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中心小學 侯慶艷 侯慶國
?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比較閱讀及閱讀興趣的培養
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中心小學 侯慶艷 侯慶國
所謂比較閱讀就是把內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點的文章加以對比,有分析地進行閱讀。這種閱讀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使之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人物形象、結構層次、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諸方面的理解。
比較閱讀是指把內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讀物集中起來,邊對比邊分析地進行閱讀的一種方式。我們知道,一種讀物或一篇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如果孤立地閱讀,有時候不一定能夠準確地把握住,但如果把它和同類的讀物進行一番比較,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讀物中的本質特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把握。
表揚的話,人人都愛聽,更何況是六、七歲的孩子。所以,表揚的話,鼓勵的話老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聲音很響亮”“這個詞語很難,但你讀得很好”“你的表情很美”……這樣簡單的話語卻能給學生莫大的鼓勵。才上了幾個月小學的小學生讀起來確實不怎么樣,但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朗讀的優點,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享受到取得成績的滿足、興奮,從而對朗讀產生興趣,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一年級的孩子好動、好玩,也很容易被“誘惑”。一、二年級的孩子掌握了拼音這一識字工具。正巧,學校開展讀書活動,班級里建起了圖書角,為了激發他們讀書的欲望,我借午間時間給他們講了兩個有趣的故事。最后說:“你們想自己讀讀這些故事嗎?我們班級里的圖書角里就藏著好多這樣的故事。”學生們一聽到故事當然愿意去讀了。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在上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制電動課件等。這樣以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動力來源于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因此,語文課堂必須“放飛”學生的心靈,在濃烈的閱讀氛圍中充分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創。教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讓他們真切體會文本中山光物態的情趣,想像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感人的場面,領悟到人物真、善、美的情懷,領略文章的意境美。一句話“讓學生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即‘悅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可是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悅讀”呢?孩子是比較感性的,情趣對他們而言是排在第一位的。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色彩艷麗,語言生動形象。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教材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或語言描述、或多媒體課件播放、或讓學生現場表演,或問題激趣……讓學生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從而喚起學生閱讀的欲求,讓學生投入地讀,追根究底的問……如教學《窮人》后半部分時我設計了“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孩子,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可為什么還忐忑不安呢?這難道不矛盾嗎?”這一問題的巧設,激起孩子對桑娜內心的探究欲望,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有了施展的“用武之地”,他們便急于到課文的字里行間去尋找‘非這樣做不可’和‘忐忑不安’的緣由,通過細讀文本,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后,學生的“獨特體驗”就躍然顯現,桑娜‘非這樣做不可’和‘忐忑不安’的內心一覽無遺,桑娜善良的形象高大起來。
閱讀是一個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有了閱讀的習慣,它將受益于終身。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讀的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激勵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