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何
(福建省第四地質大隊福建寧德352000)
巖質邊坡穩定性的工程地質研究
■張春何
(福建省第四地質大隊福建寧德352000)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加大了工程的建設力度。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巖質邊坡穩定性對工期和工程造價有較大的影響。此外,在邊坡工程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巖質邊坡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據,進而為工程建設的決策提供有利保障。因此,本文針對巖質邊坡穩定性工程地質進行了研究,通過對巖質邊坡地形和巖體結構等方面展開了分析,從而為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并最大程度的保證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質量。
巖質邊坡 穩定性 工程地質 巖體結構
巖體工程作為主要工程之一,經常碰到巖質邊坡的施工,其對地質條件有嚴格要求。當巖質邊坡遭到破壞,其結構失去穩定性,將導致巖土工程出現工程事故和災害。由于巖體內結構面和結構體的排列組合形式具有復雜性,在工程地質條件下,除了需要選擇好豎井井位、斜井井口以外,還必須對坡形和巖體等進行綜合分析,通過風化外部、動力載荷等因素對巖質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從而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1.1工程地質因素力學概念
自然邊坡是因外力與內力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一種地貌形態,邊坡高低、陡緩都能從地貌特征上反映出來?;谶@一特征,能夠表現出平衡演變規律??梢詮牡刭|學與力學兩個方面對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并要結合具體的工程地質因素。在國內外眾多研究中,力學方面研究成果更多。抗滑與滑動力是邊坡穩定性計算力學的重要依據,其中,抗滑表示的是內在聚應力與摩擦力之間的總和。比如,土質邊坡的土顆粒摩擦力與內在聚力是決定應力的關鍵。巖質邊坡出現破壞會沿著結構面開裂,而內聚力與摩擦力也決定著抗滑力?;瑒恿εc外力作用相同,巖體自重是外力的一種,單一方式存在,而水動力則是多種形式存在,這些都能夠用數據表現出來。可以用如下關系式表示工程地質因素,能夠將抗滑力與滑動力大小表示出來,兩者之間的比可以用n表示。
n=抗滑力/滑動力
通過上述公式,可以將工程地質因素劃分為滑動力因素與抗滑力因素,比如,巖石組成、巖土結構、水作用、震動作用等。對抗滑力因素與滑動力因素的劃分并不是永恒不變的,也可以使用矩原理計算,滑動力作用就是巖體自重,在被動區間起到抗滑效果。
1.2巖體結構的概念
巖體結構與巖石結構存在相似性,但又有諸多不同,概念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相互排列的關系組成巖石;另一方面是組成巖石顆粒大小與形態,也包含顆粒表面特性內容。從力學角度上看,巖體變形取決于外力作用方向與強度,受結構面影響大,以單獨結構面或者結構體不能取得較好的研究效果。結合邊坡穩定性,能夠將巖體劃分為三種,分別是層狀結構邊坡、塊狀結構邊坡、網狀結構邊坡等。在自然形態中,三種巖體會相互交錯存在一個巖體內。
當前,在對工程中的巖質邊坡穩定性加以分析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極限平衡法和數值分析法。對于極限平衡法,主要是在邊坡滑動面確定的情況下,結合滑裂面的抗滑力和滑動力,然后計算安全系數。在采用極限平衡法對巖質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過程中,應該將巖塊看作一個剛體,對巖體應力予以忽略,并不考慮巖質邊坡的分布與變形。對于數值分析法,主要是借助于計算機對數值加以分析。比如,利用DDA和塊元體、有限元等對巖質邊坡的應力場和位移場予以確定,并得到安全系數[1]。極限平衡理論是一種主要的確定性方法,使用極限平衡理論對巖質邊坡穩定性進行檢測時,需要在滑動趨勢范圍內,將邊坡巖體以規則化的小塊體形式,以塊體的平衡條件為基礎,建立邊坡靜力平衡方程,對安全系數加以求解。巖質邊坡工程的地質環境和外界條件復雜性較強,而且巖體有不均勻性、不連續性等特點,因而巖質邊坡工程十分復雜。但是,通過利用數值分析法,并遵循巖體的破壞原則,對邊坡的拉裂、塑性區和壓碎區予以確定,繼而得到巖質邊坡的位移場和應力,然后通過模擬巖質邊坡的支護和開挖,降低地下滲水和地震等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2]。
