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勇 丁小兵
(新疆疆海測繪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淺談GPS RTK測量技術的定義及特點
■高元勇 丁小兵
(新疆疆海測繪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GPS RTK技術的出現,使得野外實時碎步測量精度達到cm級別,GPS RTK測量具有實時性好、精度高、速度快等優點,是常規測量所無法比擬的,因此,GPS RTK已經作為快速采集數據與定位的有效工具。本文就GPS RTK的定義,組成及特點闡述自己的觀點。
GPS RTK 定義 組成特點
RTK(Real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又稱為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是GPS測量技術與數據傳輸技術的結合,是GPS測量技術中的一個新突破。基準站實時地將測量的載波相位觀測值、偽距觀測值、基準站坐標等用無線電傳送給運動中的流動站,在流動站通過無線電接收基準站所發射的信息,將載波相位觀測值實時進行差分處理,得到基準站和流動站基線向(△X,△Y,△Z);基線向量加上基準站坐標得到流動站每個點WGS~84坐標,通過坐標轉換參數轉換得出流動站每個點的平面坐標x,y和海拔高h,這個過程稱為GPS~RTK定位過程。通過實時計算的定位結果,便可監測基準站與用戶站觀測成果的質量和解算結果的收斂情況,實時地判定解算結果是否成功,從而減少冗余觀測量,縮短觀測時間。GPS~RTK定位技術主要用于地形測量和工程放樣。
2.1GPS接收機
能夠測量到載波相位的GPS接收機都能夠進行RTK定位,但是為了能夠快速、準確地求解整周模糊度,雙頻接收機比較理想。
2.2無線電數據鏈
(1)基準站發射電臺:一般為外置的獨立電臺。(2)流動站接收機電臺:可以內置在GPS接收機內部,也有外置的獨立電臺。(3)中繼站電臺:可以轉發接收站信號,既接收基準站發送的信號又將接收信號發送出去,一般是外置的獨立電臺。
2.3電子手簿
由于GPS~RTK作業過程中,流動站一般將GPS接收機和電臺背在背部,為了便于建立測量項目、建立坐標系統,設置測量形式和參數、設置電臺參數,實時閱讀、存儲測量坐標和精度,設計放樣坐標或參數、指導放樣等,一般采用手持式的電子手簿比較方便。
3.1RTK的誤差
RTK測量的誤差同GPS靜態定位的誤差類似,一般可分為兩類,即同測站有關的誤差和同距離有關的誤差。同測站有關的誤差包括天線相位中心變化、多路徑誤差、信號干擾和氣象因素影響等,其中多路徑誤差是RTK定位測量中最嚴重的誤差。多路徑誤差主要取決于GPS接收機天線周圍的環境,若天線周圍有高大建筑物或大面積水面時,將對電磁波有強反射作用。即天線接收的信號不但有直接從衛星發射的信號,還有從反射體反射的電磁波,這兩種信號疊加作為觀測量,將對定位產生誤差。通常情況下,多路徑誤差為1cm~5cm,高反射環境下可達10cm以上,且多路徑誤差的大小常以5min~20min的周期性變化,這對RTK測量將產生嚴重影響。同距離有關的誤差包括軌道誤差、電離層誤差和對流層誤差。目前軌道誤差只有幾米,其殘余的相對誤差約為1ppm,對小于10km的基線而言,其影響可忽略不計。電離層誤差同太陽黑子活動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其影響小于5ppm,而當太陽黑子爆發時,影響值可達50ppm。對流層誤差同點間距離高差有關,一般影響在3ppm以內。
3.2整周模糊值
研究表明,確定整周模糊值(即初始化)的時間和可靠性,是RTK系統能否實時、準確定位的關鍵。在正常條件下,地面兩點間距離較短時,系統能夠模擬電離層和對流層的影響,其殘余影響也可通過對觀測值的差分處理予以消除或減弱。但電離層的電子含量會隨時空發生劇烈變化,衛星信號到達基準站和移動站時將有不同的影響,且基線越長,影響越大。當電離層劇烈活動時,將導致周跳或失鎖,即使是短基線也需要大大延長觀測時間才能固定整周模糊值,嚴重時(如太陽黑子爆發時)甚至根本不能固定整周模糊值。實踐證明,確定整周模糊值的時間和可靠性取決于4個因素,即接收機類型(單頻或雙頻)、所觀測衛星的個數、移動站至基準站的距離及RTK軟件質量。通常情況下,雙頻RTK初始化的時間比單頻RTK要短,而且同距離的關系不大;解算時采用的衛星數越多,RTK的精確性和可靠性越好;移動站至基準站的距離越近,其初始化的時間也越短。
3.3數據鏈
RTK測量時,移動站需要實時地接收基準站播發的差分信號(觀測值及相關數據),才能求待定點的位置。因此,能否連續地、可靠地接收基準站播發的信號,是RTK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也是制約RTK測程的關鍵因素。目前,RTK系統的數據傳輸多采用超高頻(UHF)、甚高頻(VHF)和高頻(HF)播發差分信號。而在測繪領域的RTK應用中,無論單頻或雙頻RTK系統,當前國際上都采用UHF電臺播發差分信號,其頻率大約為450~470MHz,波長約60cm左右。根據電磁波理論,它的傳輸屬于一種視距傳輸(準光學通視),其最大的傳輸距離是由接收天線的高度、地球曲率半徑以及大氣折射等因素決定的。因此,在沙漠、戈壁、平原、海域等地區,其RTK定位的效果比較好;而在城區、山地、森林等地區進行RTK測量時,其成果質量及作業效率將受到一定影響,甚至無法進行作業。
3.4坐標系統
RTK與GPS靜態測量一樣,GPS接收機接收的衛星信號經數據處理后,首先得到的是地心坐標系(WGS~84)坐標,而我們在測繪工程中應用的通常是地方坐標系的平面直角坐標(1980西安坐標系、1954北京坐標系或地方坐標系等),其高程一般為正常高。因此,為了把WGS~84坐標系坐標轉換為地方坐標系坐標,作業前首先要根據坐標轉換關系式求解兩種坐標系間的轉換參數。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動態RTK模式無論在靜態控制網測量,還是在動態數字化測量中,以其精度高、速度快在測繪行業中獨領風騷。我想在未來的發展中會越來越好。
[1]劉經南,葛茂榮等.廣域差分GPS原理及應用.北京:測繪出版社,2000
[2]趙永華.GP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J].煤炭技術,2004(3).
P2[文獻碼]B
1000~405X(2016)~4~231~1