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梓宇,鄒白茹
(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虛擬現實應用于英語任務型教學的探究
滕梓宇,鄒白茹
(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英語任務型教學是科技發展推動英語教育進步的趨勢之一。針對任務型教學在國內中小學實施所存在的問題,本研究以虛擬現實的技術特點及應用優勢為依據,以行為主義、建構主義以及體驗式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根據虛擬現實的技術類型和區別,探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的任務模式,同時分析其大規模應用于國內中小學英語課堂所面臨的問題,旨在為虛擬現實技術引入國內中小學英語課堂提供可借鑒的參考模式和教育理論支持。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英語任務型教學
虛擬現實( Virtual Reality) ,一般簡稱為“VR”。該技術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日趨完善,并對教育、醫療、軍事、科學、文藝等眾多領域產生了愈發重要的影響,這一未來前瞻性的技術近年來吸引了大量學者的悉心研究和巨額資本的注入,其在英語教學方面的研究也必定值得外語界、教育界以及計算機領域的專家學者迫切關注。“VR”是一項綜合集成技術,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它用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視、聽、嗅等感覺,使人作為參與者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對虛擬世界進行體驗和交互作用[1]。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英語任務型教學就是利用此技術創設接近現實環境的虛擬環境,學生通過在虛擬環境中完成各種英語交際任務來獲得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為任務型教學的實施創設了真實情境,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使任務型教學真正施展了它的理念——“在實踐中感知、認識,在用中學”,基于此技術所建立的VR網絡任務庫,讓教師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適合的任務或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且自身需要的任務成為可能。
1.1 任務的真實性不強
“真實”這個概念在任務型教學中有兩類含義,其一是任務的情境真實;其二是任務中輸入和輸出的語料真實。任務所使用的輸入材料應來源于真實生活,同時履行任務的情景以及具體活動應盡量貼近真實生活[2]。任務的真實性受多方面影響,包括師資水平高低、學生英語水平高低、教學軟硬件好壞、課時安排長短以及班級人數多少等……。目前來看,就現有教學條件下所開展的任務真實性并不高,具體可表現為任務所開展的情境并不是較真實的情境,任務所接觸的語料并不是較真實的語料,任務的參與者學生并不是母語使用者,學生輸出和輸入的語料并不是母語使用者所使用的真實語料,甚至是任務的監控者和總結者——以漢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師也難以完全達到母語使用者的英語水平。由此可見,真實語料的缺乏和情境的不真實導致任務型教學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違背了真實性原則的任務型教學只是形式上的任務型教學,并未體現任務型教學的優勢,在不真實的情境下,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在“做中學”基本成為了一句口談。
1.2 教學缺乏任務大綱的指導,任務難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多樣化的需求
不同的外語學習者在年齡、語言潛力、認知風格、個性上存在不同的差異,這些學習者的內在因素決定了學習者對任務多樣化的需求。現有的任務教學中,教師所開展的任務難以滿足學習者對任務多樣化的需要。其一是教師能開展的任務數量少,一堂課全班只能完成一到兩種任務,任務同質化嚴重,學生缺乏新鮮感。其二是所開展的任務類型單一,學生無選擇自由,任務的種類,難度完全由教師決定。任務型教學的優點之一便是通過有趣的交際活動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機械的、反復重復的任務類型可使學生失去參與任務的興趣, 因而任務的形式應多樣化[2]。其三是所開展的任務針對性不強。實際教學中的任務的選擇和排序常常成為教師的想當然[3]。由于我國沒有明確的任務教學大綱,教師只能按照2011版英語新課標的要求、教科書的內容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來選擇任務,這些任務對于不同的學習者來說可能是過難或過于簡單;任務的主題可能是有趣或乏味;任務所涉及的詞匯和句型可能是熟悉或陌生;這些因素因人而異且切實影響任務型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以虛擬現實技術為媒介的任務型教學主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學習強調在真實情境即在真實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建構意義,而在傳統的任務型教學中,往往無法創設自然、有意義、語料地道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而虛擬現實技術徹底改善了這一缺陷。
在虛擬環境下進行任務,也是行為主義理論的應用, 該理論認為, 學習是試誤的過程,隨著學習者正確反應的逐漸增加,最終形成穩固的刺激和反應的聯結。在比真實環境安全的虛擬環境下,學習者可以不斷接受各種情境的刺激,無需顧忌現實情境下犯錯誤所導致的結果,大膽試誤,因此在學習效果上更優于在現實中完成交際任務。
體驗式學習理論也是理論基礎之一,其強調學習者的個體需求,在基于網絡的虛擬現實數據庫中,龐大的任務數量,豐富的任務種類能滿足學習者的自我需求;其創設接近真實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提供交流互動和意義協商機會;虛擬現實技術既能創設出真實情境,也能創設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虛擬人。
目前,虛擬現實技術主要分為沉浸式虛擬現實和增強型虛擬現實兩類[4]。
3.1 沉浸式虛擬現實
