體,以Ⅲ號礦體為代表。單個礦體長50~100米,厚2~3米,礦化具有多層性,在地表可見4層礦化,每層厚僅1~3米。礦化具體表現為條帶狀鉛鋅礦化及部分銅礦化砂巖扁豆體和少量浸染狀及細網脈狀碳酸鹽硫化物礦化。Ⅲ號礦體地表鉛品位1.06%,可能是屬于低品位大礦量礦化類型。
②產于下第三系阿爾塔什組下部灰巖角礫巖、白云巖及淺紅、灰綠色泥巖夾石膏層中,Ⅰ號礦體為主礦體,現已采空。礦體產于灰巖角礫巖和白云巖中,即賦存在NW向斷裂的上盤,呈順層的透鏡狀,與圍巖產狀基本一致。該礦體有兩種礦石類型:A灰巖和白云巖中角礫狀礦石,為主要礦石類型,碳酸鹽巖常構成角礫,方鉛礦、閃鋅礦和白云石、方解石呈膠結構或不規則細脈產出;B灰巖和白云巖中方解石-白云石-方鉛礦-閃鋅礦細網脈浸染狀礦石。該礦床氧化淋濾強烈,Ⅰ號礦體氧化深度達70米,即地表至地下70米為氧化礦,地下70米至210米為混合礦;Ⅲ號礦體等氧化深度也在70~100米。
2.3.2礦石礦物及組構
角礫巖型礦石以細脈狀為主,砂巖型礦石則以浸染狀為主,見有角礫狀和條帶狀構造。礦床的金屬礦物可分為氧化礦物和硫化物,以氧化礦物為主。鉛的氧化礦物主要有白鉛礦、鉛礬等,鋅的氧化礦物主要有菱鋅礦、異鋅礦等。此外,有褐鐵礦、黃鉀鐵礬等。原生硫化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少量黃銅礦和微量毒砂等。脈石礦物有白云石、石英、天青石、方解石、絹云母、石膏等。天青石有粗晶和細晶兩種集合體產出形式。礦化以Pb、Zn為主,Ⅰ號礦體Zn大于Pb,伴生鍶和鎘,氧化鍶21.82~26.22%。
該礦床的成因屬熱鹵水噴流沉積成因(謝世業等,2002;葉慶同等,1999)。其證據是主要有:(1)礦床受一定的地層層位、巖相和構造控制。礦床賦存于烏拉根向斜兩翼新近系烏拉根組第一、二巖性段的砂巖、砂礫巖、天青石白云石角礫巖中。(2)原生礦物組合簡單,礦床圍巖蝕變弱,蝕變以黃鐵礦化、天青石化、白云石化、石膏化等低溫蝕變為主。(3)礦床可與云南金頂熱鹵水型鉛鋅礦床特征相類比,但這種熱鹵水與SEDEX成礦流體顯然不同,而與薩布哈匯流相似,因此可能與砂巖型銅礦成礦機理相似。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在白堊紀伸展期,盆地熱鹵水發育,并溶解、淋濾了盆地碎屑巖和基底巖系中的鉛鋅等成礦物質,形成含礦熱鹵水;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遠程效應的影響,盆地由伸展轉為擠壓環境,含礦熱鹵水,被擠壓排出,沿K2-E1古含水層運移,并在有利部位沉淀成礦,從而形成烏拉根及其鄰區的層控砂(礫)巖型鉛鋅礦床。
[1]蔡宏淵,鄧貴安,鄭躍鵬.新疆烏拉根鉛鋅礦床成因探討 [J].礦產與地質,2002,16 (1):1-5.
[2]祝新友,王京彬,劉增仁,等.新疆烏拉根鉛鋅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 [J].地質學報, 2010,84(5):694-702.
P611[文獻碼]B
1000-405X(2016)-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