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榮
(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山東濟南250013)
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及防治對策之管窺
■黃偉榮
(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山東濟南250013)
水工環地質問題直接關系我國社會穩定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完善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提升水工環地質勘察水平,能建立科學有效的水文資源配置模式,應對相關的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問題。本文主要討論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的問題及防治對策,為提升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提供一些有建議性的意見。
水工環 地質勘查 防治管理
水工環地質勘察內容主要包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的勘察,從而實現對資源的合理使用,對相關的水工環災難做好防治預警工作[1]。水工環地質勘察是人們了解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是幫助人們建立科學環境管理模式的重要工具。重視提升水工環地質勘察的質量與水平,不僅是是促進勘察工作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重要措施。
1.1水工環地質勘察隊伍缺乏足夠的專業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水工環地質勘察隊伍中的主力人員年齡較大、資歷較深,缺乏足夠專業的數據統計分析能力與實地勘察能力,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低,缺乏足夠的創新能力。而年輕的隊員沒有足夠發揮的空間,很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久而久之,形成了勘察團隊老化,沒有足夠的新鮮血液輸入,人才出現了斷層,沒有一個健康連續的運行機制等一系列問題。
1.2大型的水工環地質勘察項目缺乏足夠的經費
雖然我國逐漸意識到水工環地質勘察的重要性,但對于一些大型的水工環地質勘察項目的經費投入仍然不足。究其原因是因為項目的構建不具備足夠的公益性與戰略性,勘察效果并不理想,勘察成果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及應用。
2.1加強對水文地質環境的管理
水文地質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水文地質管理主要包含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采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2]。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水文地質問題也逐漸突顯出現,水資源被污染,水資源不合理的使用及過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表下陷等。加強對水文地質環境的管理,不僅是人們正常用水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護水資源,優化水資源配置,有效避免相關水文地質災害發生的重要措施。
2.2重視對工程地質環境的管理
工程地質環境管理包括調查、研究、解決與人類活動及各類工程建筑有關的地質問題,其目的是為了查明各類工程場區的地質條件,對場區及其有關的各種地質問題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預測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質條件可能出現的變化和作用,選擇最優場地,并提出解決不良地質問題的工程措施,為保證工程的合理設計、順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3]。工程地質環境問題具有特殊性與隱蔽性,若沒有得到及時發現與解決,將為工程埋下嚴重的安全隱患。通過工程地質環境管理,能夠有效的預估出人類工程活動對當地地質的影響及破壞,研究當地可能發生地質災害對工程地基的穩定性影響,從而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科學管理辦法和預警措施,將工程對環境的破壞降至合理范圍并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如了解泥石流、地震等地質災害對工程的影響,能有效就工程的施工位置、施工環境及施工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2.3關注對環境地質環境的管理
1982年再版的《環境詞典》中將環境地質定義為:應用地質數據和原理,解決人類占有或活動造成的問題如礦物的采取、腐敗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蝕等的地質評價[4]。我國關于環境地質的研究與管理起步較晚,但隨著環境問題的影響日益嚴重,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環境地質管理的重要性。在環境地質管理中,調查人員要重視地質活動與人類活動會環境造成的影響并進行綜合評估,對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要做好客觀的預測與防護工作。如我國北方的霧霾問題已經從區域問題變成全國性的環境問題,對不同地區的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防治霧霾的過程中,需要全國地區的共同參與,不然霧霾管理只會淪為紙上談兵。
2.4加大在水工環地質勘察中應用現代技術的力度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技術被應用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現代技術能提升地質勘察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幫助勘察人員更好的分析并處理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
(1)地理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通過計算機技術支對整個或部分地表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2)遙感技術。遙感技術是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根據電磁波的理論,傳感儀器能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最后成像,完成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
(3)地熱物探技術。地熱物探技術是運用相關的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地球的各種物理場分布及其變化進行觀測,探索地球本體及近地空間的介質結構、物質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與其相關的各種自然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并探測地球內部結構與構造、尋找能源、資源和環境監測提供理論、方法和技術,為災害預報提供重要依據。
(4)水質測試技術。水質測試技術主要分為物理分析法與化學分析法,通過實驗測試,運用物理知識與化學知識,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研究以此判斷所取樣本的水質及水中成分構成。在實際運用中,水質測試技術需要測試人員具有豐富的經驗,能綜合運用相關的物理知識與化學知識,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使用測試儀器,提升水質測試的準確度。
水工環地質勘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類與自然更好的和諧相處。通過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的勘察,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破壞,了解自然環境問題或災害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預測及評估,以便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保證工程項目的正常進行,保證對環境的破壞降至最低,實現人類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
[1]趙海波,鄭白歐.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防治對策分析 [J].河南科技,2013,12:204.
[2]王海軒.淺談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措施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2:32.
[3]陳立穩.芻議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防治對策 [J].江西建材,2014,04:229.
[4]呂丹.水工環問題及主要防治對策研究 [J].四川水泥,2015,07:22.
P624[文獻碼]B
1000~405X(2016)~4~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