沉浸式虛擬現實,即 “Virtual Reality”。通過沉浸式虛擬現實設備模擬創設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聲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模擬體驗,使用者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互動,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操作、對話虛擬空間內的人、事物。較為典型的設備有: Oculus Rift, Sony PlayStation VR, Samsung Gear VR, Google Magic Leap和HTC Vive。
3.2 增強型虛擬現實
增強型虛擬現實型(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通過增強型虛擬現實設備將虛擬的事物應用于真實世界,真實的虛擬現實環境和虛擬的人、物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映射畫面或空間并且同時存在。這類虛擬現實設備最常見的如普通安裝AR應用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這是一種較低級但最為經濟的AR設備,升級版本的設備如Google Project Tango,Cardboard,這些設備類似于手機支架,將手機內置其中能讓使用者獲得更高的浸入體驗,最高端的要數Hololens全息眼鏡,其兼備AR和VR兩種功能,目前也稱此設備為混合式虛擬現實設備。
根據虛擬現實技術的不同類型,“VR”所應用的任務模式主要分為沉浸式虛擬現實任務模式和增強型虛擬虛擬現實任務模式。
4.1 沉浸式虛擬現實任務模式
一是生活類任務。這類任務真實存在于現實生活中,是日常生活常涉及到的交際活動。比如,餐廳點餐、醫院掛號、買票、結賬、問路、電話咨詢等。VR設備構建出真實的英語國家場景、外國人,學習者在真實的文化環境下進行成功的交際,以此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語用能力和英語語言能力。由于學習者在虛擬交際出現的錯誤、失敗對他在現實中的自我形象需要沒有影響,學習者在虛擬世界中無情感顧慮。
二是表演類任務。這類任務能夠給予學習者一個充分鍛煉、展現自己英文應用能力的機會,VR設備為學習者構建出各種表演場景,學習者可在大禮堂化身為演說家面對眾多聽眾演講,在電視臺化身為主持采訪公眾人物,化身為演員在劇場表演英文短劇、化身為播音員在新聞直播間播新聞、化身為老板在會議室開會等。這類任務即培養了學生英文方面的能力,也促進了能力的全面多樣化發展。
三是游戲類任務。這類任務引導學習者在游戲中學,用游戲間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思維能力,把知識融入游戲中減輕學習負擔。近年來,已有一批VR英語學習游戲已發售或正在制作中,譬如House of languages英語學習軟件,學習者只需配備一臺Gear VR頭盔,就能在軟件中棕熊老師Mr. Woo帶領下做各種英語游戲學習外語,國內的華道公司也正嘗試開發VR英語游戲教室,期望構建出一個“第二課堂”供學習者課外學習。
4.2 增強型虛擬現實任務模式
一是記憶型任務。這類任務主要是訓練學習者的記憶能力和英文敘事的能力,可分為文字記憶、圖片記憶和聲音記憶三類任務。文字記憶可采取單詞排序,補全單詞,字謎等形式;圖片記憶可以是給出圖片,隨后讓學生用英文口頭或書面敘事,或是按故事情節排序;聲音記憶可以是播放一組不同動物叫聲的擬聲詞發音,如獅子roar、大象trumpet、貓mew、豬grunt、狼howl。AR設備投射給學習者的信息顯示于學習者眼前直到計時結束,這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避免現實中因為分心而錯過信息。
二是比較型任務。這類任務是要學習者找出類似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發現事物的規律,在比較的過程中,即發展了邏輯思維,也鞏固了語言知識,對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大有益處。比如,學生可以兩人一組,發現兩幅圖片的不同之處并說明原因,還可以是對比兩種文化的差異,學生分別觀察中國和美國用餐時的方式和禮儀,通過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體會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目前,VR設備售價較高,Sony PlayStation VR ¥3 799,主流的Oculus Rift、HTC VIVE售價分別是¥7 499和¥6 888,Hololens甚至賣到¥19 450,過高的售價對于需要人手配備一臺來學習的中小學生來說確實是難以承受。VR軟件的制作成本較高也是制約VR技術推廣的一大原因,做一款VR軟件制作費用和時間均是傳統內容數十倍,而且染指VR英語學習任務庫建設的公司目前較少甚至還未出現較成熟的任務學習作品,未來五年內可能還無法建成比較完備的VR英語學習任務庫。根據一些媒體報道,VR設備可能會帶來一系列身體的不適,部分人佩戴過VR設備后感覺到眩暈難忍,還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神經衰弱,胸悶、心慌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將虛擬現實技術引入英語任務型教學是任務型教學的理論需求,技術推動的產物。讓學習者擺脫了英語任務學習法脫離現實情境,真實語料缺乏等問題,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吸收更快、記憶更牢,同時也節約了教育成本,將成為未來英語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之一,其真正嫁接英語課堂還需要技術的進一步研發升級,產業鏈的逐步完善,教育管理者、教師的大力推廣以及英語教育市場的普遍認可。
[1] 汪成為.靈境技術的理論、實現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 賈志高.有關任務型教學的幾個核心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1):51-55.
[3]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 諸葛翀.淺談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4(1):38-45.
(責任校對 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1.039
20160820
滕梓宇(1991-),男,湖南長沙人,碩士生,主要從事英語學科教學英語、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G642
A
1674-5884(2016)11-01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