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異卉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沈陽 110034)
科學技術哲學融入高職通識教育研究
姚異卉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沈陽110034)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向內涵式改革和發展,高職院校課程建設領域,通識教育愈加受到關注。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己任,將科學技術哲學有機融入高職通識教育課程中,提升學生科學素質,激發學生創新精神,這對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科學技術哲學;通識教育;科學素質;創新精神
2016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其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要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完善高等教育階段的科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大學生創新創造創業熱情,提高大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就業創業的能力。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責任,也承擔著提升學生科學素質的使命,因而高職院校必須努力探索和構建學生科學素質培養體系,而將科學技術哲學融入高職通識教育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己任,以開展專業技術性教育和進入職業的適應性教育為主導,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當前,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方式,也導致高職教育本身出現了教育目的功利化和教育目的工具化兩種不利傾向,結果也必然違背高職教育的初衷,所培養的人才素質不能得到全面發展。
科學技術哲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主要是幫助學生們了解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活動的基本方法、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等問題。將科學技術哲學融入高職通識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科學技術哲學中的科學觀念和科學理論,教導學生對科技發展進行哲學反思,培養學生辯證思維方法,提升學生科學素質,增加學生對科學技術的全面認知。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創新也是當今社會的主題。然而,高職學生對科技發展認識不深,若只看到其功利性一面,而無視科技對社會的負面效應,不能深入了解科學技術的不合理利用也會帶給人類和社會巨大的災難,那么高職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也是不全面的,也不能完全符合社會需要。通過科學技術哲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啟發學生辯證地認知、理解科學技術的能動性、主動性和科學理性,弘揚科學精神,對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科學技術哲學也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在我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針對工科、理科、農科、醫學類研究生開設的公共課,旨在通過對科學技術哲學課程的系統學習,使學生對科學技術的功能有全面的認識、深入的理解,在正確的科學技術觀指導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踐,造福于人類社會。但在高職教育過程中,還沒有對科學技術哲學教育產生足夠的重視,幾乎沒有高職院校設置這門課程,也沒有與科學技術發展相關的哲學課程。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讓學生為將來所從事的技術型工作做充分的準備,培養人格健全具備科學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面對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要將科學技術哲學有機融入高職通識教育之中,就必須探索出適合高職通識教育模式的科學技術哲學課程,引導高職學生對科學進行理性認識,讓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在技術技能方面有所收獲,還要在認識科學技術的本質方面有所了解。
高職院校肩負著對學生技術技能培養和科學素質提升的雙重任務,高職院校不能認為自身學位層次不高,就忽略科學技術哲學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特點是理論學習時間相對較短,注重理論與實踐并舉,因而將科學技術哲學融入高職通識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理論學習時間內,進一步提升自身科學素質,懂得合理地運用科學技術服務于社會。
科學技術哲學融入高職通識教育還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高職院校開展科學技術哲學教育與本科院校是不同的,不能像在本科院校那樣系統,而要符合高職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1)深入調研了解學生狀況
以高職院校學生為主要調研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學生座談等方式來對學生的科學技術哲學觀進行現實摸底,掌握學生對科學技術的基本認知,對提升科技素質的課程的實際需求,包括學生樂于接受的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考核形式等等,根據調研結果,并結合學校課程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聯系實際選擇授課內容
高職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科學技術哲學的通識教育內容,可開設與之相關的選修課程或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內容力求涵蓋目前科學技術實踐領域的新經驗、新技術,科技的最新進展及未來趨勢,讓高職學生深入了解科學技術哲學是體現現代科學的理性文化,并通過科學技術哲學相關課程來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及辯證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分析,提升高職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3)以學生為本建構科學教學模式
高職學生本身對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通常認為學好了專業技能才是今后就業最有利的保障。因而,教師首先要調動起學生對科學技術哲學學習的熱情,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不再是以往的教師要“教什么”,而是啟發學生主動來說要“學什么”,科學合理地規劃授課內容,建立起以學生為主導的授課形式,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講授,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創新活動。科學技術哲學理論,其中很多知識可以用現實生活的例子來驗證和形象化的講述,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淺顯易懂的內容更適合其學習和消化。同時,活躍的課堂氣氛也可使學生覺得課程有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
(4)統籌兼顧改進教學評價方式
結合高職學生實際,若采取本科院校相關課程的書面考試形式進行考核和評價,必定會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產生巨大的壓力。應因“學生”制宜,根據高職學生實際學習特點進行綜合考慮,改進教學評價方式,傾向對學生的科學素質、實際能力等進行多元化考核,不能只拘泥于書面的考試。可采取將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及圍繞課程展開的演講、辯論和調研等實踐活動都計入考核范圍,作為學生最終成績的一部分。這樣,也將本課程的重點置于讓學生了解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科學素質,讓學生對獨立自主的實踐活動有更強的把控能力,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得到激發。
(5)教學過程融入生活化元素
科學技術哲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高職學生要接受這門學科,并很好的進行學習和消化,也需要授課教師進行深入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樂于了解與自身實際相關的案例,那么將生活化元素融入科學技術哲學理論知識傳遞過程中,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述轉化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人性化、趣味化案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貼近和切合,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求知欲。同時,用科學技術哲學的觀點來分析生活實際當中的例子,也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來解答現實問題的能力。
科學素質水平是個人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社會進步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緊缺,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著力提升高職學生的科學素質,要切實有效地推進課程改革,課程的實施要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現實狀況,學科教育要將理論知識和專業內容有機結合,讓課程更加符合高職學生的實際需要。科學技術哲學教育融入高職通識教育之中,無論是深入理解科學技術哲學所特有的科學自然觀和方法論,還是培養具有科學精神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科學技術哲學教育,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科學素質,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出符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1]習近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J].中國科技產業,2013,(7).
[2]希拉·賈撒諾夫,等.科學技術論手冊[M].盛曉明等譯.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3]Bridgstock,等.科學技術與社會導論[M].劉立等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興安)
B82-057
A
1003-3319(2016)03-00037-02
10.19469/j.cnki.1003-3319.2016.0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