在對巖質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過程中,需要按照相關原理加以計算,利用強度折減法思路進行計算。通過對巖質邊坡穩定性予以分析,可以發現在外荷載或自重作用下,邊坡穩定性將遭到破壞,所以塑性區會貫穿整個坡體,從而形成一道滑裂帶,進而導致坡體會沿著滑裂帶向下滑動,最終在滑裂帶的坡體上形成機動結構。依據強度折減法思路,將巖體的參數c、除以折減系數,從而計算坡體最小安全系數,此時,巖質邊坡的巖土將達到臨界狀態,使得剪切發生破壞。在折減思路作用下,能夠對巖質邊坡穩定性進行準確計算,從而判斷邊坡穩定性
地貌條件:地球內在應力作用下將產生不同的地貌形態,更會對巖質邊坡產生一定影響,主要表現在在以下幾方面:出現了臨空面,說明邊坡處于失穩狀態,而在山體中臨空面出現的情況較少,說明邊坡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工程地質情況相似時,平面凹形穩定性將比凸形穩定性高;從地貌單元位置上看,陡坡、陡崖、河流的凹陷地帶穩定性不強。
巖石性質:如果巖石松軟、強度低、抗風能力弱表示邊坡穩定性差;巖石礦物組成成分也會影響到邊坡穩定性。比如,松軟巖質邊坡中附帶有粘土礦將使穩定性提升,但如果含有是蒙脫石將使穩定性降低,因為黏土礦親水性弱,膨脹系數低,蒙脫石則正好相反[3]。因為巖質不同,不同巖性組成的邊坡破壞形式也會存在差異。比如,泥巖、紅色葉巖、泥質巖以及裂隙粘土都會在滑坡地層中出現,將不會出現高陡的自然邊坡。但如果是堅硬巖層,則會組成較高的自然陡立邊坡,邊坡一旦失穩將出現坍塌。
結構面與傾角方向存在穩定性關系:如果穩定性控制面傾向比邊坡角度小時,穩定性低,但穩定性控制面高于邊坡角度,則穩定性較好;傾向一致的緩傾邊坡,如果結構越陡,就表示穩定性越強。
4.1巖質邊坡地形條件
本文將以漳州~龍巖高速路段為例,分析巖質邊坡地形條件與特征。該路段起于漳州市長洲立交橋,終于龍巖龍門。其中龍巖段沿線地形險峻,高山陡坡居多,而且不同類別的巖質邊坡地質條件極其復雜。通過反復論證,最終采用高架橋為主、隧洞道為輔的方案,高架橋有石崆山II號、建安關高架橋、九沙溪高架橋等。其中,以石崆山II號高架橋巖質邊坡路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最為復雜,屬深切窄谷地貌。石崆深II號的右線巖質邊坡走向由東向西,長度約200m,整體坡向為向南傾斜,然后對巖質邊坡進行綜合概化測繪。
4.2巖質邊坡結構面和結構類型特征
本區巖性為燕山早期黑云母中?;◢弾r,風化程度低,巖質新鮮。此路段巖質邊坡在發育過程中,一般會形成很多結構面,然而這些結構面的貫通性較差,在貫通性不良的情況下,結構面將不容易進入填充物[4],同時延伸長度較小,結構面的間距較大(平均間距一般大于2.50m),而且大多數是緊閉型,結構面表面較粗糙,是比較典型的剛性接觸。巖質邊坡的巖體呈現完整狀態,是由硬質花崗巖構成的塊狀結構型巖體,具有較強的穩定性[5]。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巖質邊坡工程成為施工的主要環節,然而由于受到水、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巖質邊坡的巖體結構穩定性發生了改變,甚至破壞了其機理。因此,必須對巖質邊坡穩定性的工程地質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方法提升結構面穩定性,從而提高巖體工程質量。
[1]蘇新建,陳筠,郭果等.貴州某緩傾順層巖質邊坡穩定性分析與評價 [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0(1):111~115,125.
[2]宋玉環,黃潤秋,巨能攀等.鯉魚塘水庫溢洪道邊坡穩定性的巖體結構分析 [J].工程地質學報,2010,18(4):529~533.
[3]郭永建.基于錨桿軸力監測的公路巖質邊坡穩定性評價研究 [D].長安大學,2011.
[4]黃鍵,石丹冬,馬天華等.影響巖質邊坡穩定性的工程地質條件探討 [J].建材與裝飾, 2014(45):91~92.
[5]羅聰,袁偉民,胡盛明等.坡底軟弱夾層對巖質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C].//全國公路工程地質科技情報網2010年技術交流會論文集.2010:127~131.
P642[文獻碼]B
1000~405X(2016)~4~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