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花
(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 基礎部外語教研室,廣東 廣州 510663)
?
論高級英語學習者的語法教學方法
李曉花
(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 基礎部外語教研室,廣東 廣州 510663)
論述語法教學在幫助學習者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將重點研究高級二語學習者是否依然需要目標語(如英語)的正式教學,同時探討二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語法教學; 第二語言習得; 高級英語學習者
在當代英語教學中,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教學方法飛速發展,英語教學流派各展風采,但這其中一直有一個重要論題——語法教學在幫助學習者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圍繞這個論題,系統論述了語法教學在幫助學習者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1 高級學習者的定義
二語學習者根據其語言熟練度不同,通常被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學習者,有時還包括中等偏下和中等偏上兩種水平。這里高級學習者指掌握了基本句法和詞法的成年學生,具體說來,是指英語專業二年級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日后很有可能成為翻譯員/口譯員、外交官或企業主管等。
1.2 語法的定義
語法的定義多種多樣,下面是部分語法書中的定義。語法是:決定詞語使用的語言結構和框架;連結語言結構和意義的紐帶;意義通過語言結構進行傳遞的橋梁;清楚明確的交流所必須的語言結構;組織詞語的一整套語言規則,賦予語言意義;句子中詞語之間的關系。以上所列定義既包含規定性的定義,也包含描述性的定義,規定性的定義現已“過時”。語法的任務就是描述本土人如何使用語言,而不是規定語言的使用規則。從語法教學層面考慮,語法被認為是規則、語言形式和方法。在某些情況下,語法教學意味著學習語法規則或練習語言形式,而在另一些情況下,語法教學意味著理解語法如何幫助傳遞信息所表達的意思和作者的意向。
筆者首先將語法定義為對于句子組成規則的描述。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解釋語法規則,培養學習者認識和組詞造句能力。其次,語法是產生意義的工具。語法能使說話者或作者的意思明確,特別是在語境信息缺失的情況下,效果更明顯。最后,語法是動態可變化的,而不是呆板的規則。對于中等及更高水平的學習者而言,掌握這些特殊用法尤為重要。
語法在母語和二語習得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經歷了高低沉浮。最初,當語言學習的傳統被拉丁語和希臘語所控制,對于語言的學習幾乎等同于語法的學習。這種教學法將語法作為中心內容,翻譯作為教學工具。語言學的研究也同樣影響了二語教學的方法。在二語習得和教學的研究中,對比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母語和二語的區別,并最終幫助學生學習目標語或加快學習進度,該方法受到廣泛的歡迎。喬姆斯基在語言研究中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但其方法仍然“認為語法是語言的中心所在”[1]。盡管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并沒有對語言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但其反映了對語言系統的思考。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語法的正式教學不再流行。語法被認為在交際過程中并不重要。
20世紀80年代的后半期,情況發生了逆轉。在二語學習中,許多學者不僅質疑純交際方法的效果,也同時在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Ellis(1990)就探討了不同語法形式的可教授性。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當正式語法教學的重要性不再受到質疑的時候,語法的變革時代到來了。
3.1 母語和二語習得
由于課堂環境的局限性,要讓學習者在自然環境下掌握語言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語法教學是有必要的。無論外語老師如何努力去設計各種場景任務,教室僅僅是虛擬的環境,想要使用真實自然的語言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成年人很難以掌握母語的方式學習一門第二外語。
3.2 語法教學和語法意識提升
語法教學的意義在于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語法意識提升。正如盧瑟福(1988)宣稱,語法意識提升是語法教學的目的,將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標語的屬性上。語法意識提升能夠直接促進第二語言習得,但在很長時間內,語法意識提升并沒有在二語教學中受到足夠的重視。
3.3 高級學習者和語法教學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在于加強學習者的交際能力。盡管在交際教學法鼎盛時期,詳細的語法教學被忽略了一段時間,但我們不能認為所有二語習得的研究者們一直否定語法在二語能力培養中發揮的作用。人們或許會認為,語法對于中等以下水平的學習者來說很重要,實際上,語法對于高級學習者而言更為重要,他們應該學會更復雜的語法知識。
