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 田明剛(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正元地質勘查院山東濟南250101)
探究新疆準噶爾地區找礦方向
■吳浩 田明剛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正元地質勘查院山東濟南250101)
本文對新疆西準噶爾地區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新疆西準噶爾一帶金、銅、鉬礦地質礦產特征及找礦方向。
新疆 地質特征 找礦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我國政府歷來相當重視地質找礦工作,目前我國的地質找礦已進行到第三輪。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礦業發展現已陷入資源短缺的窘境,很多大中型礦山已進入中晚開采期,后備探明儲量嚴重不足,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因此,探查西部礦藏已成為擺在我國地質資源系統面前的一個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命題。該區域金礦化有剪切帶石英脈型、破碎蝕變巖型、細脈浸染型三個類型。綜合分析,認為本區金礦化帶的形成與多其次海相火山噴發活動有密切的物質來源關系,中基性火山巖為本區金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1.1礦床成因
礦床成因與火山活動直接有關,受基底斷裂控制。其成礦機制是:奧陶系拉張期間,在海底地殼深部或上地幔富含銅的多金屬硫化物巖漿沿拉張裂隙上涌,深部巖漿房為成礦熱源和巖漿熱液提供能源,形成火山噴發。在巖漿上涌及分異的過程中,親硫的多金屬(銅、金等)成礦物質從巖石中被萃取出來,與S、SiO2等構成絡合物加入到巖漿熱液和向下淋濾的海水熱鹵水構成的混合成礦熱液沿火山通道上涌成礦,后期火山熱液疊加與改造,使部分銅礦石加富。阿拉木強銅礦為海相火山熱液充填型銅礦床。
1.2地層條件
區域內出露地層以上古生界為主,新生界地層僅分布河谷之中。主要地層有泥盆系、石炭系地層。其中泥盆系主要出露為中統的兩個組,中統庫魯術迪組;巴爾雷克組,巖性灰、灰綠色巖屑晶屑凝灰巖、角礫凝灰巖、硅質巖,并以粗碎屑巖為主;石炭統出露為下統希貝庫拉斯組、中統包古圖組及太勒古拉組。,巖性較為復雜,以灰色、灰綠、暗灰、綠、紫紅色薄層狀細粒凝灰巖、晶屑層凝灰巖、火山灰層凝灰巖、凝灰質粉砂巖、凝灰質粉砂質泥巖不均勻互層為主,夾數層雜色中基性噴發一沉積巖,其中包括輝綠巖、玄武巖、安山巖、碧玉巖、硅質巖等。以上巖層均呈斷層接觸,因受區域動力變質作用的影響,巖石不同程度地發生綠泥石化及綠簾石化等蝕變。含礦巖性基本相似,為破碎蝕變帶中的凝灰巖、凝灰質砂巖、凝灰質粉砂巖。金礦體多成透鏡狀,主要有含金石英脈型和破碎蝕變巖型。
2.1對已知工業礦床,要加強深部及外圍找礦
已知工業礦床,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勘查研究資料,這為深部隱伏礦床的預測及尋找提供了前提。特別應該運用控礦構造的變化規律及地球化學元素的組合變異規律,加強垂直方向的研究,提出隱伏礦體的預測準則。實際上對齊求1號金礦深部的預測已經迸行了成功的實驗,大大地開拓了找礦領域,但齊求1號金礦深部的遠景遠非如此。對共它一些金礦及礦點,同樣存在著深部隱伏礦的找尋問題。除此之外,己知礦床的外圍找礦仍然具有很大潛力。
2.2對重要礦帶繼續進行找礦
目前對成礦條件較好的礦帶,哈圖成礦帶、安齊成礦帶等,要充分研究成礦條件,對化探異常進行逐一檢查評價。不斷開拓新的找礦領域及找礦方向,是哈圖~安齊成礦帶遠景的重要方面之一。安齊斷裂帶與達爾布特斷裂帶之間有兩組次級剪切帶非常發育,其一是NEE 80°~260°,可分為灰綠山、瀟洞山、齊求15號、齊求Ⅱ號4組,其間距大致為12 km,這4組可能對控礦都有較大作用;其二是NE25°的一組,相對發育較差,但它與NEE向剪切斷裂交會部位是一個有利儲礦構造,值得在其結點附近加強化探工作,加密取樣找礦。
2.3開拓新的找礦方向,尋找新的礦床類型
準噶爾金礦明顯的與中酸性巖漿活動有關,因此,今后應開拓下述地區的找礦工作:準噶爾成礦帶該成礦帶中酸性小侵人體沿斷裂帶斷續分布,圍繞巖體礦化廣泛。所以應特別加強內外接觸帶找尋蝕變巖型礦床及斑巖型礦床。安齊成礦帶內斷裂發育,本區成礦地質條件較好,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找礦地區。內部具明顯的金的地球化學異常,在構造帶內金礦化發育,因此,在構造帶附近要注意找尋石英脈型及蝕變巖型金礦床。
3.1對礦山生產進行勘察
礦產資源的開發要做好相應的勘查工作,盡量的避免一次性開發,要對礦山的服務年限進行合理的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的開發計劃,使礦山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應。對正在開采中的礦山的周邊地區也要進行地質勘查,這樣能夠擴大探明資源的儲蓄量。加強對現有礦山的資源進行勘查,能夠提高資源的儲存量。在礦山的開發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各種條件,不斷的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對一些危機礦山進行及時的資源勘查,那些銅礦、鋅礦、鉛礦等礦山資源更是重要的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對象。
3.2提高礦產地質勘查找礦技術水平措施
在找礦的區域,一般都經歷由淺入深的過程,即往往從露頭、老硐或鐵帽等地表標志入手,先發現淺部礦,然后再借助物探、鉆探資料和地質、地球化學資料對深部成礦條件進行分析,采用先地表探槽工程后深部鉆探工程,逐步向深部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地質人員用腿勤跑,多跑到野外去找礦,用眼去觀察和發現有意義的礦化蝕變露頭,為找礦突破提供了必要的先決條件。另外,隨著科技進步,特別是電腦程序化的不斷發展,地質找礦工作的新技術方法不斷涌現,推進了地質找礦工作。利用科技進步完善和地質勘查新技術方法相結合是地質找礦工作的一個重要趨勢,它的應用可明顯降低地質找礦成本,大幅度提高找礦工作生產率,縮短單一礦種找礦突破的時間周期。根據單位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引進吸收和消化,在消化基礎上,自主研究創新出深部找礦新技術,依靠新科技方法,推進找礦突破,提高我國的地質勘查找礦水平。
從大地構造環境、構造、巖性巖相建造等條件分析,天山、昆侖山成礦帶具有大中型銅礦等礦產資源的成礦條件,該帶內的構造蝕變巖型金礦找礦目標應該在成礦帶的北部木吉地區,海相噴流沉積型金礦找礦目標應該在布侖口、大同地區,斑巖型(夕卡巖型)銅礦找礦目標應該在大同、庫地一帶,韌性剪切帶型金礦找礦目標主要在兩大構造帶(庫地ˉ柯崗、康西瓦)附近,找礦潛力巨大。
[1]辛聞,新疆建設能源礦產資源戰略基地 [J].中國有色金屬,2012(02).
[2]張新華,新疆礦產資源開發效應及其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 [J].資源科學,2013 (03).
[3]王釩,淺談新疆的優勢非金屬礦產 [J].西部探礦工程,2012(07).
P612[文獻碼]B
1000~405X(2016)~4~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