語言存在著規則和規律,而語法的一大任務就在于描述這些規則和規律。當我們為語法給予綜合的闡述時,我們冒著對語言系統理想化的風險,將語言形式進行歸納總結,這將實際上隱藏那些在語法上不那么規則的特例形式。
語法教學的任務在于:一是使學生意識到現用語言的復雜性和靈活性;二是向學生介紹有別于一般語法規則的特例,即那些特定的語法屬性。換句話說,針對高級學習者的語法教學的重點,應從整齊有序的一般規則轉換為特例的語法規則。Leech (1994)也認為,在初級水平時,語法的一般規則的教學是有必要的[2]。但到達更高水平時,學習者不應局限于一般規則。而是應該了解到那些不符合“規則”但從語法和詞義上都成立的句子。在這個階段,學習者需要更深層和復雜的說明。
5.1 調查
本世紀前半期,語法翻譯法在語法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其重點在于句子層面的語言組織。
第二種是直接教學法,該方法認為語言教學最好是在課堂環境中積極直接的應用。教師不再使用翻譯的方法,解釋和分析語法規則的現象被課堂中語言的積極使用所取代,重點在于口語練習。
口語教學法與直接教學法很相似,重點在于口語,該方法試圖將英語的主要語法結構劃分為不同句型,以供學習者們使用。一節課可分為不同階段,包括演示、練習、鞏固、測試及自由發揮階段。
行為學習法促使聽說法的出現,語言被拆分為各種語法結構,學習者通過不同的操練進行練習,這樣方式被認為可以幫助學生組織正確的句子。
最后是交際教學法。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交際教學法不將語法作為語言課的重點,因為該方法認為語言學習的目標在于語言的使用。
以上所提教學法均將語法教學看作一個整體概念。據筆者所知,對于高級二語習得者的語法教學極少論及。語言教學是一個整體,語法教學應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因素和教學目標。學習者因素,包括年齡(兒童、未成年和成年人)、語言水平(初級、中級和高級)、教育背景(未接受正規教育、受過部分教育及受到良好教育)[2]。
5.2 語法特例教學:進行時教學舉例
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對于學習者而言,進行時是由Be+動詞ing形式組成的,代表了正在進行的動作或說話時正在發生的事情。教師的任務是通過舉例說明、情景應用及脫離語境使用的方式使學生了解進行時。舉例如下:
1) Some boys are playing in the park.
2) Tom is doing his homework.
3) I am typing a letter.
學生對于進行時的組成和意思都很清楚,重復教授一些他們了解的知識,他們會失去興趣。于是,筆者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學生興趣立即得到激發。問:下方的句子是否符合語法規則?如果符合,句意是否有差別?差別在哪里?如果不符合語法規則,那么請說出理由。
4) a. The bridge is crossing the river.
b.The car is crossing the river.
5) a. I am knowing how to swim.
b. I know how to swim.
6) a. Tom always borrows money from me.
b. Tom is always borrowing money from me.
這些例子和問題使得學生不僅思考句中的動詞形式,也思考句子的意思。一些學生認為4)a和5)a看上去很奇怪,但是不知道原因;一些學生認為6)b和7)b不符合語法規則,因為副詞通常表示屬性,動詞通常都是現在時;BE是靜態動詞,通常不用于進行時中。為此,靜態動詞和動態動詞的區別將進行說明。進行時主要表示在特定時間發生的事情。因此,進行時表示事情的持續時間有限。結論就是:表示靜態的動詞并不表示正在進行。這也就是為什么5)a和4)a都不正確,因為橋并不能只在很短一段時間內在河上。至于6),盡管在語法上是正確的,在語義上是不同的。這兩句代表了同樣的意思,但6)b表達了說話者的失望和煩惱,而6)a卻沒有。以上例子雖不能包含所有情況,但是強調了學生容易忽略的語法點。他們通常重點關注進行時的語義,而一些特殊用法和詞義是至關重要的。
語法教學在二語習得中曾長期被忽略,但在近年來經歷了復蘇。許多語言教師和方法學家認為在二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即使交際教學法仍然盛行,應用語言學家和語言教師努力將語法融入交際教學法中,以幫助學生加速語言掌握的進度。但至今為止,極少有研究涉及到高級學習者的語法教學。本文論述了語法教學對于高級學習者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由于二語習得的特點所決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習者因素及其教學目標所決定。作者認為高級學習者的語法教學應重點關注語法的特例而不是一般語法規則,語法成分應與意義和語言形式相關聯。本文對于論點的闡述,用進行時和被動語態的教學進行了舉例。本文的研究環境主要為國內的大學二年級學生,但希望今后能運用到其它的研究環境中。
[1] Tonkyn A. Introduction: Grammar and the Language Teacher [C]// In Bygate, M. Tonkyn, A. and Williams, E. (eds.) Grammar and the Language Teacher. London:Prentice Hall, 1994.
[2] Woods E. Introducing Grammar [M].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5.
(責任校對 龍四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1.041
20160923
李曉花(1980- ),女,湖南常德人,講師,主要從事基礎英語教學研究。
G642
A
1674-5884(2016)11-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